为何不造车、芯片制裁怎么办 华为分析师大会回应焦点问题
沈怡然 华为如何跨界汽车?4月12日,针对焦点问题,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2021年华为分析师大会上作出回应,称华为不会造车,而是提供ICT技术,帮助企业造好车,与车企共同打造子品牌,目前正和北汽新能源合作,将在今年年底推出一系列产品,未来的合作伙伴还将有广汽、长安汽车。
目前小米已经实施造车战略,会上,有分析师提问称华为为何不造车,对此,徐直军称,今天这一步是华为经过多年讨论的审慎举措。早在2012年,华为就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主要研究电动汽车技术,随着自动驾驶概念的出现,华为发现,自身所有具备的技术和能力,在汽车上应用的面越来越多。
徐直军称,在进行研究的同时,华为也曾和中国汽车业所有的高层进行沟通,了解到产业界更需要的是华为的技术上的ICT能力,所以华为在2018年,决定不去造车,而是帮助企业造好车,这一战略至今未变。
对于与车企的合作计划,徐直军表示,将和车企共同开创新的商业模式,目前请了三个伙伴打造自己的子品牌,用华为inside模式合作,其中包括北汽新能源合作,双方将在今年年底将推出一系列产品。
2020年由于芯片供应出现问题,华为消费者业务受到影响。在会上,徐直军回应称,如果半导体涨价的话,将会导致公司消费端产品的涨价。现在芯片的价格已经在上涨之中,会传导至所有消费和工业级的电子产品上,未来几年,涨价是可预期的事情。
徐直军还谈及当前芯片缺货的产业逻辑,他称,全球企业的恐慌性备货正在导致供应紧张。过去两年美国对华为进行了三次制裁,对华为伤害很大,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伤害更大,因为对华为的制裁,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的信任体系,迫使更多国家和地区,不得不考虑半导体供应链的安全问题。
徐直军称,目前欧洲、日本、中国都在加大半导体的投入,特别是欧洲明确提出,要实现半导体的自主,决定投入巨资发展。所以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将造成全球企业恐慌性地备货,特别是中国企业,都希望将原来的零库存策略,改为提前三个月、半年备货,周期越长越好,应对不确定性。这也是造成全球半导体供应紧张和短缺的核心因素。
- 标签:桐子本子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车企大战应用生态构建:“iCar”脱离凯翼回归奇瑞 独立成生态品牌
应用生态的竞争正演变为汽车企业之间新的战场。6月11日,奇瑞控股与阿里云正式签约,双方联手…
- 宝马与制造业的碳中和之路:减排压力下的抉择和现实突围
- 6月15日要闻回顾|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中央网信办将重点打击“饭圈”乱象;工信部:规范电商平台“618”短信营销行为
- 冲击每签20万,这瓶“能量饮料”飞天,有望成年内最赚钱新股
- 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涨价 | 悦读全球
- 六四折 郑州农商行3300万股股权被二次拍卖
-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面向校外教育培训进行管理工作
- 单霁翔:北京如何建设博物馆之城?不是仅看博物馆的数量,还要看有多少观众
- 中小企业招聘线上突围之路
- 退休两年后因“九宗罪”被开除党籍 祁玉民在华晨虚报利润上被追责
- 谷歌承诺与英国监管机构合作,计划删除浏览器cookies | 悦读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