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观察】“疫情+老龄化”催化下:数字健康“赛道”上的虚与实
欧阳晓红
一
那个想象中的万亿级健康险市场并没有到来;“疫情+老龄化”催化下,数字健康的“赛道”上也亦真亦幻;资本则呈趋之若鹜之势。
而论起资本的宠儿,一级市场也好,二级市场也罢,“茅台”传奇还在继续吗?已有资本开始重新审视其价值;近日,更因所谓赛先生的“底裤”备受关注,正月初七(2月18日)开市日,贵州茅台(600519.SH)大跌5%,次日收盘微跌0.45%,两个交易日累计跌幅5.42%。可谓牛年开市“抱团股”回调,中小市值股却普涨。
而现实中,一边是人口出生率堪忧,一边是茅台市值破三万亿——相当于全国第三大城市的GDP(上海3.87万亿、北京3.61万亿);二者并无线性关联,但足够吸睛:前者骤降,后者暴升。这组数据中间可以用类似数字健康、医疗大健康产业等商机去串联,尽管老龄化是全球趋势,也尽管数字经济时代的虚与实无从量化。
假以佐证的是,资本的竞相追捧,蛋壳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告》显示,2020年全球医疗健康融资总额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1%;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融资总额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8%。
政策暖风似乎也在助力,发改委、民政部、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机制的通知》,强调重点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 “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导入养老服务和老年健康服务,支持优质养老机构互联网平台化发展。“互联网+养老”有望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方向。“互联网+养老”产业或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重要分支。
当然,也不乏有旨在行业健康发展的监管层之敲边鼓,如1月下旬,银保监会出台《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针对短期健康险市场加强监管。
就此,业界人士认为,科技赋能乃大势所趋,健康险行业作为支付方,已重新审视作为医疗健康产业链支付角色这一优势。通过数字化手段串联用户、医、药、健康管理等多方利益体,重构医疗健康生态价值链,或将成为商业健康险破局发展瓶颈的关键。
仍以保险业为例,日内瓦协会健康与老龄化专题主管Adrita Bhattacharya-Craven分析,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数字健康平台带来的重大的商业模式颠覆。
不过,Adrita Bhattacharya-Craven认为,它们在采用数字化方面行动迟缓,目前大多数数字化医疗解决方案都直接面对消费者。尽管现状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健康和人寿保险公司希望利用这一新生市场来实现产品多样化、扩大消费者基础、改善客户体验并抵消低利率的影响,但在例证和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重要的空白。
虚实之间,一个裹挟着希望与迷茫的数字健康产业初见端倪。
根据QY Research的一份报告,到2025年,数字健康市场将翻两番,达到近4000亿美元。Adrita Bhattacharya-Craven解释,促进这种增长的因素包括: 获得可负担得起的医疗服务的机会增加,在科技主导的环境下消费者的期望不断上升,以及控制不断上升的医疗费用的努力。COVID-19的影响进一步加快了数字健康的普及。
一位健康险机构专业人士感叹:当科技和流量运营用激发利他心的良性真实互动——来带动用户近期健康和保费投入的互联网文化氛围以获得远期好的健康和经济结果,才是科技真正向善之时,也是健康产业和健康险爆发之势。
现实如何呢?这位人士直言,目前的科技和流量运营以顺人性利己心的即时结果导向为主(个人即时好感受通常没有太正向的远期结果和亲密关系连接)。健康和保险都是逆人性利他心的正结果导向(为远期大家都好的结果做近期不良感受的投入)。
如此,回过头看监管不久前祭出的相关监管举措,市场也许会释然。
二
基于数字健康的乐观值得圈点吗?
纵观全局,在Adrita Bhattacharya-Craven看来,关于数字健康供给和需求侧特征详细信息的可用性因产品和地区而异,但有一些共同的醒目特征:
诸如,现在充斥着移动应用程序。据估计,每天都会有约200个新的健康应用程序问世,它们往往仅受到有限的监管。保健应用程序占主导地位,但近年来针对特定健康状况的应用越来越重要。心理健康、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CVDs)是最流行的涉及领域。
以及COVID-19引发了远程医疗使用前所未有的突然增长。麦肯锡估计,仅在美国,现在就有46%的消费者使用远程医疗,而2019年这一比例仅为11%。在 欧洲,除了COVID-19之外,远程医疗的重点关注涉及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肥胖等健康领域。
在亚洲,2020年为数字健康提供的资金已经从第一季度的8.08亿美元增加到第二季度的16.63亿美元。Adrita Bhattacharya-Craven认为,中国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近几个月来,远程医疗的普及率大幅提高。亚洲和非洲一些资源较少的国家在从财务保护到基础医疗保健等领域采用了数字健康手段,这往往得益于移动电话的日益普及。
无独有偶,中国社科院等智库机构发布的《中国数字健康发展报告(2020)》认为,中国拥有全球数字健康最大的应用场景,数字健康将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最广阔的赛道,拥有数万亿级的市场空间。
Milliman(明德精算)报告亦指出,COVID-19疫情对远程医疗在美国,欧洲和亚洲主要市场的采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加快了大多数成熟医疗保险公司的远程医疗之旅。在某些情况下,远程医疗的使用和采用的增加是惊人的,但是在COVID-19之后的世界中,这些使用水平是否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还有待观察,尤其是是否存在任何可行的监管灵活性。然而,疫情刺激了数字化方面的大量投资,并加快了许多传统医疗保险公司从付款人到医疗保健合作伙伴的转型。
就资本而言,据《2020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资告》显示:2020年全球医疗健康融资总额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1%;全年1亿美元以上融资交易205起,占比高达9% ;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融资总额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8%;全球生物医药融资额高居榜首,超过数字健康和器械之和;国外数字健康成最热赛道,国内器械与耗材融资频发 ;国外神经退行性疾病成为焦点,融资项目聚焦小分子药物;疫情催化“按需医疗保健”公司走向成熟。
这其中,国外数字健康竟成最热赛道;在中国,A股备受资本青睐的可能仍是类似高消费品的茅台,生物医药等退居其次,或呈现板块轮动之势。
“这两年比较明显的特征,是所有的钱都跑进了股市,特别是科技股的龙头,呈现戴维斯双击(EPSxPE)。现在纳斯达克再创新高,更容易创造财富效应,被资金追捧。”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称。
事实上,2017 年《柳叶刀》杂志的一项研究预测,在未来25年(2014年至2040年),全球医疗支出将从9万亿美元增长到24万亿美元。到2030年,全世界将缺少1800万医务人员,而到2050年,全球人口的16%将超过65岁。人口结构的这些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慢性病的增加,再加上目前的大流行病和公共预算的压缩,意味着卫生需求不太可能仅靠实体卫生系统自身来满足。数字健康被许多人视为创建灵活、高效、适合未来健康系统的解决方案。
只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预期中的万亿级健康险市场并没有到来。
除“科技与流量”运营的现实问题之外,究其原因,在数字健康“赛道”上,虚实难辨,且沟壑纵横。
当然,也不乏正面案例。如2月2日,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平安好医生”,1833.HK)公布的2020年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总收入68.66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核心业务在线医疗持续高速增长,贡献收入达15.66亿元,同比增长82.4%。
“新冠疫情为中国互联网医疗的加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正在进入加速期。”平安方面表示。
受益于用户对互联网诊疗服务的认知度提升,平安好医生核心运营指标亦表现不俗: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用户数达到3.73亿人,较2019年末增加5760万人,增长率为18.3%;2020全年日均咨询量达到90.3万,较2019年上涨23.9%。2020年12月的月活跃用户数和月付费用户数分别达7262万人和398万人,同比分别增长8.5%和34.1%。
如此显性增长,亦昭示平安好医生是数字健康赛道上“实”的一面。
其实,平安好医生的个案之外,“数字健康方面确实发展不如想象的那么快,涉及到健康的问题,大家的习惯还是不太容易改变,目前来看线上能做的事情还是比较有限,不少还是概念创新比较多一些,这貌似也不仅仅是国内的挑战,国外也有类似的挑战。”一位业界资深专家表示。
数据显示,包括财产险在内,2020年中国健康险保费整体收入8100多亿,增速约15.6%,低于市场预期。想象中的万亿级健康险市场尚未到来!
回至宏观层面,一位健康机构人士直言,政策支持还需加大比如打通和医院医保后的直付结算;产品层面:产品设计和价值仍然有限;微观层面,产品运营和销售仍然是老的模式;行业层面:健康险高度与医疗健康产业专业性相关,而保险公司的组织和KPI都和医疗没有交集。
换言之,一定程度上,保险与医疗仍隔行如隔山,二者尚待融合,尤其是健康险市场亟待融入医疗生态圈。
不过,上述人士表示,“惠民保”是个好的方向,政府帮教育民众降低销售成本,打通医保直付已经在若干城市体现。。
“惠民保”介于医保和商业保险之间,因“低保费、宽门槛、高保额”被冠上“惠民”标签的新型补充医疗保险,其在2020年突然遍地开花,席卷14个省市地区、超40个城市。
但三个月前,即2020年11月20日,银保监会向各银保监局、各保险公司、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下发了《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监管旨在划红线,强监管,重拳打击违法行为,规范与引导金融创新。
三
数字健康之“赛道”上,挑战与机遇并存,保险行业何以作为?
而后疫情时代,远程医疗使用水平有待观察之外,据Milliman报告总结,健康保险公司已在不同级别采用了远程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采用虚拟护理的基本模型,重点是按需提供虚拟紧急护理和不同程度的虚拟就诊。但是越来越进步的参与者已经开始使用专门的远程医疗中心,并开发了专门的远程医疗管理功能来处理慢性疾病和持续疾病。对于大多数参与者而言,自我管理的家庭用药模型似乎仍然与现实相去甚远,但是首次使用的案例开始出现。
“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疗保险公司将可能采用更先进的远程医疗模型,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便利性。在复发性疾病类别和持续疾病管理领域,更广泛的远程医疗模型的使用可能会成为一种规范。 ” Milliman认为。
此外,Milliman报告认为,远程医疗今天对于保险公司的主要目标是在市场上获得护理,便利和差异化服务。鉴于健康保险公司在保险产品级别上的差异化选择非常有限,因此远程健康可能会成为选择健康保险提供商时的关键差异化因素以及健康保险主张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将其远程医疗产品与现有主张整合在一起,而不是将其视为福利设计中的“附加功能”,技术娴熟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医疗保险公司将超越医疗领域中创新程度较低的追随者和落后者。
再者,Milliman报告指出,在设计远程医疗策略时,成本控制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显然远程医疗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提供者的能力和效率,并改变对患者的护理,但是,就目前的报销标准而言,保险公司是否有责任分担这些潜在的成本节省,尚不十分清楚。渐进式医疗保险公司将采用与医疗服务提供商精打细算的基于价值的承包原则和基于结果的报销策略,但他们将依靠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商来管理更大比例的整体医疗服务。最终,如果实现成本控制的潜力,保险公司将开始更加积极地在其利益设计中激励远程医疗的使用。
实际上,保险行业的利润来源于死差、利差、费差;能否创造出新的利润来源?水滴公司总精算师滕辉解释,以商业医疗险来说,如果只看到死差,那一定是尽可能吸引健康人群的来投保,这样才能少赔甚至不赔,另一方面尽可能把已经患病的人群、患病风险高的人群排除在投保范围之外,必然导致越需要保障的人群,越是得不到保障。
“改变这种局面,或许就需要突破固有思维,为保险行业创造新的利润来源。现在已经有平台往这个方向探索。”滕辉称。
由此可见,数字健康的“赛道”涉及宏观、中观、微观等方方面面,健康险经营更是涉及“医、药、保、健”多个环节。关乎医疗服务、数据、健康管理等诸多复杂内容。而且数字健康在例证和实践方面仍存在空白。
日内瓦协会健康与老龄化专题主管Adrita Bhattacharya-Craven举例说,诸如,未经周密策划的领域:消费者承担选择合适解决方案的责任,但此类信息的功效却很低。行业是否解决了这种信息不对称问题? 此外,缺乏整体策略:关于数字健康对保费和理赔作用的例证仍然有限。行业是否有全面的愿景?
再者,缺乏扩大规模的条件:缺乏承保能力和支付的激励措施,加上外部的障碍和伦理方面的考量,都对制定可靠的解决方案提出了挑战。作为一个行业,保险公司如何单独和共同地解决这个问题?
诚然,“数字健康行业发展挑战重重,但仍蕴藏巨大机遇。”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最新报告《超级弥合:定义亚太地区数字健康创新新时代》称。
该研究报告发现,在亚太地区,现有五大驱动因素加速数字健康的发展:新冠疫情对传统医疗保健实施和管理的颠覆、数字健康技术的进步、医疗保健体系的成本压力、经济低迷时期,医疗保健行业被视为投资避风港、对个性化护理服务的需求。
在整个亚太地区,快速增长的人口、拥有能力和技术的中产阶级以及医护人员的短缺均为数字健康创新提供了完美的发展条件,而新冠疫情则使开发未来数字健康解决方案和体系的需求更加迫切。
而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新加坡正成为亚太地区数字健康创新和跨司法管辖区交易的主要中心,这部分归因于新加坡政府为吸引数字健康投资而采取的积极鼓励措施。其调查结果还表明,金融企业计划为全球数字健康创新提供约220亿美元的资金,主要投资于种子资本阶段和A-C轮融资阶段。
贝克•麦坚时亚太医疗保健和生命科学行业团队主席Elisabeth White律师表示,在医疗保健行业,用户/患者数据能够为企业抓住机遇及应对挑战提供最基础的支持。
虚实之间,现实而言,据世界银行的估计,2020 年,全球因新冠疫情造成的 GDP 损失约为 4.5 万亿美元。瑞士圣加仑大学经济学博士、日内瓦保险协会中国事务高级顾问姚建中表示,与生命和健康有关的大流行风险通常本质上是非系统性的,并已被大多数基于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保单所覆盖,价格可承受且具有广泛的可及性。
“人寿和健康保险公司能够对大流行风险进行建模并据此确定费率。尽管人寿和健康险公司也因新冠疫情承受了巨大的承保损失,但总体上看仍处于可控状态。” 姚建中称。
- 标签:atm输密码遭电击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车企大战应用生态构建:“iCar”脱离凯翼回归奇瑞 独立成生态品牌
应用生态的竞争正演变为汽车企业之间新的战场。6月11日,奇瑞控股与阿里云正式签约,双方联手…
- 宝马与制造业的碳中和之路:减排压力下的抉择和现实突围
- 6月15日要闻回顾|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中央网信办将重点打击“饭圈”乱象;工信部:规范电商平台“618”短信营销行为
- 冲击每签20万,这瓶“能量饮料”飞天,有望成年内最赚钱新股
- 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涨价 | 悦读全球
- 六四折 郑州农商行3300万股股权被二次拍卖
-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面向校外教育培训进行管理工作
- 单霁翔:北京如何建设博物馆之城?不是仅看博物馆的数量,还要看有多少观众
- 中小企业招聘线上突围之路
- 退休两年后因“九宗罪”被开除党籍 祁玉民在华晨虚报利润上被追责
- 谷歌承诺与英国监管机构合作,计划删除浏览器cookies | 悦读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