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产能”到“去产量”:碳达峰与2021年钢市变局
李紫宸 伴随碳达峰、碳中和成为2021年中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碳排放“大户”钢铁行业开始为此展开准备,并提出了今年的总体目标和实施的路径。
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对钢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描述从过去多年的“去产能”一变而为今年的“去产量”,这在工信部此前的相关会议上已经明确提出。
如何做到“去产量” ?
2021年1月26日,在“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介绍,钢铁压减产量是落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工信部在这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促进钢铁产量的压减:
一是严禁新增钢铁产能。这项工作我们做了多年,对确有必要建设的钢铁冶炼项目需要严格执行产能置换的政策,对违法违规新增的冶炼产能行为将加大查处力度,强化负面预警。同时不断地强化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要素约束,规范企业生产行为。
二是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根据产业发展的新情况,我部和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的产能置换办法和项目备案的指导意见,将进一步指导巩固钢铁去产能的工作成效。
三是推进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推动提高行业集中度,推动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同质化竞争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研发创新协同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提高行业的创新能力和规模效益。
四是坚决压缩钢铁产量。结合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态势,着眼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的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10.53亿吨,同比增长5.2%;生铁产量8.88亿吨,同比增长4.3%;钢材产量13.25亿吨,同比增长7.7%。
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向分析认为,如果从市场层面看,今年的钢材需求预计大概率还会增长,只是增长速度不像去年那么快,因此如果产量下降,供应减少,可能会使得价格一路上涨。
但以上仅指的是国内需求。通常我们所说的需求分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国内需求因刚需很难压减,但国外需求部分依然具备可调控的空间。
尽管市场层面不支持粗钢产量的下降,但碳排放任务已在眼前,钢铁产业的碳排放在制造业中为最高,这使得粗钢产量无法再继续增长。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累计出口钢材5367万吨,同比下降16.5%,出口均价847.2美元/吨,同比上升1.3%;累计进口钢材2023万吨,同比增长64.4%。徐向春预计,如果今年不加调控,出口规模可能达到六千万吨以上,目前出口形势还是很不错。
此前,市场传言钢材出口退税可能会取消。市场分析认为,在碳达峰的背景下,很可能会通过调整出口退税限制钢材出口。
“压减钢铁产业的碳排放无外乎这样几种手段:一是控制钢铁的产量总量不增长或减少,二是通过调整工艺结构,也就说是提高短流程电炉钢的比例、减少长流程,来实现降低碳排放,三是通过采用新的冶炼技术,比如说用氢冶炼替代传统的焦炭,但这种技术上重大革新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投资,短期内很难见效。第一种方式无疑见效最快。”徐向春说。
中国钢铁行业协会此前几日介绍了钢铁行业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正在推进的工作。协会表示,钢协已经于2021年1月21日发布了关于成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并征集委员单位和专家组成员的通知,通过委员会的协调和组织,使行业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工程技术公司在低碳相关政策研究与落实、新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标准体系建立和编制等方面协同发力,有效推进相关工作。
近日,中国宝武率先提出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着手推动成立全球绿色低碳冶金联盟并建立相应的基金。此外,河钢、建龙、日照等钢铁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建立氢冶金示范项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成立了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也先后组建了二氧化碳科学研究中心和低碳钢铁前沿技术研究院。
根据介绍,目前钢协正在起草推进钢铁行业低碳行动倡议,并将适时公布和披露相关工作计划和内容。下一步,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将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节能及提升能效。二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加大节能环保技术投入。三是构建循环经济,提高钢材利用率。四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五是做好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保障,树立全员减碳意识。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向分析认为,控产难度是有的,但按照工信部提出的这几条路径,如果这几个方面全面推进,应该能对钢铁产量形成有效抑制。
此外,王国清表示,如果产量出现下降,供需缺口通过减少出口、增加进口可以解决。近期市场传闻热轧卷板出口退税要由之前的13%下调到9%,可能就是出于避免出口太多的考虑,毕竟,国内市场如果缺口较大,对下游产业会造成更大影响。
- 标签:快穿之宿主横行霸道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车企大战应用生态构建:“iCar”脱离凯翼回归奇瑞 独立成生态品牌
应用生态的竞争正演变为汽车企业之间新的战场。6月11日,奇瑞控股与阿里云正式签约,双方联手…
- 宝马与制造业的碳中和之路:减排压力下的抉择和现实突围
- 6月15日要闻回顾|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中央网信办将重点打击“饭圈”乱象;工信部:规范电商平台“618”短信营销行为
- 冲击每签20万,这瓶“能量饮料”飞天,有望成年内最赚钱新股
- 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涨价 | 悦读全球
- 六四折 郑州农商行3300万股股权被二次拍卖
-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面向校外教育培训进行管理工作
- 单霁翔:北京如何建设博物馆之城?不是仅看博物馆的数量,还要看有多少观众
- 中小企业招聘线上突围之路
- 退休两年后因“九宗罪”被开除党籍 祁玉民在华晨虚报利润上被追责
- 谷歌承诺与英国监管机构合作,计划删除浏览器cookies | 悦读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