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上半年GDP累计增速回正概率不大,出口成为下半年最大变量
高歌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发布在即。
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为1992年以来首次单季负增长。二季度是否成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上半年GDP增速能否回正?下半年最大的变量和挑战是什么?
7月15日,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高瑞东对表示,上半年中国GDP增速回正,要求二季度GDP的单季度增速需要达到6.2%,基本回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目前来看,二季度的消费、投资和出口仍然受到疫情的扰动,因此上半年GDP累计增速回正的概率不大,但二季度单季的GDP大概率为正。
高瑞东表示,二季度以来,全国疫情基本受到控制,在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推动下,企业积极复产复工,固定资产投资的单月增速在4、5月份已经回正。另一方面,社零的跌幅在持续收窄,出口屡次超预期,因此,可以说二季度是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拐点。
新时代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亦认为,从供给端看,二季度GDP增速很可能转正,不过还不足以弥补一季度-6.8%的深坑。但以商品价格和工业增加值为参照,可以看出国内经济正在呈现出逐渐复苏的态势。
“价格是经济的温度计,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较高,而螺纹钢、热卷、动力煤、铜、铝、玻璃等商品价格已经回归疫情前的水平,表明国内经济正在呈现出逐渐修复的态势。”潘向东对表示。
与此同时,工业增加值增速也逐月回升,据潘向东梳理,4~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3.9%、4.4%,6月季节性高温多雨,一般PMI生产指数会环比回落,2005年以来,6月生产指数环比回升的年份只有2009年、2014年、2016年、2017年,而这些年份6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出现回升,2020年6月PMI生产指数出现0.7个百分点的回升,预计6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有望回升至5%以上。同时,4~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为-4.5%、1%,6月服务业PMI出现改善。
从关键指标也可看出实体经济在政策的呵护下正不断恢复。
高瑞东认为,观察实体经济复苏的迹象,应该关注企业主的投资意愿,及居民的消费意愿,对应的两个核心指标就是制造业投资及社零。 从5月份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下降2.8%,降幅在4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次收窄4.7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14.8%,降幅在4月份收窄6.4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次收窄4.0个百分点。
而结构角度出发,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基建、地产投资以及社零中的汽车、地产链相关消费恢复较快。
究其原因,潘向东分析称,基建投资增速回升一方面是赶工需求,另一方面是资金规模与效率提高。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的原因在于国内疫情好转,赶工需求回升。3~5月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均出现回落,而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上升,表明在交房压力下,房企需要赶工,施工强度上升。此外,货币宽松下加速房地产需求回暖。汽车消费转正,主要受需求滞后释放以及各地出台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影响。地产链相关消费恢复地较快则在于需求滞后释放;地产竣工处于上升周期。往后看,当前基建、地产投资、汽车与地产链消费回升的逻辑可能会延续,上述变量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在年度经济目标留白的情况下,经济数据的准确评估变得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平衡“结构”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高瑞东认为,“结构”数据是观察中国经济产业升级的一个指标,但是也不能忽略“总量”数据。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就业亦是“六稳”工作和“六保”任务之首,因此,在“结构”改善的过程,也要注意“总量”数据的稳定。推动经济全面回归常态化增长,在保证“总量”稳定的同时,提升“结构”,才能更好的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潘向东对表示,总量和结构同样重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就业,而稳增长就是稳就业,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速加上结构性政策支持,就业有希望达到全年目标。当然,在稳总量的基础上,出于经济高质量增长考虑,结构也同样重要,经济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结构与总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两者需要兼顾。
有关下半年的趋势判断,接受采访的人士皆认为,在投资、消费、出口等环节中,下半年的变量和挑战主要体现于出口。
潘向东称,由于国内疫情控制得比较好,以投资和消费为代表的内需仍然存在继续改善空间,但当前全球疫情未出现收敛,尤其是美国在解封后疫情数据不断创新高,不排除未来局部重新封锁的可能,同时,印度等新兴市场人口密度大、医疗条件差,疫情的蔓延对这些国家经济造成压力。
高瑞东表示:“二季度以来,出口数据持续超预期,主要得益于主要发达国家的财政强刺激政策,拉动了总需求。但是,随着海外刺激政策的逐渐淡出,疫情可能在秋冬二次爆发,未来海外总需求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上述不确定性叠加疫情之下逆全球化加剧的可能,使得企业投资意愿能否被有效激发或成为最大的挑战。
对此,潘向东认为,可以考虑的应对之策是,通过供给侧做加法释放国内市场需求潜力;更大力度减税降费;未来选择发展资本市场,更多的居民参与到这一市场中来,会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也就可以降低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当然企业也会像地方政府一样,在资产负债表改善的时候,也会去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张。但企业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的结果和对经济的影响就完全不一样,因为它们投资的效率不一样,投资回报率不一样,对全社会的渗透不一样,对未来形成的产出不一样。所以每一次企业加大投资之后都会迎来新的一波增长周期。”
- 标签:主要工作业绩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车企大战应用生态构建:“iCar”脱离凯翼回归奇瑞 独立成生态品牌
应用生态的竞争正演变为汽车企业之间新的战场。6月11日,奇瑞控股与阿里云正式签约,双方联手…
- 宝马与制造业的碳中和之路:减排压力下的抉择和现实突围
- 6月15日要闻回顾|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中央网信办将重点打击“饭圈”乱象;工信部:规范电商平台“618”短信营销行为
- 冲击每签20万,这瓶“能量饮料”飞天,有望成年内最赚钱新股
- 日本国产一次性筷子涨价 | 悦读全球
- 六四折 郑州农商行3300万股股权被二次拍卖
- 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面向校外教育培训进行管理工作
- 单霁翔:北京如何建设博物馆之城?不是仅看博物馆的数量,还要看有多少观众
- 中小企业招聘线上突围之路
- 退休两年后因“九宗罪”被开除党籍 祁玉民在华晨虚报利润上被追责
- 谷歌承诺与英国监管机构合作,计划删除浏览器cookies | 悦读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