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生物能

2020年三季度经济学人问卷调查:中小企业最担心应收款拖欠 对外部风险要有预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双循环”之下的中国经济如何稳增长、保就业?国际金融会不会再有二次震荡?中国经济的韧性还有多大潜力?民企债务和流动性困境如何化解?对面国内国际新的经济形势,宏观政策会怎样调整?即便三季度的经济增长如预期回弹至5%左右,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上述难题。

本期调查显示,中国经济韧性来自于巨大的国内市场(占比38%),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18%),城镇化推进进程加快(15%),对国际局势有准确预判(7%)。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则是:外部风险(占比30%),就业压力(28%),地方及企业债务压力(22%),民企融资和复工复产受限(12%),房地产泡沫(6%)。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疫情和全球供应链重塑的冲击下,制造业投资回报率受到重创,而制造业投资中超过八成来自民营企业。即便投资弥补了大部分的经济增长缺口,但扩大内需仍然是长期之功,真正启动内需压力不小,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收入。短期内,投资在稳增长、保民生之间将更加关注民生和消费。

经济学人调查由《》发起,每季度进行一次。受访者包括投行、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权威经济学家。本期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3份。

三季度GDP5%左右启动消费是关键

2020年二季度GDP增速3.2%,上半年增速下降1.6%,三季度成为疫情影响之下的经济回暖重要时点。本期调查显示,30%的经济学家认为2020年三季度GDP增速在5.1-5.3%这一区间;26%认为会在5%及以下;18%认为可以达到5.7-6%。与此同时,72%的经济学家预测2020年全年GDP增速在2-3%。

经济的逐步回升动力主要来自于生产的恢复和投资的增加。今年七八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8%和5.6%(去年8月工业增长4.4%,基数较低);1—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与投资有关的专用设备、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受到疫情巨大冲击的服务业也在三季度加速修复,但分化明显: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快速增长,货运增长基本恢复。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复苏较慢,制约了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相关服务业的恢复。

这意味着扩大内需仍然是长期之功,而且真正启动内需压力也不小。本期调查显示,72%的经济学家认为三季度消费同比增速在3%以下,影响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收入(占比70%)。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最近10年尤其是2015年以来,由于房地产价格上升较快,按揭贷款增加,居民债务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18%左右上升到2019年53%左右,居民债务还本付息压力不断增加,挤出了居民对汽车等一些非必须品的消费。数据也显示,今年1-8月居民储蓄增加,住户存款增加8.73万亿,同比多增15100亿元,消费意愿不足,接触性、聚集性消费需求难以完全恢复。

在消费之外,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则面临着民间投资如何启动、出口增长如何保持的问题。本期调查显示,31%的经济预测三季度股东资产投资增速为1.5%,43%认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3%以下,投资最集中的领域是房地产(占比45%)和大型基础设施(37%);52%认为三季度的出口增速在8-9%,48%认为出口可以保持现有增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就表示,企业在消费引领型的内循环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中枢”角色:既是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响应者,又是市场就业的“蓄水池”,“保民生就是保就业,保就业的关键在于保市场主体”,就是基于这一考量。

“如何稳定企业家信心,稳定民间投资,是未来制造业投资能不能企稳和修复的关键。”钟正生进一步解释,一方面,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具有一定的政策属性,受政府逆周期调控诉求的影响很大,但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很高的制造业投资,更具有内生性特征,除了跟经济周期有关外,还跟中国经济转型有关;另一方面,新冠疫情和全球供应链重塑的冲击下,制造业投资回报恶化最快、受创最重,而制造业投资里超过八成来自民营企业。

就业是重要指标 中小企业最担心应收款拖欠

今年四季度的就业压力是否会加大?本期调查显示,77%的经济学家认为不会。

“十三五”以来,对就业相关政策和指标的表述经历了几次重要变化:“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将城镇新增就业、调查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重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2015年国办)”,此后将调查失业率作为政府经济工作年度目标(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气候将就业与财政、货币政策并列为三大宏观政策调控工具(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东吴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陶川认为,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下,增长速度的硬性指标约束逐步弱化,而就业作为链接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稳定和居民消费的关键变量,“十四五”规划仍将大概率将新增就业目标确定在5000万人左右,更多调查失业率分项指标尤其是青年人群调查失业率等有望得到进一步完善并正式发布。

目前,民营企业就业存量占比近80%,增量占比超100%,民营企业是城镇就业的最大保障,这其中又以中小企业居多。在本期调查中,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重点,融资渠道多样化这一选项占比最高,达到42%;各地有针对性地出台投融资政策(16%),避免银行抽贷(18%),设立专项产业引导基金(19%)。

疫情之后,针对中小企业的流动性帮助都是从负债端入手,包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目前的政策开始从资产端入手,提出国有大型企业不得拖欠中小民企贷款。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就表示,从融资总量来看,中小企业的融资并不少,真正造成流动性困难的主要是应收款拖欠和税费过高,这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负担;拖欠中小企业用收款不仅仅是国有企业,还有大型民企和地方政府。

昆仑健康保险首席宏观研究员张玮也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解决流动性问题不能仅考虑融资成本如何降低,还要采取有效手段避免大型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账款赊欠,避免寻租行为。

国家开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普惠金融促进会筹备小组组长刘克崮也指出,小微金融供给不充分、不平衡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要增加大中银行、小微银行和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对小微经济体的融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尽管存在诸多问题,民间借贷已经成为中国小微企业借贷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给予小微借贷市场利率较高的包容度。

在资产投资方面,本期调查显示,59%的经济学家认为一线城市房价季报持平,50%认为三四线城市房价会下跌5-15%,52%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会维持现有力度。值得注意的是,73%的经济学家认为2020年的房地产企业的债务情况会进一步恶化,一部分中小房企将出现债务违约或倒闭的情况(占比73%)。对于股市走势,年底前股市可能维持在3000-3500点(占比75%),股市资金相对集中的领域是高端制造(31%),与新基建相关(29%),医药及健康(29%)。此外,对于美国市场会再次出现大幅调整分歧较大:35%认为会调整,另有35%认为难以却行,30%则认为不会调整;对于美股再次调整的时间,79%认为可能会在今年四季度。

财政政策继续发力 对外部风险有预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在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下,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为-4.4%。大型发达经济体第二季度GDP优于预期,而且有迹象表明第三季度经济会更快复苏。本期调查显示,对于全球何时走出疫情影响,54%的经济学家认为是2021年年中。

中国经济在疫情之下展现出了韧性,对于经济韧性来自于哪里,本期调查显示:巨大的国内市场(占比38%),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18%),城镇化推进进程加快(15%),对国际局势有准确预判(7%)。

与此相对应的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部风险(占比30%),就业压力(28%),地方及企业债务压力(22%),民企融资和复工受限(12%),房地产泡沫(6%),其他(2%)。

在债务风险方面,风险最大的是民营企业(52%)和地方债务(41%)。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则以地方债券为主(占比61%)。

祝宝良表示,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经过3-6月中国经济的强劲恢复,到七八月份,经济恢复边际上增长减慢。

对于接下来的政策重点,祝宝良的建议是,将扩大投资和促进消费、保障民生相结合,加大出口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失业农民工的帮扶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资本,支持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期调查中,对于如何激发民企活力,扩大改革开放的占比最高,达41%;对于2020年国企的改革重点,混改的占比最高,占比41%。

国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边泉水认为,中国还要对全球金融及经济波动做好充分准备,国内政策要留有充足空间,要对市场有充分保障。本期调查就显示,71%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大选会对中国金融市场造成扰动。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连平也指出,要继续做好汇率管理,密切关注美国大选进展。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张明表示,当期对资本账户的开放要慎重。

5月1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重阳投资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对“双循环”的理解是:扩内需、寻找内部经济增长动力,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在“外循环”支撑力下降的情况下,注重扩大内需,对于国内来说,稳外资、稳外贸也是成为政策的侧重点。

本期调查显示,当前流动性比较合适(占比42%),货币政策的考量重点是稳增长(49%),宏观政策组合中,以货币政策为主保持流动性(17%),以财政政策为主(71%);46%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财政政策较常规政策略有扩张,38%认为扩张力度很大,8%认为基本持平,8%认为有所收紧。

祝宝良认为,从短期来看,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要适当调整,更加关注民生和消费,通过社保、扶贫、以工代赈等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不能把拉动经济增长的举措都放到基建和房地产投资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