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风能

隋炀帝杨广为何在洛阳东建洛口仓?李密得此仓差点成就霸业

隋朝被一些人称为秦朝翻版,二世而亡。隋朝虽然国祚短暂,自兴而亡不过三十八年,却留下太多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比如京杭大运河,比如洛口仓。关于隋朝的粮食有太多可以讨论的话题,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曾对大臣说过:“隋大旱,人多饥馑。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其统治)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李世民批评隋朝喜欢囤粮却不帮助百姓度过灾年,可信性有多少值得讨论,但隋朝在粮食领域为历史作出的贡献,却似乎是可以相信的。

洛口仓在哪呢?具体位置在现在河南省省会郑州市代管的巩义市河洛镇附近。巩义这个地名出现时间非常晚,1991年才出现。在此之前,巩义称为巩县,位于洛阳以东不远。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他似乎不喜欢长安,而是更倾向于定都洛阳。大业元年(公元606年),杨广下令在洛阳建造东京城,次年完工。随后,杨广千骑万乘迁都洛阳。

迁都之后出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粮食如何解决?杨广的办法是在洛阳以东的巩县修建一座规模巨大的仓库,就是洛口仓,也称兴洛仓。洛口仓有多大?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洛口仓周长二十多里地,有三千粮窖,每个粮窖可容纳八千石粮食,共计约二千四百万石,规模居全国粮仓之最。

杨广在巩县置洛口仓,除了供应东京粮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杨广志在天下,而东北地区盘踞着我国隋唐时的重要王朝——高句丽,杨广必欲灭之而后快。如何实现这一目的?大运河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那时的京杭大运河并不像现在这样走山东和苏北,而是绕经河南,毕竟东京在河南。洛口仓的位置不偏不倚正好夹在大运河的大转折处,这显然是杨广刻意为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杨广讨伐高句丽,就曾下令让江淮以及洛口仓等粮仓的粮食经大运河北上运到涿郡(今首都附近)。

到了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天下已乱成了一锅粥,盗贼横行。杨广亲自来到巩县,筑城墙以保护洛口仓。杨广不傻,粮食安全是他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大乱世中最后可以活命的根本所在。之后,杨广去了江都(江苏扬州)。

即使洛口仓要承担巨大的军粮供应,依然是全国最大的粮仓之一,所储存的粮食必然为各方所垂涎三尺。行军打仗,弟兄们可以不找你要军饷,一日三餐总要管饱吧?古人所谓功高莫过救驾,计毒莫过绝粮。盯上洛口仓的是谁呢?一代枭雄李密。李密早就想推翻杨广的帝位,苦无兵力可用。原东都法曹翟让聚众起义,有兵力上万人,李密就投奔翟让,给翟让出谋划策。

李密告诉翟让:“皇帝不在东都,东都兵力空虚,一战可下。”具体怎么打?李密的意思是拿下“多积粟”的洛口仓,就能断掉洛阳守军的后路,取洛阳如拾草芥耳。李密知道粮食之于军事的重大作用,他说:“士兵越来越多,粮食却不够吃的,如果打持久战,则我人饥马乏,敌军大兵一到,我们都要完蛋。”翟让觉得这办法不错,就出七千精锐袭取洛口仓,然后开仓放粮,收取民心,给行将就木的杨皇帝再楔上一块棺材板儿。同时,因为瓦岗军得到了民心,又占据可掌人生死的洛口仓,有大量青壮年前来投军,壮大了瓦岗军的声势,兵力有数十万。

有了洛口仓,李密争夺天下的底气就越来越足,翟让也把权力让给了李密。李密在据有洛口仓的基础上自称魏公,成为取代大隋天下的最热门人选之一。当时有李氏代杨的传言,而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李”就是指李密,而不是当时在太原不怎么显山露水的李渊。

李密据有洛口仓,虽然他并没有直接控制洛阳,但缺粮的洛阳城中很多人为活命,每天都有好几百人逃出城来投奔李密。只不过李密只控制粮食,却缺乏其他物资,比如钱和衣服。李密和洛阳做交易,以粮易衣,结果洛阳城中的人吃饱了,也没几个人出城投降李密了。

即使如此,洛口仓的粮食依然多到吃不完,甚至是浪费不完。李密放开洛口仓,让人随意取米。有些贪婪的人就背很多米出仓,结果体力不支,干脆就把米扔在路边。越来越多的人扔掉背不动的米,以至于这些被扔在路边的米积有数寸之厚,让车马随意踩踏。听说洛口仓的粮多到浪费不完,约百万人来到洛口仓就食,李密非常开心。部下贾闰甫给他浇了一盆凉水,说“老百姓来洛口不是投奔你的,是来吃粮食的。等老百姓把洛口仓的粮食吃完了,他们就会离开,你还依靠谁创建大业?”

图-洛阳航拍

李密最终还是失败了,成为另一李——李渊成就帝业的垫脚石。可以说李密白白浪费了洛口仓这吃不完的米面,如果他头脑清醒一些,在占据洛口仓如此有利的条件下,不至于败得这么惨。更多历史地图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