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评论】千亿风电项目“一期”当摆设“二期”仍在建这种怪事该怪谁?
古诗中说的“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说的就是甘肃酒泉地区。为了利用这些丰富的电力资源,2008年,当地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大型风电示范基地。这个项目被写进了“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很多人把它叫做“路上三峡”。
然而2015年,这里有接近4成的风力发电设备被限制使用,成为全国停用风电设备最严重的地区,当年耗资上千亿元打造的风电基地,如今只能在戈壁滩上晒太阳。酒泉市能源局局长说,酒泉的整个装机规模,不限电可以发到300亿度电,现在只发不到170亿度电。
而现在出现停摆的风电项目,只是酒泉风电基地整体项目的第一期工程,如今,第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像甘肃酒泉这样的现象,在风电设备装机量大的内蒙古、新疆、吉林等地也不同程度存在。据国家能源局统计,这些停用的风电设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60亿元。
在大气治理日益严峻、以清洁能源替代火电已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大量清洁能源却无法投入正常使用,原因何在?央视记者采访了所有相关人员:
甘肃省电力公司:新能源的消纳,仅靠甘肃或者西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多出来的电想送出去,只能依靠远距离跨省输电线路。可眼下,却没有配套的输电线路。
国家电网:输电线路不是没有,早就规划了。只是国家能源审批太慢,才造成了眼下这个局面。早在2010年,酒泉风电基地开工一年,国家电网就做出预警:如果没有外送的输电线路,“甘肃的清洁能源会严重过剩”。
国家能源局不认同审批滞后的问题。从能源管理来讲,就地消纳是最好的。出现“弃风限电”的问题,是因为地方加快发展,拼命搞建设,建设的量超过了当地的消纳能力,这是在规划管理上出现了问题。
负责酒泉新能源项目规划的吴生学不认同产能过剩。他说,当初建设这个风电大基地,一定要融入大电网,用到全中国。是在执行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的规划,不存在超量建设的问题。由于传统的能源没退下,清洁能源的市场被火电挤占,才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这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国家层面来协助解决。
不久前,国家能源局宣布,十三五期间,将重点治理风车停转,各地方,包括新能源企业也纷纷出谋划策,想着解决问题的办法。事情发展到这里,似乎有一个不错的结果,但事实上,风车停转并没有真正结束。如今,甘肃酒泉风电基地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
与第一期不同,为了不再让这些风电无处可去,酒泉就计划将这些新能源发电,通过国家电网正在建设的远距离输电线路,送到湖南,再向周边湖北、江西等省份输电。
湖南省电力公司电力交易中心:我们要先保障本省的水电供应,不能为了外省的清洁能源把自己的清洁能源牺牲掉。
湖北省发改委电力处:不是哪个省份缺电,就简单地“拉郎配”。这种远距离的输电不如分布式就地消纳。
江西省能源局新能源处:长距离送电可能对我们受端电网,危险很大。如果造成电网的崩溃,大面积停电,会非常危险。
事实上,湖北、江西等地还在大量上马煤炭发电项目。由于煤炭价格滑落谷底,火电相对于风电要便宜很多,所以缺电省份宁愿自己兴建煤电项目解决缺电问题,也不愿接受外来风电。而在这些煤电项目背后,还有发展地方经济、解决当地就业等宏观考量。
国家发展理念是逐渐用新能源代替煤炭,但是落实到地方却是一方有电无市,一方加快煤电厂的建设。这其中是哪里出了问题?
发展新能源,保护环境,原本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儿。甘肃想借机发展自己的风电基地,招商引资;国家电网看到了发展互联互通电网的机遇;华中地区,想继续要价格便宜的煤炭,保证用电企业的竞争力。谁都没有错,但是放在一起,怎么看都不对。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说,问题就出在我们在发展思路上和发展行为上不合拍。当能源供给按照行政区划分,就造成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里。考虑自己省内的利益、GDP增长,税收增长或就业等问题。
要想有全国一盘棋的用电,就要有全国一盘棋的电力管理体制,要想让新能源加快替代传统能源,就要有以此为第一目标的决策体制,那些打“小算盘”的部门,应该给“大道理”让路。
首先,基于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不能再简单把能源项目当作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而必须站在全局高度规划能源发展项目,防止新增传统能源项目继续挤占清洁能源的市场空间。
其次,地方治理机制需与环境治理尽可能匹配,建立跨区域的能源建设、利用和分配模式,解决行政区域对环境治理的制约性,在算地方经济账时也算算环境治理的大账。
- 标签:风力发电厂梗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