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风能

赋能双碳战略:2021年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论坛召开

赋能双碳战略:2021年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论坛召开

  10月29日,2021年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国新能源电力圆桌”三季度闭门会在山东济南组织召开。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提出一周年之际,会议旨在研讨新能源产业发展形势,共享国内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推动国家战略实现。

  本次论坛由《能源》杂志社、国家电投山东分公司、国家能源集团山东公司、远景能源联合主办,特变电工协办。会上,山东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福栋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副部长级干部赵华林就“双碳”战略内涵和实现路径进行解读。

  本次论坛邀请山东省能源局、山东地市发改委(能源局)等能源管理部门,电网企业、电力投资集团、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能源技术服务企业、主要用能企业等代表与会。

  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长期以来受产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近年来,山东省能源局深入贯彻习总“四个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这一核心任务,着力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区域联动等有效措施,推动可再生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将持续推动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推动可再生资源高质量发展,围绕新业态下新形势、新模式、新机制,以风电、光伏发电为重点,以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为补充,因地制宜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9000万千瓦左右,为山东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重要支撑,推动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目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正在不断完善。国家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主要目标、减碳路径及相关配套措施。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新能源产业、储能产业均进入新的发展赛道。当然,减碳行动不应是运动式、一刀切式的,需要立足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防止过度反应,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

  实现“双碳”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这涉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减排工程、碳汇、碳金融、碳排放权交易、碳战略等多项工作。

  打好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需要正确处理好四个方面关系:(1)政府管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2)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3)发展非化石能源与节能减排的关系(4)国内碳达峰碳中和与国际气候变化合作的关系。

  建议,建立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将碳排放总量作为国民经济规划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将碳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到区域和行业;建立碳排放清单,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核查核算方法制度;建立系统完善的碳排放监管体系和技术支持队伍;完善碳金融和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系统培养碳达峰中和人才;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与攻关。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行业特别是新能源领域肩负着重要责任和使命。在工作推进中,我们应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坚持把保障能源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节能优先的发展方针,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十四五”是山东省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将锚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按照“四增两减一提升”的总体工作思路,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重点打造四大基地、实施四大行动、强化四大支撑,力争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装机规模和电量较“十三五”末实现三个翻番。全面开创山东省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

  根据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报送“十四五”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工作方案的通知》相关安排,滨州市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研究明确“十四五”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总体发展路径,组织相关企业编制了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规划方案。

  根据本地能源消耗特点,通过两个“一体化试点项目”的开发建设,可有效带动当地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储能等融合发展。通过多种能源的有机整合和集成互补,缓解风光消纳问题,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

  习总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为能源电力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家电网公司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制定了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明确2021-2030年9方面28项重点任务,争当能源转型的推动者、引领者、先行者。

  国网山东电力是国家电网的全资子公司,服务客户5021万户、电源企业1206家,其中,新能源企业647家。山东电力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电网决策部署,在省能源局的关心支持下,全力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预计到2025年,山东能源消费总量不超过4.54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左右,电力装机达到1.9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000万千瓦。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统筹网源荷储一体化协同发展,建设完善电力市场,健全能源电力价格合理形成和成本疏导机制,推动碳市场和电力市场协同发展。

  作为五大电力央企之一,国家电投集团坚持清洁绿色发展的基本定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1亿千瓦,新能源超7000万千瓦,光伏超3500万千瓦,均位居世界第一。

  作为国家电投在山东省战略发展的重要布局,公司将始终坚持百分百绿色能源发展,高质量推进省内首批海上风电、首批新型储能试点项目、首批整县域分布式光伏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参与外电入鲁战略,积极参与外电入鲁战略,努力展现国家电投在鲁力量。“十四五”新阶段,我们将积极参与县域市场开发、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加快发展以综合智慧能源为主的“三新”产业,助推山东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国家能源集团山东公司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定践行习总“四个、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新能源资源拓展、存量火电机组转型“两手抓、两促进”,落实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两个1500万+”要求,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发挥央企引领表率作用,致力于服务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重点致力于鲁北集中式光伏基地开发,同时抓住整县屋顶光伏集中开发与“零碳”生态乡村建设试点时机,拓展分布式光伏开发资源。积极跟踪山东省海上风电规划政策,积极争取海上风电资源开发权,着力在省内平原、低丘陵地区寻找优质风电资源。加快推进煤电机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拓展城市污泥、生物质掺烧,因地制宜加强综合能源服务,向能源综合供应商转型,为推动山东省能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龙源电力是我国最早开发运营风力发电的专业新能源公司,经过28年的发展,新能源装机容量超过2300万千瓦,分布于全国32个省区以及南非、加拿大、乌克兰等国家,风电装机排名世界第一,连续九年被评为“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

  目前,龙源电力正按照“推动一批、谋划一批、筹备一批”总体指导思想和“广泛动员、层层推进、重点突破”原则推动全国范围内的基地项目逐步落地。

  未来,龙源电力将依托各区域项目公司地缘优势,广泛动员、积极寻求项目开发机会,并通过合理调配技术、资金等方面资源,优先开发具备送出或就近消纳条件的项目。同时,针对资源禀赋好、具备开发大基地条件项目,尽快梳理明确重难点问题,全方位寻求问题突破点,有的放矢加快项目开发进程,为实现“十四五”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十四五”是山东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绿色低碳、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低碳绿色转型的大趋势下,利用先进的技术赋能,山东省的风光资源优势,以及本地电力消费大市场的优势,完全可以进一步实现能源的清洁绿色和本地化供应。

  传统化石能源是资源依赖型能源,资源迟早枯竭,而新能源是技术依赖型能源,只要技术持续进步,新能源的开发空间就会不断增加。

  远景科技集团未来会重点投资山东,从装备到能源数字化。目前远景在山东海阳市的海上风电装备基地已建成投产,今年山东拟并网的两个3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全部在远景海阳工厂产出。未来,远景会在山东省内全面布局新能源产业,包括海上和陆上,包括风电、储能、氢能等装备产业,以及能源数字化,助力山东省能源转型。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按下“加速键”,将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快速发展。“零碳”时代新能源发展呈现低成本、高收益、电网友好、智能运维等特点。

  作为全球领先风电、光伏资源开发及运营商,特变电工提供从资源开发、电站设计、投(融)资、工程建设、智能设备研发与制造、智能运维、电站运营为一体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可以应用于多种新能源场景,让“零碳”使用更省心。

  特变电工新能源以建成零碳地球为目标,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信息流和能量流,将零碳技术与清洁能源应用于各个发展领域与场景,推动全社会能源,共建人类绿色美好家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能源与节能杂志官网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