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煤炭工业网(国家煤炭工业网朱凯)
□简云斌 万盛日报
万盛煤炭开采历史较早,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杨某组建溥益公司开采东林寺附近煤炭算起,有180年的开采史。1938年,政府和民间分别投资开采南桐煤矿、东林煤矿,万盛正式迈入工业化时代。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万盛是西南重要能源基地和三线建设基地。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万盛开始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如今已进入无煤矿时代,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工业发展史,在万盛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工矿城市文化,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以艰苦创业、包容开放为特色的移民文化,以爱国奉献、团结协作为特色的矿山文化,以健康时尚、充满活力为特色的体旅文化。其中,矿山文化最能代表万盛的城市文化精神。这种矿山文化以产业工人的大生产、大协作为背景,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创业奉献精神于一体,体现为万盛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企业、艰苦奋斗、负重自强、甘于奉献、热血担当的精神风貌。
一 矿山文化蕴育历程
喷雾干燥法脱硫工艺具有技术成熟、工艺流程较为简单、系统可靠性高等特点,脱硫率可达到85%以上。该工艺在美国及西欧一些国家有一定应用范围(8%)。脱硫灰渣可用作制砖、筑路,但多为抛弃至灰场或回填废旧矿坑。
1. 抗战煤都的精忠报国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往战时首都重庆,许多工厂也从南京、武汉等地搬迁入渝。一时间,重庆能源供应出现严重危机,特别是钢铁厂、兵工厂开工不足,影响前方战事。为解决能源问题,1938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经济部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组织专家经过勘测,发现了四川、贵州交界处的南桐煤田,于是官方投资开办南桐煤矿。以侯德均、张伯平、崔桐等为代表的南桐煤矿首创者们,不顾日机轰炸,带着从大冶铁矿、汉阳兵工厂拆卸的近千吨设备,千里跋涉,溯三峡,抵重庆,又来到万盛,在这个偏远之地点燃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第一缕星火。除了南桐煤矿,还有刘泗英、康心之等爱国企业家投资开办东林煤矿,卢作孚先生也曾投资入股东林煤矿。这批开办万盛煤炭企业的首创者们,都是一些有学识、有眼界、有强烈报国之心的知识分子和实业家,是他们奠基了万盛矿山文化。
当时,南桐和东林两矿数千名员工,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用煤气灯、手镐、钢钎和竹篓等原始工具,在井下一点一点地开掘乌金。所采煤炭炼成煤焦后,又通过炭花小道肩挑背扛,或通过小铁路、人工推送木煤桶,或用小木船沿孝子河、綦河运送到重庆,供应兵工厂造枪造炮。
抗战期间,南桐和东林两矿为国家贡献焦煤近百万吨,全部供应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即重庆钢铁厂前身),作冶炼钢铁之用。据统计,抗战时大后方工厂所用钢铁,有90%是由钢铁厂迁建委员会生产的。可以说,当祖国陷入深重灾难时,是万盛人用汗水、鲜血和生命,开采出优质煤炭,保障了重庆工业特别是军工系统的生产,为民族抗战大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万盛因此成为广受世人赞誉的抗战煤都。
抗战期间,万盛还是中国第二飞机制造厂所在地。1939年,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第二飞机制造厂为躲避日机轰炸,从江西南昌迁到万盛海孔洞。在这个巨大的溶洞里,该厂两千多名员工胸怀报国之志,躲过了日机9次轰炸,克服生产生活条件艰辛,原料和技术十分紧缺等困难,生产了数十架战斗机、教练机(另派员工赴缅甸组装了100架美国战斗机),还自行设计、制造出中国第一架军用运输机——中运一号。当年参与中运一号设计的林同骅、林同骥、陆孝彭等年轻技术人员,后来成为航空航天界的精英。
2. 能源之城的热血奉献
万盛人在抗战期间凝聚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1949年后,万盛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承担着为国家特别是重庆市经济社会建设提供能源保障的重任,是重庆冶金、火电能源基地。1955年,南桐矿区成立,百业待兴。万盛人白手起家、栉风沐雨,建起了百里矿区、十里矿城,建起了南桐矿务局和众多地方企事业单位,建起了三万铁路等基础设施……万盛从偏僻一隅成为一座不断发展壮大的工矿城市。
数十年来,无数万盛人挥汗洒血,忘我奋斗,共向国家贡献一亿多吨优质煤炭。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万盛煤炭产量一度占重庆的二分之一、四川的四分之一。源源不断的乌金,从南桐矿山运向四面八方,为建设新中国贡献了巨大的光和热。
特定的历史背景选择了万盛,造就了万盛,同时也注定了万盛坎坷、曲折、艰辛的发展道路,铸就了万盛人顽强、坚韧、吃大苦、耐大劳的开拓精神。据不完全统计,自1938年建矿起,80多年来,万盛各煤矿井下遇难的矿工超过2000人,受伤、致残、患职业病(如矽肺病)的更是不计其数。
3. 三线企业铸剑深山
上世纪60年代,中央确定了三线建设战略,大量军工企业向西搬迁,万盛成为三线建设的一个重要基地。1965年,晋林机械厂从山西太原迁至万盛丛林镇,平山机械厂从内蒙古包头迁至万盛南桐镇;1966年,国家在关坝镇建设渝州齿轮厂。除三大兵工厂之外,万盛还拥有重庆钢球厂、重庆无线电专用设备厂等配套企业,以及59507库、508库、911库等军用仓库,是重庆三线建设南部中心点。
数万名军工企业职工和家属响应国家号召,告别优越舒适的城市生活,来到这些偏僻山沟里,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道路、厂房、仓库、宿舍、学校、医院、电影院、农贸市场,形成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军工企业。三线建设企业来到万盛,增强了万盛的工业实力和科技实力,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万盛的矿山文化。
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称非再生能源,如化石燃料、核燃料。
三线建设时期,晋林、平山等企业研发、生产了大量军工产品,为国防军工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军转民时期,这些企业又积极研发摩托车、自行车等民用产品,主动为国分忧,体现了军工人的担当。上世纪90年代初,这些军工企业先后迁离万盛,留下了宝贵的三线精神,其核心就是胸怀家国、铸剑深山、甘于寂寞、无私奉献。
4. 转型时期的负重自强
作为一座资源型经济城市,万盛在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自身也逐步陷入困境之中,承受着转型的巨大阵痛。特别是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万盛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2009年,万盛被纳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谋划经济转型,万盛人经过20多年的艰辛探索,特别是实施工业强区全域旅游等重要举措,终于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成功之路。如今,万盛工业已进入无煤矿时代,大力发展新能源(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元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集聚了神华国能、东方希望、福耀玻璃、珠海冠宇等一大批行业龙头企业,工业结构得到根本性调整;旅游从无到有,成为重庆旅游大区、强区,黑山谷、万盛石林、梦幻奥陶纪等景区闻名遐迩;随着綦万高速、南万高速、渝黔复线高速公路、三万南铁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区位得到极大改善;持续推进城市建设,实现了从黑色煤都到绿色美城的蝶变,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唯一的国家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试点区、国家卫生城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万盛转型发展的成效,充分展示了万盛人逆境奋起、负重自强的精神风貌。
二 万盛矿山文化的主要内涵
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为热血担当、大义当先。万盛人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他们知道有国才有家,甘为国家奉献自己。如重庆市百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出生于万盛金桥镇的著名慈善家、爱国者刘子如先生(1870年-1949年),他从一名贫苦青年,靠艰辛打拼和诚信经营,成为重庆富商;之后,又捐尽家财从事慈善事业,创办重庆市首个私立孤儿院,培养了红岩英烈江竹筠等成千上万名社会有用之才。他还创办了重庆青年会等公益机构。抗战爆发后,年已67岁的刘子如,组织一支70多人的重庆战地服务团,奔赴皖南前线,为国共将士服务3年,成为双方将士交口称赞的传奇人物。陈毅将军感其爱国热情,题赠大幅照片送给站在抗日最前线的刘老团长留念,国民政府亦为他颁发服务前线、卓著成绩的陆海空军褒状。大革命时期,万盛涌现了汪石冥、陈治钧、霍栗如、朱凯等一批革命先烈,汪石冥(1900年-1928年)在狱中时,用牙刷柄在牢墙上写下4首气壮山河的诗,其一为横剑跃马几度秋,男儿岂堪作俘囚?有朝锁链捶断也,春满人间尽自由,表达了共产党员宁死不屈的豪情壮志。抗美援朝时期,万盛籍战士梅怀清(1929年-1951年)在朝鲜花王郡开城台区反击163高地的战斗中,用仅剩的一根爆破筒,舍身炸开铁丝网,为部队胜利赢得宝贵时间。志愿军总部授予梅怀清烈士一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二是集体主义精神,体现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矿山文化培养出大量有强烈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爱厂如家的产业工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汗水和劳动,谱写了一曲曲创业奉献之歌。数十年来,万盛涌现了马焱山、杨炳南、杨伦选、杨如林、陆昌华、梁定基等数百位全国劳模、省市级劳模,他们的事迹在万盛到处传扬,成为人们学习效仿的先进典型。近年来,万盛还涌现了勇救63名工友、被评为200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矿工张前东,以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万盛籍武警战士封宇恒,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万盛籍消防战士侯正超等先进典型。正是万盛人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国企改革、2016年-2021年的煤矿关停等重大改革工作,才得以顺利完成。在这几次改革中,万盛产业工人下岗、内退、转产等达到数万人,他们为地区转型发展付出了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是拼搏奋斗精神,体现为不畏困难、负重自强。万盛由于区位条件不好、地区体量较小、生产要素先天不足等因素,自1938年开矿以来,经济和社会建设一直在坎坷中进行,总是遭遇重重困难和挑战。但万盛人不怕苦、不怕穷、不惧难,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以大无畏的精神,负重自强、坚韧向前,克服了无数困难险阻。经过几十年建设,将一个小小乡场建设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小型城市。特别是最近20多年的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可谓费尽移山心力,想尽一切办法,付出无数努力,才取得较大的成就。
四是开创进取精神,体现为敢闯敢干、敢为人先。万盛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总量小,历史欠账多,发展滞后,但干部群众思发展、谋发展之心非常迫切,敢想、善谋,苦干、肯拼,很多项目都是在条件不具备、困难重重的前提下,万盛人以敢为人先、拼尽全力的勇气去争取,才得以成功的。如2003年引进福耀玻璃集团时,万盛还未通高速公路,招商条件很差,福耀集团根本没考虑在万盛投资,是万盛人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才赢得福耀集团的信任。通过近20年的合作,万盛目前已形成完整的玻璃产业链,构建了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另一个百亿级工业项目珠海冠宇电池,也是在业主不看好万盛的前提下,万盛人以积极的争取,才促成其落户万盛的,并且在全市工业行业创造了从签约落地到建厂投产仅用7个月的冠宇速度。再如,交通不便一直是阻碍万盛发展的大问题,万盛人通过超前谋划和不懈努力,建成綦万高速、南万高速、渝黔复线高速、新三万南铁路等公路和铁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万盛的区位条件。同时,建成四好农村公路近千公里,成为全国四村农村公路示范区。目前,万盛正在大力推进渝贵高铁、广涪柳铁路、江南机场、轨道交通C5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力争建成渝南综合交通枢纽。
三 矿山文化昭示未来
矿山文化凝聚了万盛城市之魂,塑造了万盛这座城市的昨天与今天,并将从文化意义上昭示万盛的明天。
从历史价值来说,万盛矿山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万盛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创业奉献精神,既是抗战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万盛人的心路历程和精神写照,也是万盛这座城市留给历史和后人的精神财富。一座城市需要自己的精神底色,而矿山文化,正是与万盛城市人文精神最相契合的文化标志。这种兼具工业、移民、体旅特色的城市文化,与那些典型农业区县的文化有明显不同,与那些纯都市区的城市文化也有所区别。对于重庆来说,曾经的南桐矿区是独一无二的,现在的万盛经开区也是独一无二的,万盛这种矿山文化是重庆城市文化独一无二的标本。
从时代价值来说,万盛矿山文化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精神动力。万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尽管取得了明显成就,但转型仍然在路上,根本目标还未实现。特别是万盛还面临着历史欠账多、经济规模不大、人口体量少、发展要素欠缺等诸多困难,与主城都市区其他区县相比,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加之周边区县竞争激烈,万盛干部群众心理比较焦虑。越是在困难面前,越需要精神力量的激励,特别是负重自强、敢闯敢拼的精神,对于振奋士气、凝聚人心、不断推进万盛转型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矿山文化对于万盛人来说,永不过时,它就是一个精神光源,一方面,照亮曾经走过的路,另一方面,昭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万盛人跋涉前进的勇气和动力。
万盛黑山论坛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国家煤炭工业网(国家煤炭工业网朱凯)
□简云斌 万盛日报 万盛煤炭开采历史较早,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杨某组建溥益公司开采东林寺附近…
- 煤炭吧(煤炭吧山西百度贴吧)
- 煤炭市场分析(煤炭市场调研报告)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待遇)
- 内蒙古煤炭网(内蒙古煤炭网有限公司)
- 煤炭通(煤炭通风)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
- 煤炭科学技术(煤炭科学技术期刊)
- 中国煤炭报(中国煤炭网)
- 煤炭经营许可证取消(煤炭经营许可证取消后经营煤炭还需要发改委批)
- 煤炭经营许可证取消(煤炭经营许可证取消了2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