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兴能源  风能

太行八陉之一的白陉在哪里?

太行山横在山西省与河北省、河南省之间,其势之险峻难行,天下共知。好在太行山自南而北沿山间的峡谷缺口,有八条可以通行的陉道,就是著名的太行八陉。所谓太行八陉早在晋朝郭缘生的《述征记》中就有记载,从南到北依次是轵关陉、太行陉、白陉、滏口陉、井陉、飞狐陉、蒲阴陉、军都陉。今天我们来说说太行八陉中的第三陉——白陉。

白陉也称为孟门陉,根据河南《辉县志》载:辉县市薄壁镇岈口村西紫霞关为晋豫两省的雄关要塞,高峻险阻,天上经常出现紫色云霞缭绕,所以称为紫霞山。因为其坐落于白鹿山,这条太行山间的重要通道取名为白陉。白陉南起于河南省辉县市的太行山南山关,北至山西晋城陵川县马疙当大峡谷,是太行山南麓最深的一条峡谷。经陵川县长辿底、武家湾、七十二拐、横水河等抵达晋城和长治,在此与太行陉、滏口陉交会,全程约有一百多公里。

白陉具体形成的时间已不可考。不过根据史书记载,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齐军兵分两路进攻晋国,其中一路走的就是白陉,这说明白陉早在春秋时就已存在。由于太行山在古代拥有特殊的地理战略意义,包括白陉在内的太行八陉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通过白陉可以南渡黄河,威胁到河南洛阳、开封等地的安全。在元朝之前,很多统一王朝或北方大型王朝定都于洛阳或开封,如定都于洛阳的东汉、曹魏、西晋,定都于开封的五代梁晋汉周、北宋等。白陉以东则是河北和山东的华北平原,向北则是安阳、邯郸,因此白陉自然也成为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要隘。明朝早就注意到白陉是山西与河北、河南之间的咽喉之地,明宪宗成化年间曾在此设巡检司,重兵把守,直到清圣祖康熙四年(1665)才撤掉。

不过白陉和太行山其他几径有一个明显的不同。白陉除了是军事要塞外,同时也是贯通晋、豫以及江南的通商要道,史料中记载:“凡潞(山西长治)、泽(山西晋城)两郡,自西北而来者熙熙攘攘,莫不由此过。”白陉成为山西商人把生意做么全国的重要商业通道,在和平时期担负起文化经济交流的重任,被人称为太行山上的丝绸之路。直到现在,在白陉古道旁依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民居,包括当时来往此地的商人所居住的店铺和驿站。

图-长治俯瞰

时至今日,白陉古道大部分路段已被改造为公路,只有陵川县横水河村至双底村的这段段古道保存比较完好,这段古道长约4公里,宽2到3米,由行巅第一桥、悬天栈道和七十二拐三部分组成。悬天古道一侧是悬崖,一侧是峭壁,远山层叠,点染成一副巨大的水墨画。白陉最著名的地方应该白陉七十二拐,商人们或从孟门穿峡而来,或从横水攀山而至,都必定要经过七十二拐。七十二拐是白陉古道的精华之一,它位于两山间一个狭窄的山凹里,从崖底到山巅,是人们沿着山体岩石的节理方向开凿出了一条“之”字形的道路。

七十二拐的路面其实是古人就地取材,用各种规则或不规则的山石铺就,每隔三四米就用长条石将路面分割成一块,总共曲折盘旋七十二重。这个很好理解,你总不可能从山下再搬建筑材料上山,谁也没那个牛劲。七十二拐的“之”字不但越拐越密,而且越拐越险,有恐高症慎入。 七十二拐从山脚抬头仰望,如同天梯直上云端,正所谓“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是当地著名的自然风景线。

图-俯瞰辉县市

当你行走在白陉古道上,经常可以看到清晰可辨的车辙、马蹄印,这都是古人留下来的。伴随着风声,你的耳边似乎又回荡起一声声的驼铃,谁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被风吹散,化成天上那一簇簇的白云。古代不像现在,各种科技都有,征服大自然的难度较低。在古代要想开山,只能一斧一凿,还随时有生命危险。看着险峻的白陉古道,不由得对古代的劳动者产生深深的区间。对他们“将磢之巍峨曲折者,斩木以通顺之;将辿之窄狭馋岩者,凿石而宽广之”的豪情壮志,深深地折服。更多历史地图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