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盘点 2021中国地热大事记(附点评)
时光荏苒,岁末将至。2021年的每一天,我们在奋进中前行,不断助推地热行业发展。回首过去,我们不忘初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2022年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地热》杂志编辑部联合地热加APP策划推出“2021年中国地热大事记”,回顾2021年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的波澜壮阔。
致谢:诚挚感谢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主任陈焰华、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庞忠和给予工作指导和帮助。
2021年1月起,《地源热泵》正式更名为《中国地热》。2006年8月,由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和国际地源热泵协会中国分会主办的专业期刊杂志——《地源热泵》诞生。从2006到2021,从《地源热泵》到《中国地热》,岁月相伴,讲述中国地热人、讲述中国地热事,助力中国地热发展,砥砺前行,共创中国地热辉煌。2021年1月,业内专家领导为《中国地热》杂志寄语、题词。
点评:浅层地热能到浅、中、深层地热能的全面开花,《地源热泵》到《中国地热》的更名顺应了地热能行业发展大势。
2021年1月,《温泉,在你脚下——科学寻找地热》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作者郑克棪教授系统介绍了他数十年成功寻找地热的经验和认识。作者通过多年的野外实践,积累了寻找地热的丰富经验,并结合理论研究及国外的教学理论,进一步提升认识,不断深化;再归结为可行性研究实施和钻井实践;最后列举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巩固和复习,并介绍了寻找地热的基本技能。
1月, 《地热能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与应用》由中国石化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作者是国家能源局能源行业地热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席专家赵丰年。该书包括地热能技术标准体系、地热能标准化示范应用案例、地热能技术标准等三大部分内容。
1月14日,北京市丰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集丰台区2020年节能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通知》,专项资金支持项目范围包括节能示范工程;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浅层地温能、中深层地热能、再生水源热泵、余热热泵等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获得市级能效领跑者的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清洁生产审核项目。
山东省地方标准《单井地热资源评价技术规程》(DB 37/T 4243-2020),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自1月1日起实施。该规程适用于水热型单井地热资源评价工作,规定了单井地热资源评价的总则、资料收集、产能测试、样品采集与测试、动态监测、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确定、单井地热资源估算、地热流体质量评价、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写等工作要求。
点评:依据《规程》而作的单井地热资源评价报告成为山东地热井资源审批和办理采矿许可证的重要依据。
1月18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发布“宁海县岔路镇江家村地热资源勘查探矿权挂牌出让结果公示”,面积约5.61平方公里,成交价格256万元,系宁海县首宗以公开挂牌方式出让地热资源勘查探矿权。
点评:首宗公开挂出让勘查探矿权具有示范意义,不仅利于加快当地开发利用地热资源,也将有效推动地热温泉旅业发展。
1月20日,自然资源部官网公示了第二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名单,全国共有77个项目符合绿色勘查示范项目标准。山西省阳高县-天镇县一带干热岩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江苏省干热岩资源预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坑西地区地热资源勘查、昌乐县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山东省文登-荣成-威海地区深部地热资源调查、甘肃省兰州新区西南部地热资源普查6个项目列入自然资源部第二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名单。
1月22日,《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报告(2021)》编写启动在线会议召开。《报告》将全面梳理和总结中国地热行业发展现状、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方向、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并展望和揭示未来发展趋势,为今后地热能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借鉴,规范和推动地热能行业全面高质量发展。近百位来自地热能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行业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热企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出席了在线会议。
合肥市会公布《合肥市城市集中供热管理条例》,自2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集中供热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集中供热保障能力。条例指出,优先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推广先进、节能、环保的供热用热技术,支持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集中供热。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投资集中供热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2月8日,国管局发布《关于2021年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安排》。《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能源资源新技术、新产品,开展新一批公共机构节能节水技术集编制和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示范案例征集。继续推动公共机构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助力公共机构率先实现碳达峰。
2月,“赣州中恒汽车交易中心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系统采购及安装”中标公示。该项目为江西现阶段最大地埋管孔数的地源热泵工程。中标金额3700余万元。该项目共有地埋孔1422口,地埋孔均设置于拟建工程地下室底板下方,孔间距4~6米,有效换热孔深120米。
2月21日,《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意见》明确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成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月1日,吉林省住建厅发布了《关于组织申报2020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备选项目清单的通知》,吉林省住建厅将联合省财政厅、能源局开展2020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作。根据要求,土壤源热泵、浅层地下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污水源及工业余热热泵等热泵技术建筑供暖项目可申报该省2020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同一单位同一项目最高获得奖补资金不超过250万元。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数据上报质量控制规范》等15项自然资源领域地方标准,3月2日起正式实施。其中涉及地热能标准7项,包括《场地浅层地热能勘查规范》(DB37/T 4304-2021 )、《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监测规范》(DB37/T 4305-2021)、《浅层地热能竖直地埋管施工技术规程》(DB37/T 4306-2021)、《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规范》(DB37/T 4308-2021)、《地热尾水回灌技术规程》(DB37/T 4310-2021)、《干热岩钻探技术规程》(DB37/T 4311-2021)和《地热资源勘查技术规程》(DB37/T 4253-202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近年来在打好节能减排和大气治理攻坚战中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全国代表刘宝增、周洪宇、韩峰、吴永利,全国政协委员李子颖、王建明、南存辉等代表委员围绕地热产业发展提出了“加大地热产业扶持力度 优化能源供给格局”、“我国地热发电产业急需政策支持”、“完善地热资源开发管理制度,降低地热利用成本”等诸多议案、提案,为推动地热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发出了“最强音”,这在地热领域引起了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
3月,由河南省地矿局环境二院负责实施的“河南省地热资源监测平台”投入运行。各供暖企业可按统一要求将项目信息、监测数据等导入平台数据库,可实现对全省地热井的抽水与回灌量、温度、水位和水质等指标变化的动态监测。
点评:“平台”对及时了解地热资源动态变化情况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促进地热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带头作用。
全国期间,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等30余位业内人士联合签名向中国科学院地学部提交了题为《关于加速规模化开发长三角地区地热能源,助力该区提前实现碳达峰的建议》。在这份联合签名的“建议”人员名单中不乏有全国代表、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地热界资深人士和领军企业。
点评: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能提供供暖、制冷、生活热水的地热资源,将成为该区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能源之一。
3月11日,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官网印发《西咸新区地热资源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包括总则、地热资源的勘查、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保护、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六大章节。办法自3月15日起执行,有效期2年。
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纲要指出“十四五”及未来时期,我国要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进能源,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任育之3月16日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积极推进地热能多元化开发利用。指出,为深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将以更大规模、更高比例发展,步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进入大规模、高比例、低成本、市场化发展新时代。
3月16日,财政部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关于组织申报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的通知》,中央财政对纳入支持范围的城市给予清洁取暖改造定额奖补,连续支持3年,每年奖补标准为省会城市7亿元、一般地级市3亿元。资金主要支持有关城市开展“煤改气”、“煤改电”,以及地热能、太阳能、工业余热等多种方式清洁取暖改造。
点评:中央财政清洁取暖改造奖补在北方地区加快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取暖改造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月16日,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与南京市财政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南京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就进一步推动南京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出台相关政策。新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纳入此次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引导资金补助范畴,具体包括采用浅层地能、太阳能热水、光伏的建筑工程。通知明确,新建浅层地能(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可再生能源区域能源站)示范项目按照示范面积每平方米不超过50元予以补助。
3月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热地质学与深层地热能”方向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启动会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多位专家共同“把脉”我国地热能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层地热能的地球科学问题研究”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介绍,地下“储能”是地热能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将各种余热回灌至地下空间存储,可有效发挥地热能作为连续稳定基础负荷的作用。实现地热的弯道超车不能开展重复简单的研究,必须找出世界前沿性问题,找出当前我国地热的重大需求和瓶颈问题。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实施的“阳高县―天镇县一带干热岩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项目在山西大同探获高温高压地热流体,温度高达167.94℃,是迄今为止华北地区2000米以浅深度范围内温度最高的地热孔。
3月29日,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在京正式成立,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办公地点设在北京。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将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管理办法、监督管理体系及发展规划提出意见和建议。积极承担地热领域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复审以及数字标准编制等工作;承担地热领域内的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技术评审或技术鉴定。开展地热的产业升级,搭建地热行业领域的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国内、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咨询服务、会展以及产品推介推广等活动。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雄安新区3项地热能领域规范标准,分别为《雄安新区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技术规程(试行)》、《雄安新区地热动态监测系统和专用监测井技术规程(试行)》和《雄安新区地热开采井和回灌井监测技术规程(试行)》,上述3项地热标准自4月1日起正式实施。
4月1日,《地热地球化学勘查》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作者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祁士华教授。《地热地球化学勘查》共分五章,分别介绍地热资源与地热地球化学勘查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体系;地热的岩石、水文和气体三种当前较为成熟的地球化学勘论与实践;以及面对地热资源勘查从水热型转向干热型、中低温转向高温等要求,从学科的系统性和前沿性角度论述目前地球化学勘查的科学问题和进展。
北京市地方标准《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技术规范》,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自4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地源热泵系统的管理要求、安全要求、技术要求、运行评价等内容,适用于地源热泵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和技术要求。该标准对热泵项目运行管理制度、运行数据监测、数据计量、节能运行、监测监控系统等提出了明确规定。
北京市地方标准《地源热泵系统评价技术规范》,由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自4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了地源热泵系统评价的评价指标、数据的获取与计算、评价报告等内容,适用于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评价。
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印发《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的通知。旨在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在调结构、转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根据新版绿债目录,地热能、地源热泵等节能环保产业纳入本次重点支持范围。《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纲要》在第二十五章“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推进燃气下乡,推广生物质能、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取暖。
4月9日,位于长沙市天心区的五凌电力办公区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正式启用。该项目是湖南省首个涵盖“源-网-荷-储-用”全链条的零碳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项目利用技术上的优势,深挖浅层地热能潜力,创新性建设预制式能源方舱,实现零碳供能,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4月14日,武汉市蔡甸区索河街石马村,一眼冒着热气、比大碗还粗的温泉,从1880米深的钻井中喷涌而出,一旁的水温测试仪显示水温50.2℃。这眼地热井是武汉勘查发现的第一眼地热井,出水量大、水温高、泉质等级优,被专家认定为优质珍稀地热井。此眼地热井成功出水,标志着武汉市地热资源勘查取得重大突破。
4月15日,由中国矿业联合会主办的中国石城温泉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江西石城召开。论坛以“可持续开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促进温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展示老区的崭新面貌。论坛期间,江西石城正式被授予“中国温泉之城”称号。
2020年4月15日,《西咸新区地热能供暖发展规划(2021-2025)》(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在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召开。该《规划》由西咸新区发展改革局委托沣西集团能源公司负责编制。评审组一致认为,该《规划》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和陕西省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有关政策要求,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技术路线清晰,内容全面,符合西咸新区地热能供暖开发实际,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4月16日,北京市通州区发改委官网发布了通州两大地源热泵项目获批复公告。北京市通州区发改委批复同意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大厅地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工程,项目总投资3839.29万元;批复同意通州区北泡轻钢厂地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工程,项目总投资3516.05万元。两个地源热泵项目投资共计7355.34万元。此前,通州区发改委还发布了《关于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研发中心地源热泵项目核准的批复》和《关于通州新城0503街区万国家园地源热泵建设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的通知,以及《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公园配套建筑地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项目核准的批复》。
4月22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了《2021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导意见》明确,加快清洁低碳转型发展,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研究启动在等地的地热能发电示范工程。因地制宜实施清洁取暖改造,建立健全清洁取暖政策体系,确保取暖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70%。研究探索南方地区清洁取暖,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发达地区,鼓励以市场化方式为主,因地制宜发展清洁取暖,培育产品制造和服务企业。
4月22日,国家地热中心河南分中心揭牌暨河南省清洁能源供热协会成立仪式在河南郑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名誉理事长汪集暘,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吴吟等领导出席。经国家能源局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决定,设立国家地热中心河南分中心,助力河南开展地热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关键技术研发、政策解读与研究、地热资源勘查评价、项目评估、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等工作。
4月27日,由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北京中航环宇新能源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地热开发百人论坛第三届论坛——天加热能•地热开发助力2060碳中和论坛”在山西大同召开。山西大同全力争当能源“尖兵”,积极深入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开启了从“煤都”向“新能源之都”战略转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大同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参观考察了山西大同天镇县高温地热能科研示范试验电站。
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颁发首届湖北专利奖的决定”。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窦斌教授团队完成的“一种干热岩储层裂缝形成方法”专利成果荣获首届湖北省专利奖金奖。该专利被湖北省知识产权局推荐参评2021年中国专利奖。
位于杭州湾新区前湾新城的地热资源勘查ZK2井竣工验收,该地热井井底温度78.2℃,出水温度57℃,是目前为止宁波市水温最高的地热井。下步,ZK2井将计划建设临时泵房,并开展一年期动态监测。
5月12日,由五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联合申报的五峰渔洋关镇地下热水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项目在渔洋关镇开工。该项目于2020年9月开始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及物探工作,对渔洋关镇曹家坪一带21.6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详细勘察。
5月17日,长沙市望城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准公示了《望城区发改局关于斑马湖片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的备案》和《望城区发改局关于大泽湖•海归小镇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的备案》的消息。长沙市此次公示的两大重点地源热泵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开工,总投资12.5亿元,项目计划2023年竣工。
2021年5月24日,作为我国地热行业公认和权威的评选盛事——“2018-2020年度中国地热行业20强企业评选”结果正式揭晓,组委会在“地热能(含地水源热泵)主机生产企业 ”、“地热能(含地水源热泵)系统集成”与“地热能(含地水源热泵)配套产品与服务”三大产业环节中各评选出了20强企业。
2021年5月2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发展适应当地资源禀赋和需求的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生物质能、空气源和水源热泵等,推动区域清洁供热和北方县城清洁取暖。
2021年5月24日,张家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张家港市财政局联合发布《张家港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专项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2021年5月25日起实施。办法指出,采用土壤源热泵技术、污水源热泵技术、地表水源热泵技术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项目,补助标准为8元/平方米,单个项目补助总额不超过60万元。
5月11日, 陕西省财政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省自然资源厅以及省地热能协会,邀请经济、技术、环保、暖通、制造等领域专家和部分企业代表召开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政策研讨会,研究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陕西地热能产业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6月, 《地热能源的地质基础》一书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美)戴维、博登著,曲海等译。作者基于20多年矿产勘探经验和10多年大学工作经历,详细阐述与地热相关的地质学、地球物理、地质化学及热量开采利用的理论与实践,介绍了世界地热能源开采现状。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上海市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专项资金用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清洁能源利用等领域,重点支持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开发应用。《办法》自2021年6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6年5月31日。
2021年6月2日,《湖南日报》刊发《湖南印发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全文。《行动计划》明确,建设长株潭综合能源示范中心,推进湘潭九华等一批分布式能源项目,推广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地热能供暖制冷、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改造,加快电化学储能和油气应急调峰设施布局,有序促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综合开发利用。
2021年6月9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委员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第七届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审议了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规程制度等相关事宜。中国能源研究会领导,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相关组织机构及会员单位代表出席。
6月10日,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2021年学术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本届论坛以“推动地热能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为主题,从政策角度解读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状态与趋势,交流研讨了地热勘探、地热能开发、地热发电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
2021年6月18日,以“释放地热能碳中和价值 赋能长三角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陆特能源·2021首届长三角地源热泵论坛”在江苏常州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地热能及地源热泵企业、行业协会、大专院校、设计院及研究机构的代表、资深地热专家等百余名行业人士齐出席大会并就当前地源热泵发展趋势进行前沿技术分享和讨论。
2021年6月18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加强腾退空间和低效楼宇改造利用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工作方案(试行)》。《工作方案》通知提出,老旧厂房改造和产业园区内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的比例安排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改造范围包括对建筑本体、照明、空调和供热系统实施节能低碳改造,使用光伏、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积极打造超低能耗建筑。
2021年6月25日,第十八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地热资源利用”专题分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暘在会上表示,五大非碳基能源包括水电、地热能、太阳能、风能、核能,作为五大非碳基能源之一的地热能将纳入国家碳中和路线图。
2021年6月28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上海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规定》的通知,旨在引导和规范本市浅层地热能合理开发利用,助力本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促进本市生态城市建设。该规定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26年6月30日。
2021年6月28日,河北省水利厅、河北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抽采地热水管理》的通知(冀水资函[2021]50号),提出采用深层地下换热方式开发利用地热能的(只取热不取水),不需要办理取水许可和采矿许可,同时还可享受可再生能源税收和收取采暖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市、县出台具体支持政策。
2021年6月28日,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联合印发《吉林省建筑节能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吉林省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装配式建筑项目、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给予财政补贴,奖补资金执行期限为2021年-2023年。根据奖补标准,利用土壤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项目,按照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奖补标准不高于40元;利用浅层地下水源热泵技术供热制冷项目,按照建筑面积每平方米奖补标准不高于30元。
6月10日,山西省运城市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运城市2021年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大力推广清洁取暖新技术、新模式,对于整村地源热泵试点项目、“光伏+直流配电+储能”“互联网+清洁取暖运营商”模式等清洁取暖亮点项目,市财政将给予一定支持。
北京市首个交通领域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示范工程——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项目,顺利完成施工招标工作。根据规划,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10%,其中深层地热占比7.8%,这部分绿色清洁能源将通过新型井下换热技术被“采集利用”。
7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公布42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院申报的“浅层地热能重点实验室”获批,成为我国浅层地热能领域首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实现了浅层地热能领域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对提高全国浅层地热能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首都“科技创新中心”意义重大,也是部市共建的重要成果。
2021年7月,《干热岩地热储层裂隙岩体渗流传热机理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郑君、窦斌、胡郁乐、田红、冯建宇共同编著完成。本书主要对热固耦合作用下地热储层花岗岩导热性能开展研究,根据干热岩地热储层裂隙岩体的渗流传热机理,从单裂隙、粗糙单裂隙和多裂隙等热储岩体特征,系统的介绍了干热岩地热储层不同裂隙岩体渗流-传热影响机理。
由浙江矿联牵头组织制定的《天然温泉分级及评定标准》(T/ZMA001-2021)(以下简称《标准》)发布,于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浙江省首个关于天然温泉分级及评定的团体标准。
2021年7月12日,教育部公布《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强调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加大向碳中和领域优秀人才的倾斜力度。
2021年7月14-16日,2021地热能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大会在合肥举办。会议以“地热科技创新助力碳中和”为主题,旨在开展地热能交流研讨,进一步提高地热科研及开发应用的技术水平,大力推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贡献。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日以视频连线形式举行。全国碳市场的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由湖北省牵头建设、运行和维护,交易系统由上海市牵头建设、运行和维护,数据报送系统依托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建成。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为今年全年,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2021年7月,据《内蒙古日报》报道,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地热资源勘查与示范工程取得重大成果——内蒙古地质调查院近日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塔布赛乡打出优质地热井。该地热井井深2551.98米,水头高出地面56.2米,单井自流量达6312立方米/每天,井口出水温度75℃。地质专家研究认为,该井为自治区目前盆地型热储最大自流量、最大单产流量和最大地热产能的地热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地热行业最大的行业会议——原定于2021年8月8日-10日在西安市陕西宾馆举办、由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陕西省地热协会、北京中航环宇新能源研究院联合主办的“西咸沣西能源·2021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地热行业高层论坛”,将延期至2022年举办。本届论坛由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独家总冠名,四联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陕西中煤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协办。大会具体召开时间及地点待组委会另行通知。会务组衷心感谢地热界的所有同仁及企业长期以来对地热高层论坛的关心和支持。
2021年8月,《中国温泉之乡全集》由地质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宾德智、李继江、石小林编著。本书共收集了全国已命名的69处“中国温泉之乡(城、都)”的材料,包括:中国温泉之都5处、中国温泉之城22处、中国温泉之乡42处。本书以各地申报中国温泉之乡(城、都)的材料为基础,统一按照温泉(地热)资源条件、温泉水质特征、开发利用概况、代表性温泉企业、发展建设展望5部分编写,文图并茂,逐个介绍了我国已命名的中国温泉之乡(城、都)的基本情况及其未来的发展。
2021年8月,贵州省赤水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和生活热水热源系统的建设工程设计、采购、安装工程总承包项目完成招标工作,该项目中标金额超4300万元,总建筑面积90498.74平方米,是赤水市首个浅层地热能空调系统示范项目,也是贵州省首个在沉积盆地红层地区开发的浅层地热能空调系统示范工程。
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公布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的通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牵头申报的深部地热资源重点实验室在列。该重点实验室着眼于深部地热资源成因及热富集规律等科学问题,揭示我国深部地热资源热富集机理和分布规律,研发深部地热资源勘查、钻采关键技术,构建梯级综合高效利用技术体系,力争五年内建成国内外一流的深部地热资源综合研究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由甘肃省地矿局水勘院承担的甘肃省张掖国家沙漠体育公园地热资源普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该地热勘探井自流量突破6000立方米/天,自流温度达78摄氏度,承压水水头压力达1.5兆帕。这是迄今为止甘肃省境内自流量最大、自流温度最高的地热勘探井,也是西北地区地热勘探活动中效果最好的项目。
水利部启动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力争用1年半的时间完成地下水超采区及地下水开发利用临界区划定,督促各省份明确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
8月31日下午,广东省政协人资环委员会组织召开《我省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情况》对口协商会,部分政协委员、专家,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参加协商会,探讨交流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湖南省住建厅8月启动2021年浅层地热能建筑规模化应用试点项目申报。该厅已完成2020年全省浅层地热能建筑规模化应用试点项目遴选、公示和发布工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地下水管理条例(草案)》草案强调坚持节水优先,明确建立地下水取水总量控制和水位控制制度,确定合理提高地下水水资源税费标准。除特殊情形外禁止取用禁止开采区地下水,禁止在限制开采区新增取用地下水,禁止污染或者可能污染地下水的行为。
2021年9月,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发布《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草案)》,地热资源将成为首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最为重要的矿种。《规划》以2020年为基期,2021-2025年为规划期,展望到2035年。《规划》提出重点勘查开采地热资源,禁止新增矿产勘查开采审批。
2021年9月,山东省烟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烟台市地热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21-2025 年)》,“十四五”期间,烟台市将加强地热规划管控,优化开发布局,规范开采秩序,创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建设美丽烟台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9月1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继续扩大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因地制宜发展地热能,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49.5%,地热能供暖面积提高到7000万平方米,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6%。
《条例》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立法主旨的省级地方性法规。
中国地热与温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天津召开第二届中国国际地热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探索地热与温泉在国际视野下的发展思路、战略、技术、企业发展等经济问题。
住建部官网发文称,2020年,全国新增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4.44亿平方米,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734万平方米,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716兆瓦。
9月10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了《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五大重点任务及三项保障措施,进一步规范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推动地热能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意见》提出,到2025年,各地基本建立起完善规范的地热能开发利用管理流程,全国地热能开发利用信息统计和监测体系基本完善,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力争比2025年翻一番。
10月15日,山西省科技厅官网发布《关于2021年度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揭榜挂帅”项目张榜的通知》,面向国内外征集优势科研团队挂帅揭榜攻关。深层裂缝型储层EGS地热开发关键技术研究,太阳能+空气能一体化热泵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29个项目入选。
10月11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矿泉水、地热矿业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将从加强矿泉水、地热勘查项目管理,加强采矿权出让登记管理,强化勘查开发监督管理等三方面,进一步完善矿泉水、地热矿业权管理制度,激发市场活力,规范有序推进地热勘查开发利用。
第六届世界地热大会显示:2020年,中国地热直接利用装机容量占全球的38%,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其中,地热供暖装机容量7.0吉瓦,地热热泵装机容量26.5吉瓦,分别比2015年增长138%、125%。此次北京冬奥会场馆也采用空气能热泵机组进行供暖。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8年第二批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中深层地埋管地源热泵供暖技术规程》,经协会建筑环境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T/CECS 854-2021,该标准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10月9日,江西省南昌市自然资源局官网发布了《南昌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公示稿)》 。规划期内,南昌市将加大全市地热和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发展医疗养生温泉产业和地源热泵供暖产业,推进地热水的综合利用。到2025年,南昌市地热水和矿泉水开采产值15亿。
湖北首个污水源+地源热泵复合系统能源站——武汉方岛金茂智慧科学城能源站开建。据介绍,该地块能源站的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总投资约2.2亿元,目前已经完成了500口地源热泵井的开凿工程,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地源热泵打井部分。该能源站建成达产后,站房内将有5台污水源热泵机组和1台地源热泵机组,还有20台水泵和40台污水专用换热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省能源费用848万元,年可回收投资成本,对于普通用户,供能效果更好,且每年可节约天然气、电费等运行费用30元/平方米。
2021年10月,“冀中坳陷深部碳酸盐岩热储调查评价(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成果通过评审验收。该项目在冀中坳陷区域高阳地热田实施的JZ04井,孔底温度达135摄氏度,为京津冀地区4000米深温度最高的碳酸盐岩热储地热井。
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0月24日正式发布。《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10月26日正式发布。《方案》提出,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2021年10月27日,地热加APP、《中国地热》记者从国家地热能中心第四届指导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上获悉,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3.9亿平方米,稳居世界第一。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7日23:00,在国际地热协会主席安德莉亚·布莱尔的见证下,第七届会议承办方中国石化代表接过代表大会吉祥物,标志着被誉为“地热界的奥林匹克”的世界地热大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这是中国首次举办这一国际级盛会。2023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将于2023年4月在北京举行。
10月27日晚,由东南大学和英国伯明翰大学共同倡议发起的“碳中和世界大盟”在南京成立。碳中和世界大盟是全球首个聚焦碳中和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世界大盟。
10月19日,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地热产业协会联合主办,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1地热产业论坛在拉萨饭店召开。本次学术论坛以“加快地热开发利用,促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院士、专家、企业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代表,通过主题报告和交流的形式,共同商讨并推动地热高效利用在“双碳”战略中的进程,解决制约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问题。
2021年10月26日,浙江省宁海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联合发布《浙江省宁海县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宁海县结合温泉资源现状以及相关规划,总体构建“一核一片多点”的地热能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中国温泉之乡”。
10月27日,国家地热能中心第四届指导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两委会”)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对第三届两委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做了总结,并对两委会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宣布主要领导任职调整,增补7名指导委员会委员、4名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能源局相关领导为新增委员颁发了聘书。
河北省首个“干热岩研究中心”在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地质队挂牌,干热岩研究中心将立足于河北,面向京津冀,以开展浅层地温能、水热型地热及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形成条件与赋存机理、资源分布调查与研究,地热地质工程及开发利用技术等为主要任务。
2021年11月7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有序扩大清洁取暖试点城市范围,稳步提升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水平。
碳减排支持工具发放对象暂定为全国性金融机构,人民银行通过“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对金融机构向碳减排重点领域内相关企业发放的符合条件的碳减排,按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
国家发改委等10部委《方案》提出,加快燃料原材料清洁替代,加大清洁能源推广应用,提高工业领域非化石能源利用比重。
2021年11月9日,据中国政府网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48号发布:《地下水管理条例》于2021年9月15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针对水热型地热开发利用专门作了规定和说明,内容集中在第五十一条的表述中。
中国矿业联合会在天津举办2021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之际,地热开发管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双碳目标下地热能产业的发展主题论坛,并邀请了意大利和新西兰地热专家的视频报告。
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与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真诚合作的原则,以共同开展地热能行业碳资产开发与交易为基点达成战略合作。
11月5日,陕西省地热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二次全体委员会议在西安召开。标委会主任委员、长安大学教授马致远出席会议并总结讲话。
住建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自2022年4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为强制性工程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021年11月16日,贵州省能源局印发《贵州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贵州省将着力打造“一区”(铜仁引领发展区)、“两核”(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遵义都市圈核心发展区)、“两带”(毕水兴发展带、凯里都匀发展带)、“多极”(县域城镇发展极)地热能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地热能产业大发展。
国家能源局2021年11月16准《地热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等21项地热能行业标准,实施日期为2022年5月16日。截至目前,国家能源局共批准了40项地热标准。
11月16日,国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印发了《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促进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公共机构加快能源利用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
由北京市地热研究院编制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地热动态监测规范》,适用于水热型地热资源和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动态监测工作,将为规范和指导北京市地热动态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并对北京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监管提供依据。
113、《地热工程学》MOOC建成上线月,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窦斌教授负责的《地热工程学》MOOC上线,建设国内第一门地热工程方面的慕课课程。
12月,由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地热产业工作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浅层地温能研究与推广中心,共同组织开展的“地热能行业发展推动人物与‘地热+’助力‘碳中和’典型示范项目评选活动”正式启动。评选通知显示,通过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推荐或个人、企业自主申报的资料,网络投票评选以及实地考察和专家评审结果,分别评选出20位地热能行业发展推动人物、20个“地热+”助力“碳中和”典型示范项目。
河北省《中深层地热井下换热供热工程技术标准》12月1日起实施。地热开发专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庞忠和认为,作为目前国内出台的第一个井下换热地方技术标准,先于国标出炉,将对京津冀等华北地区、陕西乃至全国的地热开发产生深远影响。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12月2日对《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明确全北京市层面禁止新增燃气独立供暖系统(不具备可再生能源供暖条件的除外)。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实施的地热供暖改造示范项目,以“取热不取水”的理念,通过一采一灌和四级取热方式,实现了城北新区1号片区15万平方的地热供暖。
国家能源局开展全国可再生能源供暖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整理形成《全国可再生能源供暖典型案例汇编》,于12月2日发布。《案例汇编》收录了北京市、安徽省、陕西省、贵州省、江苏省、天津市等多省份地热能推广应用案例。
12月4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热产业工作委名誉理事长汪集暘,在2021中国“双碳”经济高峰对话上表示,地热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也是未来能源,能够在践行“双碳”目标上发挥重大作用。
12月8-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防止简单层层分解。
12月11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明确了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主体。重点关注环境影响大、公众关注度高的企业,要求重点排污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符合规定情形的上市公司、发债企业等主体依法披露环境信息,同时对制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的程序、企业纳入名单的期限进行了规定。自2022年2月8日起施行。
点评:监管长牙齿,才能让人长记性。把企业环境信息晾晒在阳光下,“环境是大家的事”才能线、“干热岩地热资源开采机理与方法”获立项资助
12月15日,华北电力大学综合智慧能源管控中心揭牌。华北电力大学生活热水改造项目实施后可满足1-16号学生公寓生活热水需求,保障全校18646名学生高品质热水供应。项目采用“太阳能热管集热器+空气源热泵”以及“太阳能集热器+污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的热水供应系统,并配套有智慧热水管控系统。
12月19日,“4000米深层裂缝型储层地热开发科学钻探”项目在太原理工大学开钻。该项目提出巧妙利用断层及裂缝带可规模开发致密地层裂缝型热储地热能的成套技术,突破了国际地热学界仅限于岩溶-水热型地热资源的开发的界限,突破了国际界长期认为的“干热岩型地热、EGS型地热只有进行巨型水平井压裂建造人工热储才可开发地热能”的思想禁锢。
注:《2021中国地热大事记》收录截止时间为2021年12月22日。由于时间仓促,文中难免出现疏漏之处,欢迎各位地热同仁留言补正!再次感谢广大地热同仁一直以来对《中国地热》和地热加APP的关心和支持!中国的地热,需要您的支持和参与!如果您觉得本文有价值,欢迎您点赞和转发。您的支持,将是帮助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地热加&碳主,致力于地热能推广利用及CCUS,用科技助力碳减排!投稿邮箱:
- 标签:地热能赋存状态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