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能源新闻

作家齐一民历时近六年著新作《雕刻不朽时光》

北京作家齐一民历时近六年,著就六卷本文学巨著《雕刻不朽时光:我用博文写春秋》(以下简称《雕刻》),并于近日出版发行。至此齐一民(曾用笔名‘齐天大’)完成了他一生中的第二十五部作品,《雕刻》是他文学创作中的一部重要作品,共140余万字,创作时间跨越六个年头,串联起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复杂变化的生活面相。

《雕刻》在作者心中,除了是一部笔锋辛辣的随笔散文,还是一部长时段的社会史。如果单从文字的审美上来说,《雕刻》众多篇目,既有王小波的飞扬和狡黠,也带有一些鲁迅的辛辣透彻。作者本人也非常欣赏鲁迅杂文的锐利,对社会现象同样带有天然的使命感。

齐一民的作品,有一多半以职场、商场为背景,这得益于作者丰富的职业生涯。作者的工作经历跨越亚洲、北美洲多国;工作性质历经国企驻外商务代表、外企高管、创业经营、大学教师;知识背景覆盖商科、管理、文学、多国语言。如此强大的阅历,贡献出作者独一无二、丰富多彩的作品题材。

《雕刻》之所以成为齐一民文学作品中的集大成者,这是因为这部作品的庞大,以及它的包罗万象。

第一卷《钢铁是庙里炼成的》是作者于2006年的创作,这一年作者关注的主题是当时沸沸扬扬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选秀。将近三十年间审美的转变,文化焦点的转移,“经典”解读的更新换代,时代思想的流变,一场声势浩大的选秀,不经意间透露出这些时代演变的消息。时隔多年再回忆起当初这场现象级选秀,若不是借作者连贯、及时的记录点评,2006年这场文化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又有谁能清晰描述呢?

第二卷《灵与肉的缠绵与厮杀》创作时正值北京举办奥运会,书中有将近一半的内容是围绕奥运会展开的,正符合作者对这套书的期待——记录伟大时代的变迁。然而我认为除去时间赋予这本书的意义,它还有另一个作者关注的主题:即人性中先天的本能与后天的道德精神之间的抗衡、平衡。人应该如何调和自身和他人的利益,如何处理欲望的驱动与道德的规训,作者敏锐地观察社会种种世相,给出了自己的一种观点。

第三卷《北大最老博士生》的主题简单明了,这一年,作者从征战多年的商场重新投入学术的怀抱,开始了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博士学位的历程。所以,这一卷中记录了很多北京大学课堂上、校园内的见闻和思考,作者生动诚恳的叙述,不仅让我们有幸见识了北京大学师生高远的情操,还分享了中年重回校园经历身份转换的独特体验。作者对课堂上文学、哲学问题的思索,更加丰富了这一卷的厚度,构成一部志趣兼备的求学随笔。

第四卷《余力还开着电梯:小说<电梯工余力>的命运》,从书名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卷围绕作者另一部作品《电梯工余力》的文集。《电梯工余力》是一部让作者收获多方荣誉的短篇小说,它曾被邀请参加澳门文学节,曾被翻译成英语在欧美出版,作者曾在北京各个文化场所举办这部作品的研讨交流。电梯工余力,取了“多余的力量”的谐音,讲述一个大城市中求生活的青年人,积聚着翻涌的生命能量无处发泄,被城市机器冷酷、老辣的运行法则“阉割”得愤懑彷徨的生存悖论。写作第四卷文集这一年,正是《电梯工余力》接洽英文版的出版和国外媒体评论的一年,作者分享了这部小说国内国外的命运,也不断地再次抛给我们一幅幅“余力”式困境的众生相。

第五卷《研究还是被研究:日本二次会》是《雕刻》中非常独立的一卷,作者甚至有计划为其出版单行本。这是一部多年后作者以北大博士生身份去日本交流学习的见闻笔录。写作第五卷的时候,距离作者上一次公派去日本任职已经过去二十五年。二十五年前,作者是去收集日本企业的商业信息,二十五年后,作者是为了文学学术交流。站在时间的两端,带着不同的身份和使命近距离观察邻国日本的发展变化,并非所有写作者都具备这样的经历资质,更为难得的是,时隔二十五年,作者观察日本的眼睛仍然通透,并且还增加了一层文学的纯真浪漫,作者笔下的日本,不仅是历史、文化等宏大叙事的,更是有温度的,人性的,客观真实的。贯穿第五卷的主线,正如书名“研究还是被研究”,作为外国学者深入日本社会,究竟是去研究日本呢,还是被日本这样一个参照物所激发,反过来研究我们自己呢?

第六卷作为全书的尾声,取了《五十还不知天命》为书名。《雕刻》的结尾是计划之外的,在与作者沟通时得知,作者正在一如既往进行《雕刻》的创作时,忽然收到同事美籍教师丹尼猝死的消息。丹尼是作者目前职场身份——大学教师——的好同事,他的去世带给作者的影响,就是《雕刻》的收笔。这一卷的文章中,也更多围绕着人生的反思,哲学的思索以及生命的意义等话题。虽然书名叫《五十还不知天命》,但是好友的去世,似乎冥冥中已经让作者悟到了“天命”,那就是每个人都无出其外的自然规律,或者说,那是生命、生活的自然法则。在这“逝者如斯夫”、生生不息的法则面前,坦然放下,就此搁笔,顺应本心的自然,似乎是对“天命”的真正参悟。

《雕刻》意义非凡的另一处,在于作者齐一民在这部作品上倾注的思想和价值观。他认为这部作品是中国的《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颗随着时间流逝才能愈发展露光彩的宝珠。从《雕刻》对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内外社会爆发出的种种现象、思想以及价值观的演变的及时记录和评论来看,《雕刻》确实具备了“社会史”的功能,或许时间推移更能增加这部鸿篇巨著的价值。

虽然著作等身,但是齐一民仍然保持着谦逊低调,他对于文学圈的名利不感兴趣,也对出版行业热衷的营销、包装保持距离,他唯一的希望,是自己的作品能够放在书店里、书架上,等待读懂他的读者,期盼他的写作为时代留下鲜活印记。如果你走在书店或踱步于图书馆中,请不要错过传奇作家齐一民呕心构建和精心雕刻的这部不朽的文学作品。(王梦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