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能源新闻

中农大副教授朱毅:培养型人造肉也担心癌变,上餐桌还早

  每经记者 李诗琪 每经编辑 文多

  进入5月后,纳斯达克指数走出了一波明显的下行,但在这种环境下,“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的股价依然在整体上行。截至6月5日5点20分,盘前交易价已超过105美元/股,是当初发行价的4倍有余。

  同样是在5月中旬,另一家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也宣布完成了3亿美元的E轮融资。

  可能不少投资者早已知晓何为人造肉,但这种产品的未来——尤其是中国的未来,依然还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观点和存在的问题。

  为给投资者带回更多信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近日专访了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朱毅副教授,她有着长期关注、调研人造肉领域的经验,也进过人造肉公司参观。

  虽然有点扫投资者的兴,但朱毅认为,突然火起来的人造肉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国外几家做植物蛋白肉的热门公司,目前在人造肉技术上也并没有突出的技术改良。相比而言,由动物细胞培养而成的人造肉或许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但这类产品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科研障碍和成本障碍,比如癌细胞化、抗生素使用等。

  国外热炒的仍然是“辣条升级版”人造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能否先请您介绍一下人造肉的分类?

  朱毅:人造肉分两种,一种是中国人特别熟悉的仿膳素食,是从豆到肉,以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制造而成。我们所熟悉的素鸡、辣条其实都可以归到这类人造肉的范畴。而另外一种则是在实验室里,用培养皿把细胞一点一点培养出来的。这种人造肉是从动物细胞到肉,或者说“从肉到肉”。

  NBD: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的产品属于哪种类型?怎样评价它们的科技创新?

  朱毅:最近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备受国际市场关注,但其生产的人造肉实际也只是主打植物蛋白的仿制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类产品只是我国仿膳素食的一个翻版。

  从豆到肉的人造肉种类,实际上中国人早已做得出神入化了,在色香味方面都极力去模仿和达到了真肉的境界。

  而另一种较有科技感的从肉到肉的人造肉产品,即通过动物细胞培养出来的人造肉。用动物细胞培养人造肉,简单来说就是把动物细胞放到培养基里,培养基的酸碱度、营养、温度、湿度、渗透压等都是高度地模拟动物细胞外液状态,从而让细胞生长、分裂。这类人造肉(有两种培养法),既可以用胰蛋白酶消化肌肉细胞,继而培养单个细胞;也可以把干细胞拿出来直接培养,使其不断分裂。但就目前而言,世界范围内并没有相关产品正式走向市场。

  培养型人造肉也会癌变,也需要抗生素

  NBD:用动物细胞培养人造肉目前发展到了怎样的阶段?

  早在2011年的时候,荷兰一家实验室就用细胞培养的方式造出了第一块真正意义上的人造肉,它大概有2.5厘米长,1厘米宽,薄得几乎透明。科研人员再将这些一层一层的薄片连接起来,使得外观有立体感,这个就是最早的细胞培养式人造肉。

  在当时,培养出这样一块牛排大小的人造肉,成本大概在200万美元左右。尽管近年来其成本不断降低,但依然超过了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程度。而培养技术在这8年间也几乎没有特别大的进步,所以距离走向消费者依旧有较长的距离。

  NBD:细胞培养的人造肉口感和味觉和天然肉能否达到完全一致?

  朱毅:我前些年曾在以色列参观过一个细胞培养类的人造肉公司Future Meat Technologies,他们就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在做出了类似鸡胸脯的肉。

  需要注意的是,鸡胸肉的培养是难度系数相对比较小的一种,这类产品也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人造肉最难的一点是模仿肉的味道和齿感,这类感觉更多是通过动物在运动过程当中产生的,实验室很难模拟出类似的情况。

  对于口味挑剔的中国人,很多人就是喜欢吃骨肉相连的东西,喜欢啃鸡爪子、鸭脖子,喜欢吃糖醋排骨,对于这类人造肉产品来说,科研的难度就非常大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人造肉是不能和纯天然的肉去比较的。

  NBD:除成本和产品的质感,细胞培养类的人造肉还面临哪些技术瓶颈?

  朱毅:在这类人造肉的培养中,细胞增殖条件是恶劣的。无论是体细胞还是干细胞,培养到一定的代数之后,除了面临衰老、死亡,还有可能会变成癌细胞,无限制分裂繁殖下去。所以,不可避免的基因突变导致的“癌魔”来袭,是细胞培养人造肉面临的一个问题。

  此外,对于细胞培养来说,污染是绝对的。为了让细胞免遭污染,实验室同样要求助于抗生素和其他的一些药物。所以这类人造肉所宣传的“绝对健康”理念,是要打一个很大的折扣的。

  人造肉普及化似乎注定,但也希望它永远别来

  NBD:既然人造肉产业面临诸多发展瓶颈,为何还有许多人坚定地推广这种新的产品?

  朱毅:人造肉项目的粉丝们最掷地有声的理由有三个,第一是养殖业用的饲料越来越多,占用的土地越来越多;第二是养殖动物的过程当中,温室气体排放还有抗生素滥用,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第三是从动物福利的角度看,没有杀戮就没有伤害。

  以上三个问题都是真问题、好问题,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人造肉的概念一出似乎能够把这三个问题一一破解。但就目前来看,它只是在“PPT的层面”上破解了它,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实现的可能性。

  目前生产人造肉的环境是高耗能的,其能量的消耗并不亚于养殖场的能耗。不仅如此,其培养过程中也会有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人造肉在当前只是兜售一种概念,将各类养殖业带来的问题以另一种新的展现模式重新带给人类。

  NBD:您如何看待人造肉产业的未来?其是否会替代天然肉制品?

  朱毅:尽管人造肉在当前面临着种种发展障碍,但从食品工业的发展历史来看,人造之路似乎将成为注定。

  或者说,在遥远的未来,地球上养殖的牛羊鸡猪等动物越来越少了,能够吃到天然肉制品的人越来越少,人造肉便会走入寻常百姓家。而真正的肉,也将成为我们食品当中的奢侈品。

  当它克服了各类技术瓶颈,可能会通过牺牲一些要素——比如颜色、味道,来保证其产量和营养。商家只要告诉消费者:这个产品和肉是一样的,里面的蛋白含量、各种营养素都和肉是一样,就会有人去购买。

  NBD:您认为这一天什么时候会到来?

  朱毅:这将取决于人类如何去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如何去保护环境。如果说我们能够充分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能够在养殖技术上更上一层楼,能够懂得节约节制,这一天的到来就会遥遥无期。否则,在人类的自我膨胀之下,便不得不自己充当上帝,生产人造肉制品。

  NBD:您怎样评价近来人造肉概念掀起的资本市场热度?您认为这种热度是否合理?

  朱毅:我注意到,近来一些人造肉公司的宣传非常模糊,一度让人们误以为,在超市货架上可以买到的人造肉,就是从培养皿、三角瓶这样的地方生产出来的、从肉到肉的高科技人造肉。这种模糊的概念移植让人造肉在中国也火了一把。

  实际上,不少投资者是被这个概念冲昏了头脑。他们不管当前的人造肉是从豆而来还是从肉而来,也不管这类产品是口感相似还是成分相似,总而言之是人造的肉,是一种新的概念。怀着这样的理念,人造肉才得到来投资者的热捧。很明显,这并非一种理性的行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