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引进外资加大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华社西宁6月20日电 题:我国引进外资加大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华社记者马千里、齐湘辉、李琳海
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外资等举措推动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为世界第三极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积累了经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加强青海湖-祁连山景观区保护地体系建设项目”启动会日前在青海召开。专家认为,这显示出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持续提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项目主任马超德在启动会上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具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地区之一,拥有全世界有记录的11%的植物物种。几十年来,尽管各方共同努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但仍面临包括栖息地改变、生态系统退化、气候变化等威胁。
马超德说,位于三江之源的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作为国家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高海拔保护重要种质库,青海独特的生态系统是影响30多亿人口的亚洲季风生态系统主要调节区。
“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完善法律和制度框架,加强当地社区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参与,以实现自然保护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互利共赢。”马超德说。
据了解,在财政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部门的帮助下,青海成功申请了全球环境基金第六增资期青海湖-祁连山景观区保护地体系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100万美元,其中全球环境基金赠款300万美元,国内配套1800万美元。项目实施期为五年(2019年-2023年)。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高静宇说,启动会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是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经过机构改革后,第一个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组织实施的外资项目,也是青海省开展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进一步加强祁连山国家公园、环青海湖地区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的重大举措。
高静宇说,新一期的项目将重点在雪豹、青海特有物种普氏原羚等物种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祁连山、青海湖地区的草地、森林、湿地、冰川等景观系统的修复和保护,加强各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机构能力建设,促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
“政府还将推动社区参与保护,探索农牧民群众参与保护地有效性管理,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护地建设提供示范和借鉴。”高静宇说。
祁连山是中国重要的冰川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素有“中国湿岛”之称,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维持河西走廊绿洲稳定、保障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
2017年,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式启动实施。祁连山国家公园总面积5.02万平方公里,其中青海片区1.58万平方公里,涉及青海4县市12个乡镇48个村(牧)委会。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办公室主任韩强说,国家公园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他们坚持生态保护与科研调查同步走,着力推动祁连山旗舰物种雪豹的监测调查等。
韩强说,此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的项目与《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中要求的探索建立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调发展新模式,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法规制度等内容不谋而合。
韩强说:“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共同打造祁连山‘生态保护高地、生态科研高地’的目标,推动祁连山国家公园法律法规建设、社区共管、生物多样性保护、雪豹保护等工作,提高国家公园整体保护与管理水平。最终将祁连山打造成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先行区。”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