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老龄产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粤举行2016年10月11日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表示,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农村空心化、家庭空巢化等现象非常明显。老龄化是挑战也是机遇,它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和条件。特别是在农村,通过社区的服务来发展养老,把产业发展与养老服务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发展支撑养老发展。
主题一:人口老龄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文教授认为,老龄化问题的探讨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观念更新的契机,让人们重新在“乡”中思索乡愁。对于养老模式的探讨,有居家养老、社会机构养老;而居家养老这些概念并不只是一种国家战略,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作为我们生命依托的家的。
来自美国杜克大学的王正联教授运用“家庭成本预测模型”等多种方案进行计算机仿真模型对我国老年家庭照料成本变动的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对策探讨。她指出,老年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和死亡率是影响老年照料需求成本的两个最总要的直接因素。我们应当从如何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入手,加强对于那些老人在高龄依然保持思维敏捷、健康快乐的原因的研究。老人应该长寿,而且还要健康长寿,以“治未病”的思想观念去投入经费,实现研究重心的战略前移。
英教授认为,中国农村养老的今后发展趋势应该要以要素市场为中心,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他更提出应该让土地资源成为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障。
日本驻华大经济参赞梶川光俊结合个人的工作背景,以一组数据说明了日本面对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本迎来每个劳动力抚养一个老人的时代,养老金、社会保障支付费用占公共拨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此,日本提出了财政健康化目标,其国家和地方的财政第三债务余额稳定下降,通过负担转移给后人的做法,基本思想是让每一代人多公平分担。
面对这一议题,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铭发表主题;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研究所原主任牛凤瑞,美国生命大学教授、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大卫·贝林,著名美籍华裔经济学家、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文贯中,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文教授,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主任谢志强教授,中国农会副会长、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首席专家、博导刘奇参与了主题讨论。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季军总结发言。
12月7日,2014中国老龄产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彭佩云、怀国模、张宝忠、徐瑞新等老同志及国家爱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理,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曹刚等出席论坛会议;国家爱晚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十一届全国副委员长周铁农电贺论坛活动成功举办;人民日副社长张建星,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甘新先后致辞讲话;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作主旨,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2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展开深入研讨。
本次论坛还揭晓了中国十大养老宜居城市名单:分别为珠海、昆明、杭州、厦门、武汉、大连、海口、青岛、成都、苏州。
主题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思考
本次论坛活动由国家爱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人民日人民论坛社联合举办,中国黄河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承办,广东省人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共同支持参与。
国家爱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理表示,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依靠部门的力量,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鼓励各类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企业、社会共建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对于部门,则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感,加强对相关政策、典型做法和经典案例的宣传和报道。
姚庆海会长指出,近年来,我国商业保险快速发展,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特别是在参与养老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为我国养老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商业保险在养老产业中犹有可为不仅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而且可以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重要动力。养老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商业保险参与养老产业发展,可以拓展产业保险发展空间,整合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价值链,充分发挥市场在保险资源,养老配置效率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助推我国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迈进。
人民日张建星副社长指出,在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同样,中国的老龄化也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是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二是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三是情况之复杂前所未有。今年元旦前夕,习总看望市一线职工和老年群众时强调,“我国老年人口增加很快,老年服务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李克强总理也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所有这些都为我们今后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更好发展老龄产业和老年人口的社会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
刘奇教授指出,首先应该从宏观层面谋划国家战略思维,即运用新技术,搭建全国养老智能云平台。云平台智能养老是可以应用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异地养老等方式并能够将各种养老结合在一起,为老人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立体的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使养老服务更安全、更便捷、更健康、更舒适,更可以降低养老成本,提高养老效率。
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同时也需要理论界、实务界的深入探索。论坛会议中,专家学者们围绕三大主要议题,问题,就老龄社会治理、老龄产业发展、商业保险参与老龄产业、老年人医疗保障等方面展开全面论述、深入剖析,系统介绍了国外和我国地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成功经验,富有、引人入胜,可谓是一场思想盛宴。
主题二:中国老龄产业发展趋势前瞻
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巡视员、研究员、原司长朱幼棣提出了老龄化问题的几点解决方案。首先在国家层面成立养老经费基金,各地方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制定养老制度。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机构,通过市场资源配置,使养老更加多样化、多元化,从而得到跨越性发展。在国家层面统筹养老政策,应该首先思考这个问题,为解决养老资金,国家应该做些什么,社会应该做些什么。用整散结合的方式建立养老机构和养老体制,那么这一拥有3亿“用户”的老年市场,其前景将会十分。
谢志强教授从抽象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存在的十大结构性问题进行的深入的剖析和策略分析。他指出,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城乡老龄问题不平衡、养老服务技术性缺乏、养老服务主体分工不清、养老服务的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都是老龄问题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对新的问题和矛盾,仅仅依靠机制性的调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构调整是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邓荣霖认为,思决定出,老龄产业发展最主要的是要解决体制问题,要进行养老产业体制创新,吸取国外发达国家养老经验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内地实际情况出发来发展养老产业。
来自美国生命大学的大卫·贝林教授希望通过自己对脊柱神的研究为中国普及一种更具活力的健康;著名美籍华裔经济学家、美国三一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文冠中认为,在当前国情下要充分发挥市场对养老产业的积极作用,大胆。
万宝瑞认为,一个国家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逐渐步入老龄是必然趋势;不仅中国如此,发达国家亦然。应对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民生改善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对我国传统、观念和文化的一次重要挑战。他认为,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可以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构建和完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综合多功能老年人服务体系。第二,推动养老服务业社会化,除了国家投入外,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并给予税费优惠政策。第三,探索以农地养老的新模式,结合农村,发挥土地资产在养老的重大作用,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养老保障的根本目的要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国资委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原执行会长刘延宁提出了养老产业的顶层设计思。当产业没有利益的时候,企业并不愿意并扩大这一产业。所以养老产业的兴旺发展就需要从全国范围形成自上而下的国家顶层设计。将其列入中央局议事日程,通过国务院联席会议、多部委联合发文、设立相关全国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方式,为养老提供法律、政策等保障。通过总体布局与步骤细化,设立国家研究项目,进行专业与科学的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制定相关国家标准,培训系统的实施队伍,并定期举办专家学者的研究会,就老龄产业的诸多最新研究及时达成共识、反馈并投入使用。完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不仅仅是我们,更是世界所有华裔们的人生责任。
第二轮主题在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英,中华总商会执行会长黄建伟,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邓荣霖,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正河及中国航天中山航天北斗物联网产业孵化中慧养老技术中心主任罗万长之间展开。与会嘉宾分别从“商业保险如何参与养老产业”、“老龄产业的体制创新”等方面对中国老龄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
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甘新介绍,广东省、广州市高度重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广州、深圳位列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确定的42个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试点地区;广州市成立相关专家委员会,为重大决策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吸引更多专家参与制订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发展规划。此外,“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模式等创新举措,为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新思。
黄建伟会长和罗万长主任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国外借鉴对比畅谈养老产业发展,带来了一股新思维。黄建伟表示,要运用互联网的思维解决养老这一世界性难题。罗万长主任介绍了北斗和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养老产业的应用。以量化、、运营老人生活需求,让智慧养老从概念到真正“落地”,把服务最后一公里输送到家庭和社区。
季军副会长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希望中国老龄产业创新发展高层论坛持续开展下去,全面汇聚来自理论与实践的更多经验、更多智慧!中国黄河文化发展研究会,今后也将持续关注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支持我国的老龄事业,为我国老龄产业的加快发展、老年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加快构建,尽微薄之力。
铭认为,老龄其实不是问题。在,并没有60、70岁的老人就不能工作了的说法;人始终在勤劳不懈的努力,生命不息、工作不止。十九世纪下半叶,工业化的伴随劳动阶级老龄化而产生的物质需求逐渐成为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1889年实施的年金保障法案中,年满70岁具有申请该保险的资格;这意味着70岁的时候工作能力降低,老龄保险就会来做相应的补充。到1920年经济危机后,由于工作减少,年龄门槛降到了65岁。这种观念告诉我们,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现象,我们需要通过调整法律而不是人口老龄化这个事实来解决问题。另外,他还指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核心追求其实是保障人性的,就社会整体而言,老人政策的目标应该包括不同的层次来实现全公义社会这一愿望。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万宝瑞以大量数据指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老龄化面临严重挑战,详细点明中国养老保障的城乡差异,并通过一系列研究提出了解决中国农村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具体对策。
郑风田教授为养老提供了新思。郑风田认为“养老下乡”应作为一种战略性的设想在政策方面进行下一步推行。他认为,如等巨型城市,市中心出行拥堵、居住空间狭小、空气较差,相比起郊区来并非老人宜居。而城市老人在郊区养老这一设想,一方面满足了老人对于阳光空气等居住的要求,更让老人不远离熟悉的居住,一举双得。老龄产业永久会址落户于山清水秀的广东清远小城,与“郊区养老”这一设想不谋而合。
在开幕式现场,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宣布天泽颐康养老项目正式启动,中国老龄产业高层论坛以后将永久落户广东清远天泽颐康城。
牛凤瑞指出,养老问题是诸多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将其置于整体的民生问题之中从不同的层次统筹安排才会更加合适。老龄产业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同时包含老龄专用产品,以及设备,老人的保险,养老金融,养老地产等。作为朝阳产业的养老产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政策层面应当保障其度,而非用太多条条框框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