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够孕育一两家伟大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我用了10年研究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特别是研究了前30年电池产业的历史,最终我决定带着团队,带着两次创业积累的资金,投入电动车事业中。这是必然的方向,而且是最主流的方向。” 近日,博郡汽车董事长、CEO黄希鸣博士很笃定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上世纪80年代,黄希鸣先后在华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完成力学专业本科与硕士学业,工作一段时间后,于1990年考入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攻读航空航天专业博士学位。此后,在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工作长达13年,专注于整车性能开发。2007年回国创业,2016年创立博郡汽车。
去年7月份,《造车新势力靠谱指数大排行》(下简称:《排行》)发布。对此,前奇瑞汽车副总工程师陈超卓说:“博郡汽车比《排行》上面很多造车新势力更靠谱,可惜的是不在榜单。”
是什么让黄希鸣选择了一条生死未卜的造车之路?黄希鸣自己介绍到,中国政府宣布扶持电动汽车发展,他感觉有一种使命在召唤自己,“汽车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可以带动非常多的产业,所以我觉得汽车产业发展起来,中国才算真正成为世界强国”。
海归汽车人才
带来造车新观念
2007年3月份,黄希鸣回国,当时与人合伙成立了美国先进车辆技术有限公司。
他回国的前一年,中国汽车销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2006年也是落实“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自主创新在“两会”上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汽车业自主创新也成为业界的热门话题。
从那时起,海外汽车人才回国潮再次兴起。黄希鸣说,“陈超卓、陆献强、包益民、梁伟等人都是那个时期回国的。那时候国内车企觉得海归人士什么都会,但实际上,单纯靠一个人,是不可能把产业拉起来的。”
黄希鸣认为,当时美国的发展环境也有局限,“早些年,在美国汽车企业,外籍人士会有一些天花板,既有语言沟通能力的因素,也有各方面能力受到限制。美国分工很细,工作的面比较窄”。
回国后,黄希鸣没有选择去国内汽车企业,他说:“我喜欢挑战,所以我做了很多的尝试,虽然没有在企业里面工作,但是帮助一些企业做了不少事情。实际上国内的很多产品都有我们研发团队的身影。”
“他比较低调,有韧性,有典型的湖南人性格,在美国底特律和中国上海成立研发中心,把北美福特退休的各方面专家召集到了底特律研发中心。”一位熟悉黄希鸣博士的车企高管告诉记者。
谈到海归汽车人才对中国汽车业的作用,黄希鸣表示,海归人才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和观点,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营商环境改善
让造车梦梦想成真
2008年,黄希鸣成立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到2014年,有60多位国内外专家及工程师加盟。公司先后为福特、通用、一汽、上汽、广汽、吉利、长安等知名整车厂进行NVH性能调校、操稳性能调校、底盘设计等。
“创业初期有一些波折,首先对我来说经济实力不是很强,为了创业我把全部的资产,包括退休金全部押进去了。”黄希鸣对记者表示,因为技术实力不错,黄希鸣所在的公司很快在国内站稳了脚跟,先后接到上汽荣威550和长安福特嘉年华两个大项目,并收获了不错的净利润。
每个汽车行业的人都有造车梦。随着中国政府大力扶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潜藏在黄希鸣心里的造车梦令他心潮澎湃,2014年他带着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原班人马做起了造车的前期准备工作。
“汽车业不是暴利产业,净利润大概也就是5%。做得较好的像丰田、本田等车企,有8%的净利就已经不错了。”黄希鸣表示,10年前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做一个汽车企业,但回忆起来,在看到历史的机遇的时候,感觉是有使命在召唤自己。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成就了黄希鸣的造车梦。
“我们能做到今天,与地方政府、各个企业的支持分不开,如果把我放回到美国去,估计就不行,那里没有营商环境和政策的匹配、支持。”黄希鸣对记者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对创业支持力度非常大。南京市政府在没有看到成果的时候就支持博郡汽车,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黄希鸣向记者透露,他1998年在通用汽车就开始接触电动汽车,“当时开发的电池跑不到100英里就没有电了,所以商业化比较困难。”
“汽车已有上百年历史了,但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除了一些机械的改良,如外喷油变成内喷油,没有革命化的改变。但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肯定会发生颠覆性的发展。”黄希鸣认为。
2016年创立的博郡汽车,现在已经拥有了一支近1000人的团队,在底盘平台、三电技术、整车性能、轻量化、ADAS自动驾驶方案等方面均拥有核心技术。目前,公司分别在美国底特律,南京、上海、北京、淮安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拥有核心把控的技术
才能活下来
我国共经历了三次民营造车潮: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吉利为代表的民营车企以低价杀入汽车业;21世纪初,以比亚迪、奥克斯、波导等家电巨头掀起造车潮;2012年后,以蔚来汽车、小鹏等为代表的民营互联网企业跨界造车,以威马汽车、博郡汽车等为代表的传统车企高管造车,以万向汽车、江苏敏安等为代表的零部件企业造车。
“实际上每一次造车潮都会成就一些企业,前一波民营企业造车潮中吉利这些企业沉淀了下来,家电企业造车潮中比亚迪沉淀下来了。”这些企业究竟是靠什么活下来的?黄希鸣表示,关键还是技术和能力,必须要有自己核心把控的技术。比亚迪在电动车方面有一些技术积累,吉利转型过程中也有一些技术支持。
博郡汽车能活下来吗?黄希鸣已经在为企业活下来做准备:一是与一汽夏利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创新的合资模式获取资质和可靠的生产基地;二是与中化国际旗下的银鞍资本签署25亿元投资合作协议。还有此前融到的15亿元,解决了造车资金问题。
“估计2019年很多企业熬不过去,给存活下来的企业留下更多的发展空间。”黄希鸣对记者表示,电动汽车行业到2020年、2021年反而是快速上升的时期。
采访中,黄希鸣多次提到“没有情怀是造不了车的”。他对记者表示,传统燃油车的关键技术都在外国车企手里,你要打破技术垄断相当难。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绕开了那些专利技术壁垒,当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与大众汽车、丰田汽车一起打的时候,中国有机会孕育一两家伟大的汽车企业。(记者 王 禁)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