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芯生物产能利用率不到30% 美国籍实控人贫矿难掘金
编者按:6月5日,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微芯生物”)审核上会。微芯生物计划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5000万股,拟募集资金8.04亿元,分别用于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项目、创新药生产基地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偿还银行贷款项目、创新药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微芯生物上市保荐机构为安信证券。
微芯生物实际控制人为XIANPING LU,美国国籍,拥有中国永久居留权。微芯生物的“三试”,核心问题仍是前两次问询中所关注的实际控制人认定问题。招股书显示,微芯生物股权结构分散,公司创始人仅持有6.6%的股份,但通过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达成一致行动关系等方式控制,合计持有并控制了公司31.9%的股份,被认定为实控人。
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536.44万元、1.11亿元、1.48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39.92万元、2590.54万元、3127.62万元。
2017年、2018年,微芯生物经营性现金流低于净利润。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313.11万元、510.07万元、2384.21万元。
报告期内,微芯生物应收账款原值为603.27万元、2828.78万元、4670.3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07%、25.60%、31.62%。
微芯生物应收账款增速远超营业收入增速。2017年、2018年,微芯生物应收账款增长率分别为368.91%、65.10%,对应的同期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9.45%、33.65%。
微芯生物对表示,公司基于对经销商信誉情况以及友好合作的角度,在不改变合同约定的信用期限的情况下,适当考虑经销商对公司回款的资金压力,因而在实际商业合作过程中,部分经销商存在因自身销售回款进度缓慢而延迟结算的情形。因此公司在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终端客户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应收账款余额相应较快增长。
报告期内,微芯生物存货金额分别为384.14万元、917.39万元和845.12万元,分别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1.70%、2.95%和3.62%。
微芯生物毛利率较高,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97.46%、95.24%和96.27%,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87.70%、89.24%、89.59%。
微芯生物产品集中度较高,销售价格却逐年下降。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西达本胺片销售收入分别为5575.88万元、9268.30万元、1.3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33%、83.88%、92.57%,西达本胺片的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10253.56元/盒、8557.99元/盒、7349.93元/盒。
微芯生物在对的采访回复中表示,公司产品西达本胺首个获批适应症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并于2017年7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价格调整系执行全国统一医保支付价格;同时,西达本胺已在全球范围内验证其在实体瘤乳腺癌中的疗效,并于2018年向中国药监局提交上市申请;公司自主研发的抗2型糖尿病西格列他钠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预计于2019年提交上市申请;另一个抗肿瘤原创新药西奥罗尼正处于II期临床,预计2021年提交上市申请。
微芯生物总体产能利用率较低。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主要产品西达本胺片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6.62%、35.30%、27.24%。
微芯生物称,随着公司产品销量的逐步提升、其他适应症的开发和获批上市,公司产能利用率有望获得提升。
微芯生物产品主治罕见疾病被指市场前景小。据投资有道报道,在问询函中,对于上交所的问询,公司答复未来西达本胺预计将达到约30%的临床使用率。作为一种国内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唯一药物,如今国内市场份额还不及三成,恐怕有些不太合理。西达本胺主要的治疗方向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属于罕见疾病,患者人数相对较少,2018年全国患病人数不到10万人,全球不足50万人,预计整个市场的潜在规模约为6个亿。也就是说,就算微芯生物旗下的西达本胺占据了所有的市场份额,似乎也没有多大意思。
在不大的市场里掘金,对微芯生物来说并不容易。报道称,西达本胺的新药专利将于2023年7月到期,到时将产生一大批西达本胺的仿制药,也会对西达本胺产生巨大的冲击。未来诸多的竞争药物的出现以及外周T细胞淋巴瘤市场的局限,恐怕都会成为西单本胺发展路上的“拦路虎”。
微芯生物对此表示,西达本胺应用于实体瘤乳腺癌适应症已于2018年提交上市申请,西达本胺在其他实体瘤方面和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此外,西达本胺用于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已于2017年7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药品的可及性。
微芯生物还表示,2018年度公司西达本胺片的使用量(包含销售、后续免费用药和慈善捐助)为2.57万盒,西达本胺片的用药频率为2盒/月,按最大用药量24盒/年计算,2018年度使用西达本胺片的患者人数约1071人。
微芯生物负债总额逐年增长。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负债总额分别为1.97亿元、2.13亿元、2.48亿元,负债总额较上年末分别增加1627.91万元和3492.12万元,增幅分别为8.27%和16.39%。
招股书披露,微芯生物与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签订的两笔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以受托支付方式发放贷款。在履行上述借款合同过程中,公司将海粤门作为流动资金贷款的受托支付对象,由借款银行将贷款资金受托支付给海粤门,海粤门在收到贷款资金后将相关款项转给公司。海粤门为公司的第五大股东,持有公司6.371%的股份,为公司实控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的初创团队持股平台。
报告期内,微芯生物其他流动资产主要为购买的短期理财产品。2016年,公司购买开放式短期银行理财产品1.01亿元、2017年公司购买封闭式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开放式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合计1.67亿元,2018年公司有银行结构性存款4123.18万元。
微芯生物对此表示,主要贷款是一次性到位,项目投资是逐步分批的,所以买理财产品是提高资金使用率的一个做法。
创新药研发企业实控人美国国籍
微芯生物是一家旨在为患者提供可承受的、临床亟需的原创新分子实体药物,具备完整的从药物作用靶点发现与确证、先导分子的发现与评价到新药临床开发、产业化、学术推广及销售能力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2019年5月26日,招股说明书签署日,XIANPING LU直接持有公司6.1625%的股份,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海德睿达、海德睿远和海德鑫成分别持有公司3.4816%、3.4816%和2.6157%的股份;同时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的初创团队持股平台海粤门、员工持股平台海德睿博和海德康成分别持有公司6.37%、5.50%和4.25%的股份,合计持有及控制公司31.86%的股份,故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XIANPING LU。
XIANPING LU,中文名鲁先平,男,1963年2月生,美国国籍,拥有中国永久居留权,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理学博士。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首席科学官,任期自2018年3月24日至2021年3月23日。详细履历如下:XIANPING LU先生1989年1月至1994年6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6月至1998年4月参与创建美国Maxia药物公司和Galderma Research生物技术公司;1998年5月至2000年9月任美国Galderma药物公司北美研发中心研究部主任;2000年10月至2001年10月任清华大学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3月至2018年3月历任微芯有限副董事长、总裁、首席科学官。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首席科学官。
微芯生物计划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5000万股,拟募集资金8.04亿元,其中1.80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项目、1亿元用于创新药生产基地项目、1亿元用于营销网络建设项目、9350万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项目、1.70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1.6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微芯生物上市保荐机构为安信证券。
股权结构分散 实控人问题被问询了三次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5月20日晚,微芯生物披露第三轮问询的回复。问询问题数量从首轮的41个、二轮的14个,进一步减少到了3个。内容分别涉及实际控制人认定的问题、风险因素和其他信息披露问题。
问询行进至第三轮,重点更为聚焦。招股书显示,微芯生物股权结构分散,公司创始人仅持有6.6%的股份,但通过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达成一致行动关系等方式控制,合计持有并控制了公司31.9%的股份,被认定为实控人。
招股书还显示,XIANPING LU在海德睿达、海德睿远和海德鑫成的出资比例分别为0.02%、0.02%、0.03%,而在海粤门、海德睿博和海德康成则并无出资。
回顾前两轮问询,实际控制人认定是交易所审核重点关注的问题。问题也呈现了两个层次,即XIANPING LU如何通过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签署一致行动协议等方式,实现对上述企业的控制;其次,XIANPING LU及一致行动人如何实现对微芯生物的控制。对此,公司披露了合约的具体内容、表决权行使等情况予以确认对实控人的认定。
值得注意的是,海粤门等公司历史中与XIANPING LU并不存在一致行动关系,也不由其控制。但一致行动协议以追认的方式,从最近两年开始与XIANPING LU成为一致行动人。
第三轮问询的重点,依然在向前追认一致行动关系上。上交所审核部门要求,结合最近两年海粤门等三个平台的重大事项决策情况、派驻董事参与微芯生物的经营决策情况与表决过程等,进一步说明XIANPING LU是否能控制三个平台所持有的微芯生物股份表决权。针对问询的回复列举了近两年的相关会议,并表示三个平台委派到微芯有限的董事及股东代表都是XIANPING LU的近亲属及发行人主要经营管理团队成员,表决时始终以XIANPING LU意见为准。
连续两年经营性现金流低于净利润
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536.44万元、1.11亿元、1.48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39.92万元、2590.54万元、3127.62万元。
2017年、2018年,微芯生物经营性现金流低于净利润。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313.11万元、510.07万元、2384.21万元。
根据招股书,报告期内微芯生物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系存货及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变动导致的。
2016年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大幅高于同期净利润的主要原因系公司收到客户预付的技术授权许可费以及当期收到政府补助所致。
2017年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低于同期净利润的主要原因系公司将2016年收到的客户预付款项在本期确认为收入,以及随着当期销售规模的扩大,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增长所致。
2018年度,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略低于同期净利润,主要原因系随着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期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余额较期初增长所致。
应收账款增速远超营业收入增速
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应收账款原值为603.27万元、2828.78万元、4670.3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07%、25.60%、31.62%。
2017年、2018年,微芯生物应收账款增长率分别为368.91%、65.10%,对应的同期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9.45%、33.65%。
报告期内,微芯生物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6.62、6.44、3.94。
微芯生物应收账款增速超过同期营业收入增速,微芯生物对表示,2017年7月,公司产品西达本胺片以谈判方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销售大幅放量,公司的经销商数量从2017年的18家增加到2018年的29家,且西达本胺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以后在医疗机构的销售占比大幅增加,而医疗机构对经销商的回款速度受医保支付比例及结算周期等政策影响,相比零售药店对经销商的回款速度较慢导致经销商的资金压力较大。公司基于对经销商信誉情况以及友好合作的角度,在不改变合同约定的信用期限的情况下,适当考虑经销商对公司回款的资金压力,因而在实际商业合作过程中,部分经销商存在因自身销售回款进度缓慢而延迟结算的情形。因此公司在销售收入大幅增长、终端客户结构变化的情况下应收账款余额相应较快增长。
报告期各期末,微芯生物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603.02万元、2740.04万元和4944.88万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67%、8.82%和21.18%。
2017年存货增加533.24万元
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存货金额分别为384.14万元、917.39万元和845.12万元,分别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1.70%、2.95%和3.62%。
其中,库存商品金额分别为369.32万元、312.37万元、144.30万元,原材料金额分别为14.82万元、590.82万元、502.86万元。
报告期内,微芯生物存货周转率分别为0.79、0.81、0.63。
公司表示,2017年末存货账面价值较上年末增加533.24万元,主要系公司成都子公司成都微芯提前购入西格列他钠片段用于工艺调试和未来生产所致。
毛利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均值
报告期内,微芯生物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原创新药西达本胺片在国内的销售收入和西达本胺相关专利技术授权许可收入,毛利率较高,分别为97.46%、95.24%和96.27%。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化主要来自于西达本胺片销售与技术授权许可的变动。变动的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西达本胺片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导致销售价格变动以及公司的生产成本受批次核算、产量变动等因素的影响。
招股书提醒,在未来经营中,如西达本胺片销售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上升,或公司成本控制能力下降,将有可能导致公司产品毛利率出现下降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剔除技术授权许可收入)分别为96.12%、94.34%和96.00%。主要原因系公司首个获批适应症为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原创新药西达本胺片(商品名称:爱谱沙/Epidaza)为国家1类新药,是国内唯一的PTCL治疗药物,也是全球首个PTCL口服药物;而原创新药因其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技术门槛高,研发成功后兼具稀缺性、科学性和独占性的特点,在定价、招标等方面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另外,公司采用了由“经销商负责物流配送、肿瘤产品事业部负责专业化学术推广”的销售模式,经销商仅负责公司产品向终端医院、药店的配送,因此公司制定的经销商供货价也较高。
微芯生物毛利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2016年至2018年,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别为87.70%、89.24%、89.59%。
微芯生物称,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贝达药业较为相近,略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主要系可比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受其在售药品品种较多且包含仿制药品种、采用不同的销售模式等因素影响。
依靠单一产品 销售价格逐年下滑
微芯生物产品集中度较高。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西达本胺片销售收入分别为5575.88万元、9268.30万元、1.3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33%、83.88%、92.57%。
2017年、2018年西达本胺片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66.22%、47.52%,主要增长原因系西达本胺片属于全新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
报告期内,微芯生物西达本胺片的平均销售价格逐年下降,分别为10253.56元/盒、8557.99元/盒、7349.93元/盒,平均单价变动率为-16.54%、-14.12%。
微芯生物产品集中度较高,而主要产品西达本胺平均销价逐年下降,如果新药品不能跟上,是否会对公司未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依靠单一产品,公司业绩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微芯生物仅对记者表示,公司产品西达本胺首个获批适应症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并于2017年7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价格调整系执行全国统一医保支付价格;同时,西达本胺已在全球范围内验证其在实体瘤乳腺癌中的疗效,并于2018年向中国药监局提交上市申请;公司自主研发的抗2型糖尿病西格列他钠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预计于2019年提交上市申请;另一个抗肿瘤原创新药西奥罗尼正处于II期临床,预计2021年提交上市申请。
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不足三成
微芯生物总体产能利用率较低。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主要产品西达本胺片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6.62%、35.30%、27.24%。
根据招股书,微芯生物所生产的西达本胺其首个适应症为复发或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属于罕见病之一,导致报告期生产量较小。
另一方面公司为西达本胺其他适应症(如乳腺癌等)预留部分产能。西达本胺针对乳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试验证明西达本胺在乳腺癌领域具有显著的疗效,安全性可控,公司已于2018年11月提交新适应症的上市申请。
微芯生物对表示,随着公司产品销量的逐步提升、其他适应症的开发和获批上市,公司产能利用率有望获得提升。
产品主治罕见疾病被指市场前景小
据投资有道报道,西达本胺厉害的地方在于三点,一是口服用药,二是服用患者平均生存周期显著提升,三是价格便宜,相较于同类药物贝利司他与罗米地辛每月10万至30万不等的治疗费用,西达本胺每月仅仅需要1.85万元。正是由于上述优势,西达本胺自2014年12月上市之后,便立刻获得了医药界的一致认可。然而西达本胺到底占了多少的市场份额呢?招股书中公司并未提及,而在问询函中,对于上交所的问询,公司答复未来西达本胺预计将达到约30%的临床使用率。
这下我们就有些糊涂了,作为一种国内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唯一药物,如今国内市场份额还不及三成,恐怕有些不太合理吧。是由于依然有患者选择价格高昂的国外同类药物,还是目前此类治疗依然以传统化疗为主?招股书中并未给出合理的解释。
让我们糊涂的不仅公司国内的市场份额,还有国外的销售情况。据招股书称西达本胺是一种全球性的创新药,然而报告期内公司对外销售仅仅面向台湾和美国这两个海外地区,“全球性”的前缀恐怕需要打个问号。再看对外销售收入,报告期内分别为2954.08万元、1780.23万元、1096.40万元,逐年大幅下降,对此下降的原因招股书中也是只字未提。
暂且抛开这些疑点不谈,上述提到西达本胺主要的治疗方向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那么这个市场有多大呢?据公司披露的《关于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中披露,外周T细胞淋巴瘤属于罕见疾病,患者人数相对较少,2018年全国患病人数不到10万人,全球不足50万人,预计整个市场的潜在规模约为6个亿。也就是说,就算微芯生物旗下的西达本胺占据了所有的市场份额,似乎也没有多大意思。
但事实上,西达本胺也不可能占据所有的市场份额。据披露,目前处于临床阶段的西达本胺同类型药物多达十几种,包括萌蒂制药旗下的普拉曲沙注射液已经通过了三期临床实验,正处于新药注册申请阶段,此外,嘉和生物旗下的杰诺单抗、百济神州旗下的BGB-A317、基石药业旗下的CS1001等众多药物都已经处于二期临床阶段,未来这些药物如果都能顺利上市,恐怕西单本胺的市场份额更是要被瓜分的所剩无几。
更重要的是,西达本胺的新药专利将于2023年7月到期,到时将产生一大批西达本胺的仿制药,也会对西达本胺产生巨大的冲击。如此看来,尽管目前西达本胺的确占据着不错的市场地位,但未来诸多的竞争药物的出现以及外周T细胞淋巴瘤市场的局限,恐怕都会成为西单本胺发展路上的“拦路虎”。而微芯生物又仅仅依靠这一种药物创造收益,未来恐有业绩变脸的巨大风险。
就上述内容对微芯生物进行采访,微芯生物在回复中称,西达本胺(PTCL)的适应症为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针对此类适应症患者,国内目前批准的治疗药物仅为西达本胺,没有竞争药物。
微芯生物表示,2018年度公司西达本胺片的使用量(包含销售、后续免费用药和慈善捐助)为2.57万盒,西达本胺片的用药频率为2盒/月,按最大用药量24盒/年计算,2018年度使用西达本胺片的患者人数约1071人。
公司还表示,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5.94/10万,经过年龄标准化(根据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统计处理)的发病率为4.18/10万。临床统计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淋巴瘤的90%,外周T细胞淋巴瘤发病率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30%。由此根据人口总数估算,我国外周T细胞淋巴瘤每年新增人数1.31万人-1.57万人,取平均数为1.44万人。
因此,根据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人数和西达本胺片用药人数,估算出西达本胺片目前的临床使用率约为7.44%。
对于,西达本胺的市场前景,公司对表示,西达本胺应用于实体瘤乳腺癌适应症已于2018年提交上市申请,西达本胺在其他实体瘤方面和血液肿瘤的临床试验仍在进行中。此外,西达本胺用于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已于2017年7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药品的可及性。
2018年末负债2.5亿元
微芯生物负债总额逐年增长。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负债总额分别为1.97亿元、2.13亿元、2.48亿元,负债总额较上年末分别增加1627.91万元和3492.12万元,增幅分别为8.27%和16.39%。
报告期内,微芯生物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45.86%、31.13%、33.25%。
根据招股书,负债增加的主要原因系银行借款增加和应付成都微芯的工程款增加所致。
2016年至2018年,微芯生物短期借款分别为0元、1000万元、0元;长期借款分别为3000万元、6500万元、8750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微芯生物其他应付款分别为1669.19万元、5030.86万元和5190.30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14.96%、65.58%和63.66%。公司的其他应付款主要由计提的应付工程款及设备款、计提的厂房使用费以及押金保证金构成。
与关联方受托支付
招股书披露,微芯生物与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签订的两笔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以受托支付方式发放贷款。这两笔借款合同的金额均为3000万元,借款期限分别为2017.5.12-2017.11.11和2016.6.24-2016.11.9。
在履行上述借款合同过程中,公司将海粤门作为流动资金贷款的受托支付对象,由借款银行将贷款资金受托支付给海粤门,海粤门在收到贷款资金后将相关款项转给公司。
2016年及2017年,微芯生物与海粤门之间的受托支付发生额为2900万元和2000万元,均用于支付采购款、费用、发放工资等各项经营支出,并未用于固定资产、股权投资,或国家禁止生产、经营的领域和用途,未违反与贷款银行之间关于贷款资金用途的约定,且相关贷款合同均正常履行,已足额还本付息,未损害贷款银行的利益。
根据招股书,该等受托支付行为在公司报告期内并未持续发生,具有偶发性特点,且自2018年度公司未再发生相关情形。上述受托支付事项均发生在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之前。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
海粤门即深圳市海粤门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公司的第五大股东,持有公司6.371%的股份,为公司实控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的初创团队持股平台。
两年亿元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报告期内,微芯生物其他流动资产主要为购买的短期理财产品。2016年,公司购买开放式短期银行理财产品1.01亿元、2017年公司购买封闭式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开放式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合计1.67亿元,2018年公司有银行结构性存款4123.18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分别为120.19万元、288.85万元、128.12万元。
微芯生物本次上市募投资金中9350万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项目、1.6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微芯生物一手理财,一手伸向资本市场用募投资金还贷。对此,微芯生物对表示,主要贷款是一次性到位,项目投资是逐步分批的,所以买理财产品是提高资金使用率的一个做法。公司作为原创新药研发型企业,持续加大对原创新药西达本胺新适应症和西格列他钠的研发投入,未来,为了保证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和持续的技术领先优势,公司研发投入仍会保持较高水平。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