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东突恐怖分子“网红医生”是发明家:让心脏病患儿少做次手术中国好声音 她说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李秀婷 通讯员/高龙)广州有一位“网红”科普医生王文林。鲜为人知的是,这名来自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还是一名独具匠心的外科医生,就在心脏、胸廓畸形手术等领域,他获得国家专利50项,其中带缝线瓣膜发明,就可让医生把30分钟的心脏缝线时间缩短到10分钟。
带线瓣膜可缩短20分钟手术时间
在医生群体里,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文林是少有的玩转互联网的外科医生。他有自己的微信公号、头条号、微博。如今他已发表原创科普文章1400余篇,总字数已超过300万字。
王文林的公号吸引健康科普粉丝20000人,新浪微博粉丝70000多人,甚至被媒体赞誉为“中国自媒体互联网医疗第一人”。
其实,王文林不单写科普网文很厉害,还是一名典型的“理工科男”,喜欢琢磨怎么做好一台外科手术。
从医27年,他在临床上发现了不少令人头痛的问题。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他发现,医生在缝合心脏和瓣膜时很费工夫,因为医生既需要缝合心脏,也需要缝合瓣膜,而且线还可能会打结更拖延时间。而这个时候,患者的心脏处于停跳状态,多停一分钟,就多一分伤害,医生必须分秒必争。
琢磨了很久后,王文林发明了一个带缝线瓣膜,瓣膜上的线已经预先缝好,医生只需要缝合心脏部位就可以了。使用带缝线瓣膜,可以让医生的缝合时间从半个小时缩短到10分钟,也不会绕线,缝合口非常整洁。
王文林说,这一发明已拿到了国家专利,未来应用于临床,将给做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带来福音。
可调节大小的人工瓣膜让患儿少挨一刀
带缝线瓣膜只是他众多发明中的一个案例。多年来,王文林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资助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共获得国家专利50项,也因此被称为最具创新精神的“发明家”医生。
在他的专利研究中,他紧紧围绕手术技术,对手术器械、材料、方法进行了大规模的革新。
在心脏手术中,医生们还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人工心脏瓣膜是“死的”,“长不大”。比如,一名需要“补心”的患儿在年幼的时候做手术放入了15毫米的瓣膜,等他长大了,就要置换成20毫米的瓣膜,这意味着孩子要做两次手术。
为此,王文林也日夜思索想要解决这一棘手问题。最后,他自己动手做实验做研制,发明了一个半环可调控机械瓣,这种新型瓣膜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可以调节口径,无需二次手术置换。这样就让心脏病孩子免去了再挨一刀。
新修复材料使得漏斗胸儿童可以提早手术
王文林更多的发明集中在胸廓畸形领域。“胸廓畸形”这类患者,特别是严重畸形的患者因为没有合适的手术器械与方式,过去其实并没有好治疗的方法。正是王文林的创新发明为“胸廓畸形”这类病人解除病痛寻找到了新的方向。
王文林发明了一项新的特制修复材料,让漏斗胸的患者的手术时间可以提前。他解释,受目前市场上的钢板材料限制,钢板植入需要有支撑点,孩子骨头软,架不起来。一般漏斗胸患者只能从5岁以后才能开始手术治疗。
王文林最近研发的新材料可以从表面提拉,无需在凹陷点支撑,所以任何年龄的胸廓畸形患者都可以使用这种材料接受手术,而且他发明的操作方法可以不进胸腔,直接在骨头上操作,更加安全。
到目前为止,王文林已累计完成胸廓畸形手术超过1000例,2016年全年手术数量超过300例。他主刀完成了国内年龄最大的漏斗胸手术的治疗(56岁),完成了国内最复杂的胸廓畸形手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桶状胸手术以及单侧胸壁发育不良手术。
因为在“胸廓畸形”领域的领先地位,他对全部胸廓畸形进行了权威的分类,并对沟状胸、单侧胸壁凹陷畸形、鞍状胸等畸形进行了命名,并设计出了超微创手术、三明治手术、侧胸壁的U形材料矫正手术、改良NUSS手术、非胸腔镜的微创手术等多种独特的手术技术,并对传统胸廓畸形手术的操作进行了规范。
王文林认为,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工匠精神不单单是搞基因工程、发表SCI文章,医者匠心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疗效,降低手术风险,让手术操作更简单。
近年来,王文林获得了这些荣誉:
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
2012年,科室被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人力资源部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
2013年,获广东医院协会“优秀医院管理干部”。
2014年,获广东狮子会“杰出委员会主席奖”和“优秀会员奖”。
2015年,被家庭医生在线网站评为“羊城好医生”。
2016年,被新浪网评为新浪爱问医生“全国优秀讲师”。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