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旅文学经典大系》首发,汇聚九十年经典之作
原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徐怀中(左)担任“军旅文学经典大系”名誉主编,朱向前担任执行主编。
《中国军旅文学经典大系》日前首发,70卷、700篇作品,勾勒出中国军旅文学的发展史,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集结的最具规模的中国军旅文学经典作品集。“近百年来,中国军旅文学就像一条壮阔的大河,波涛汹涌,卷起千堆雪,托举起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传奇。”该书执行主编朱向前说。
入选作品时间跨度达90年
《中国军旅文学经典大系》收录自1927年建军至今,从浩瀚的军旅文学作品中遴选出的最优秀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该大系由北京长江新世纪出品、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原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徐怀中担任名誉主编,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朱向前担任执行主编。
军旅文学经典大系的题材,囊括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话剧,以及影视文学剧本等。收入作品包括刘白羽、魏巍、胡可、李瑛、朱苏进、朱秀海、乔良、徐贵祥、柳建伟等多位著名部队作家的经典之作,也有孙犁、邓友梅、莫言、严歌苓、刘恒、刘震云、麦家等经历过军旅生涯的作家作品,同时,邓一光、周梅森、尤凤伟等非军旅作家的优秀军旅题材作品也有收录。朱向前说:“这套大系覆盖了武装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特别是战争生活,谱写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伟篇章。”
翻开这套大系,许多作品都为读者、观众耳熟能详,既有《红岩》《林海雪原》《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历史的天空》《突出重围》《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等经典小说,也有《南征北战》《永不消逝的电波》《甲午风云》《血战台儿庄》《离开雷锋的日子》等优秀影视剧本。
让这套书经得起时间考验
“选入的作品都是最硬核的中国故事。”朱向前说,这些作品都并非新作,但它们如此集中,整齐地排列在一起,还是第一次。
在朱向前看来,军旅作家是最硬核的中国故事的论述者,最佳红色基因的传承者,编这套书也是向这些最美奋斗者致敬。作家朱苏进的《射天狼》《第三只眼》《绝望中诞生》等多部作品入选经典大系,对此,朱向前评价道,朱苏进是写和平年代军人的开路先锋,“他把军人高山一样的功劳和荣誉铺成一条平路,这条路铺得又平又远,展现得同样感人,他笔下的军人形象有着平凡中见伟大的感人力量。”他说,朱苏进的创作水准不输于国内文坛中篇小说高手,但还是有很多评论家没有读出其作品的妙处。在朱向前眼中,朱秀海则是写战争文学的高手,他曾有上战场的经历,与死神无数次擦肩而过,此次选入的《穿越死亡》充满了艺术探索和突破。
选编这套“经典大系”颇费周折,尤其早年间作品的选定更是一大难题。话剧卷主编谷海慧告诉记者,上世纪20年代的作品如何找到可靠版本很困难,剧作家李伯钊话剧版本的选定,正是请教九卷本《中国话剧艺术史》主编田本相之后,才最后选定了《战斗的春天》。
短篇小说卷主编廖建斌说,这些年读过数千篇小说,有千余万字。如何让“经典大系”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他必须尽可能搜寻更多的史料鲜有记载的作品,去阅读比较,比如吴奚如的《萧连长》等多部小说都要读,然后确定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套大系,时间跨度达90年,语境变化很大,新老作家作品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读起来感觉差异巨大,选编者不能仅以个人喜好作为评判标准,还应兼顾不同历史时期特定作品的时代影响。”
父子两代军旅作家作品入选
对于军旅作家们而言,能有作品选入“经典大系”,既是一种荣耀,更又有着特别的意义,正如军旅作家裴指海所说:“这套书恰逢其时,具有历史意义和独特价值。”
大系中父子两代作家作品同时入选,值得关注。军旅作家、评论家西元和父亲、著名军旅作家刘兆林就有作品同时入选。刘兆林的中篇小说《啊,索伦河谷的枪声》上世纪80年代曾被改编成电影,此次成功入选。西元则是以中篇小说《死亡重奏》以及文学理论作品入选。西元说:“父辈做的事,我还在做,有一种血脉相连的感觉。”他回忆说,父亲对其从事文学创作有着耳濡目染的影响。“小时候在家写作业,一抬头就有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签名本,还有贾平凹、张承志的签名本。”在西元看来,他没有父亲那些大起大落、轰轰烈烈的人生经历,但他和父亲一样,都对文学创作抱有赤诚之心。
军旅作家裴指海谈及自己《亡灵的歌唱》的入选,充满了对主编们的感恩。他回忆说,18岁当兵才第一次走出家门,发现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种生活。“当兵十多年后,我在南京成了家,有了孩子,就很少回去了,但我一直想念着乡村,深深地爱着那里的每一个人。”他说,2009年那一年,他回乡村五六天后,就匆匆逃离了那里。他突然意识到,还是那些熟悉的人,但自己显然已经不属于那块土地。“我和他们的区别仅仅是我当了兵,离开了这里,我永远都不可能和他们一样了。因为爱,所以痛苦。”所以他就写下了这部小说,表达了一个军人回望故乡时想要表达的心绪。
军旅文学未来不会褪色
“大规模的军旅文学写作将很难再现,编这套大系其实就是为军旅文学做总结,也为一个时代的军旅文学画了一个圆满句号。”朱向前如此说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军旅文学的格局势必会发生改变。《中国军旅文学经典大系》首发现场,90岁的徐怀中将军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军旅文学占据了文坛半壁江山,在以后的年代,军旅文学转向了深耕细作,读者看到的不仅仅是生长在地面上高大的战争树冠,也可以看到地面以下细微而错综复杂的根须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再有明显刻板与平面化的痕迹,而是着力刻画性格,强化人物的立体感,同时更注重浩荡的生命气象。”徐怀中比喻道,这是将探头深入到数百米、上千米的地下采集人心的光辉,并塑造出来,因此军事文学不仅仅是令人震撼,同时也唯美得令人陶醉。
在徐怀中看来,改革开放以来,军队内部的建设以及武器装备有了长足的进展,“我们有了航空母舰,有了远程轰炸机,也有了网络电视、仿真机器人等等,我可以断定,随着科技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未来战争的状态必然会发生历史性的重大转变。”他说,武器装备可以更新换代,但战争还是要由人来打,同样要以男性或者是女性的个体生命来做最终结算,“所以,军事文学不会因此而消失,也不会因此而褪色。”(记者 路艳霞)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