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七十年之酒泉】加快富民产业转型升级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孙海峰 通讯员 陈思侠
脱贫攻坚贵在选对路径,重在培育致富产业。近年来,酒泉市坚持项目第一,狠抓产业扶贫,在果菜、玉米制种、枸杞、中药材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探索出许多见效快、能致富的产业扶贫模式。
阳光照进温室 电能富了农家
“多亏了各位帮扶干部的帮助,我才能建起一座这么好的日光温室,既增加了收入,又省去了外出打工的辛苦,还可以照顾家人。”谈到自己的致富经,正在日光温室忙活的玉门市柳湖镇贫困户李新忠说。这几年,他家积极发展日光温室,种植圣女果、西瓜、叶菜,加上“一户一策”产业扶持项目资金与相关扶贫政策,年净收入5万元。
脱贫攻坚关键在培育致富产业。为此,玉门市积极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从培育脱贫增收产业入手,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帮助贫困群众落实“户均养羊40只、人均2亩高效田、户均劳务收入过万元”的“421”产业增收计划;积极实施农产品“下游畅通”工程,重建供销体系,按照“1+N”模式,组建5个农产品流通团队,确保贫困户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针对特殊困难人群,玉门市还将扶贫到户财政补助资金,投入到效益较好的经营主体,合理确定贫困户持有的股份比例,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增加贫困户收益,取得了“1+1大于2”的效果。
针对贫困村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情况,玉门市将光伏产业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利用村集体房屋屋顶,投资480万元在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成了6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实现了贫困村集体经济从“零”到年稳定收入7万元的突破,全面消除了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
“乐村淘”进乡村 农产品走世界
在瓜州县,当种植规模不断攀升之后,人们将更多注意力投到了如何为农产品寻求更好、更宽的出路上,由此,“互联网+扶贫”模式应运而生。
“乐村淘”是一个服务村镇的O2O电商平台,不仅可以为群众提供收发快递、网络代购等公共服务,还可以帮助农户寻找客户,实现大宗农产品“上行”,从而增加贫困户收入。今年,瓜州县沙河回族乡投资40多万元,与酒泉乐村淘公司签订了电商服务运营协议,建成电商服务中心,构建了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农产品营销体系、农村物流体系和同城生活服务体系。短短3个月时间,“乐村淘”电商平台已在瓜州县收购销售红枸杞120吨,锁阳、苁蓉等其他产品500多公斤,收发快递1.3万余件。如今,沙河乡农产品源源不断远销到广州、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瓜州县科学合理谋划安排项目,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的根本出路,着力打造区域性广、带动力强的西湖镇千亩黑木耳种植、南岔镇特色果蔬、广至乡设施农业综合服务、梁湖乡有机枸杞产销一体、沙河乡有机枸杞等一批扶贫示范园区,形成资源链接、整体推进的聚合效应和多方投入、联合共建、多渠道增收的扶贫新格局,加快了富民产业的转型升级。
图片说明:1、瓜州扶贫车间枸杞烘干机。2、光伏发电项目。3、瓜州黑驴产业。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