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运煤

新能源汽车规划(新能源汽车平台)

新能源汽车规划(新能源汽车平台)

 

食物应先冷却降温再放入冰箱;冰箱内不要塞满食物,储藏量以八分满为宜;减少冰箱门开关次数及时间,每开一次冰箱门,压缩机需多运转十分钟才能恢复低温状态;冰箱内的温度调节档应适中,不宜设成强冷。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鑫证券,尹斌,黎江涛)

1、 2022H1呈现V型走势,向好可期

截止2022年7月4日收盘,申万电力设备下跌4.7%,在全市场31个申万行业中处于第 13位,领先沪深300指数-9%的表现。2022H1板块表现强于沪深300。截止2022年7月4日,新能源汽车指数、锂电池指数、 储能指数分别下跌1%、5.4%、1.1%,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而充电桩指数及燃料电池 指数分别下跌15%、12%,下跌幅度明显,跑输沪深300指数的-9%跌幅。整体来看,板 块内部分化较大,电动车、锂电池及储能等细分领域表现相对强劲。

中游动力锂电池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以2015年为起始点,新能源汽车步入快速发 展通道,国内产业链持续加大资本开支,实现了质的飞跃,造就了一批各细分领域的 全球巨头。在二级市场中,各细分指数中燃料电池具有较强β属性其涨幅居中;锂电池与储能指数涨幅显著高于其他指数,具有明显的超额收益,其原因是锂电池产业链的创 新驱动及资源优势持续贯穿于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带来的估值溢价,而储能与锂电池重 合度较高。我们认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空间巨大,凸显中长期投资价值。

在2017-2019年度,各新能源汽车指数跑输沪深300,其主要原因是:1)资本开支 加大导致阶段性产能供过于求,产品(锂、钴、电解液、正极等)价格下行,企业营收、 盈利受限,戴维斯双杀;2)政策波动较大,导致需求端的较大波动。 2020-2022H1新能源汽车指数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其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行业 经过疫情导致需求下滑、补贴断崖式下跌、产品价格持续下行等多重负面影响,于 2020Q1迎来了需求中长期向上的反转拐点。我们认为是一个长周期维度的高增长、高 确定性的高光时段,进而给板块带来估值溢价。展望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仍具备中 长期α投资机会。(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电动车与储能将驱动锂电池行业进入中长期成长通道。从产业周期及投资属性分析, 展望未来我们判断,燃料电池行业仍会表现较强的beta投资机会,但随着政策推进与产 业链不断完善,其α属性也将逐步增强。而基于锂电池为核心部件的电动车与储能产业 链有望走出持续的高成长性,因而具备非常强劲的中长期α投资机会,仍会是板块投资 的重中之重。

2、 行业高景气:创新驱动,乘势而上

新能源汽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汽车行业将承担大规模消纳新能源以 替代石油消费的主力军作用。大规模以电代油,将降低石油消费比重,减少环境污 染及碳排放,新能源汽车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调节器稳定器 作用。发电端及交通领域是全球碳排放的核心来源,占据约70%碳排放。因此,长期而 言,构建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辅以储能强化能源结构的稳定性,打 造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应用场景是迈向碳中和的必经之路。

2.1、 供给端:创新驱动需求,爆款频出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车企不断创新,在智能化、商业模式上不断优化,爆款车 型频出。国内新势力持续推出爆款车型,以理想L9为代表的高端智能豪华SUV深受市场 认可,宁德时代、华为等强强联合,打造CHN平台,自主崛起势在必得。过去以宁德时 代、比亚迪为代表的全球领先动力电池企业,在结构创新上成效显著,分别推出CTP、 刀片电池,大幅优化磷酸铁锂性能,使得产品力相对燃油车进一步提升。以特斯拉为首 的4680电池已大批量装车,通过全极耳模式优化散热问题,使得三元性能大幅优化。而 宁德时代推出麒麟电池,在水冷板布局上巧妙,显著优化散热,简化结构,提升集成度, 体积利用率提升,电池安全性进一步优化。此外,在材料创新方面,钠电池、中镍高电 压、锰铁锂等亦在持续推进,技术迭代持续加码,满足各大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加速 全球电动化。

2.1.1、强强联合,自主崛起势在必得

供给不断丰富,助推客户需求。根据IEA数据,对比2016年及2021年全球各国电动 车可选择车型数量及渗透率趋势,电动车可选择数量大幅提升,渗透率显著增长。电动化大势所趋,全球主流车企持续加码电动化。全球主流车企持续加码电动化, 主要车型将在2025年前密集上市。举例来讲,戴姆勒规划2025年电动车渗透率达50%, 2030年渗透率达100%;福特规划2022年前上市电动车型达40款,并计划到2026年在欧洲 市场电动化率达100%。日产-雷诺规划到2022年前电动车型达20款,并在2022年实现电 动化率达20%。大众集团宣布到2023年,大众汽车集团将在电动化、数字化、移动出行 服务和自动驾驶领域投资约440亿欧元,到2025年,集团整个车型阵容中预计将有近四 分之一是电动车型。

车型不断丰富,主流车企加码投放。从全球主流车企(样本为下图)在售车型及开 发阶段车型数量来看,在售车型数量达116款,2021年新上市车型超25款,2022年新上 市车型预计达24款。整体来看,德系车型丰富,日系+韩系+美系不断发力,提供优质车 型,抢占市占率。

激光雷达装车,智能化提速。新势力在技术、车型方面异彩纷呈,以蔚来为代表的 新势力推出铁锂与三元混搭模式,ET7续航里程突破1000KM,智能化大幅提升,具体体 现在算力、智能硬件搭载数量大幅提升等多方面,小鹏P5、蔚来ET7及ET5、理想L9首次 搭载激光雷达,车规级激光雷达大批量商业化应用提上日程。整体来看,技术创新持续 推动产业,需求积极响应,造就电动智能大浪潮。

国内自主品牌向高端化发起全面进攻。2021年3月吉利成立极氪高端电动车品牌, 极氪001车型售价29.9万元起。2020年12月,上汽携手阿里巴巴共同打造智己高端电动 车品牌,智己L7售价36.88万元起。2021年4月,极狐携手华为共同发布极狐阿尔法S, 售价25.19万元起。理想家庭智能旗舰SUV L9在6月21日发布,售价45.98万元,定位高 端六座全尺寸SUV,搭载44.5KWh三元电池组,CLTC纯电模式续航215Km,自研1.5T四缸 增程器,综合续航可达1315Km,百公里加速5.3S。理想L9搭载2颗英伟达Orin-X处理器, 算力达508 TOPS,搭载1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1个毫米波雷达、1个128线激光 雷达。理想L9 72h支付0.5万元订单超3万,预售即爆款,市场对优质产品需求旺盛。

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等)持续热销,比亚迪汉月销过万,海豹市场反馈佳,自 主品牌持续发力进军高端车领域,华为强势入局扶植产业链,优化自动驾驶,提升全球 竞争力。整体而言,中国拥有极强的制造能力,伴随系列优质产品持续推出,消费者对 自主品牌产品认知度在大幅提升,众多爆款车型持续亮相。(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强强联合,CHN平台横空出世。6月25日,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共同发布全新 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平台CHN,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值军、宁德时 代董事长曾毓群共同出席,CHN平台诞生的产品具备高集成、高智能、高安全、强技术 等强大能力,该平台旗下的首款车型阿维塔11将在8月8日上市,搭载宁德时代CTP三元 锂电池包,提供680KM及555KM两个版本,配合750V高电压平台,最快可以实现充电10分 钟增加续航200KM。整体而言,我们认为中国拥有极强的制造能力,对本土需求理解深 刻,对产业趋势研判精准,华为、宁德均是全球领先企业,强强联合,提供优质产品, 自主品牌崛起势在必得。

整体来看,全球主机厂对电动智能浪潮已经形成共识,加速推动电动车发展,持续 丰富供给端,全球将迎来最佳的发展时机,推动全球电动车渗透率超10%,逐步实现20% →30%→50%的提升。国内自主品牌加速进军高端品牌,以理想L9为代表的车型预售即爆 款,市场反馈佳,以比亚迪汉、海豹为代表的优质产品深受市场青睐,华为、 宁德时代等强强联合,加速技术迭代,自主崛起势在必得。

2.1.2、电池创新方兴未艾,百花齐放

吃1公斤牛肉,相当于开车70公里。就全球变暖效应而言,生产牛肉排放的温室气体,是生产同样重量的鸡肉的13倍,是生产土豆的57倍。生产1个普通美国人1年所需的牛肉,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相当于1辆轿车行驶超过2900公里的排放量。

动力电池占据电动车主要成本,是未来降本的主攻方向,尽管2021年至今电池成本 受到原材料上涨压力,未来成本下降趋势明确。回顾过去,动力电池技术得到了快速提 升,例如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循环寿命显著延长、成本大幅下降,为电动车高速增长提 供了有利条件。2019年至今,以CTP、刀片等为代表的技术商业化应用,使得电池性能 得到进一步优化,成组效率进一步提升,电车性能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我们认为,伴 随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CTP 3.0落地,以特斯拉为代表的4680持续产业化,将进一步优 化电池性能,提升续航,改善充电速度,解决当前约束电动车的核心痛点。

展望未来,电池技术发展将分为高能量和性价比两条路径,化学体系迭代是动力电 池发展的核心,从各大材料来看,三元正极围绕高镍、高电压等升级,而铁锂向锰铁锂 升级,改善铁锂低温性能,提升能量密度;负极材料方面,当前石墨材料主导,未来将 向硅基材料等升级;电解液方面,开发高电压、适配快充体系等电解液是未来方向,最 终或将向固态电解质迈进。在封装形式上,方形、圆柱、软包技术路线并行,结构创新 上不断精简,降本并提升能量密度,增加安全性。斯拉发布其无极耳4680电池,全新4680电池在优化成本的同时,电池容量是2170的5倍, 续航可以提升16%。整体来看,大圆柱在快充、成本、能量密度等具有一定优势,伴随 4680电池量产,预计将进一步推动电池技术进步,提升车辆性能。

海外特斯拉、松下、LGC在4680方面走在前面,而国内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克 等均在大力布局。从时间表上来看,特斯拉已量产4680电池,LGC预计将在2023年量产, 而国内亿纬锂能预计将在2023年量产。宁德时代推出CTP 3.0版本,麒麟电池如期而至,体积利用率达72%,续航可超 1000Km,系统能量密度达255wh/kg,以麒麟之名,重新定义电池结构设计,首创大面水 冷技术,快充、低温、安全、寿命全面提升。开创性的取消了横纵梁、水冷板和隔热垫, 原本独立的设计集成为多功能弹性夹层,提升系统的集成效率。公司2023年4C充电版本 上市,将解决充电速度慢的痛点。我们认为,全球技术创新将加速产业发展,提供优质 供给,加速全球电动化渗透率提升。

多种技术路径持续推进,钠电发展方兴未艾。全球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仍在导 入期,我国企业的钠离子电池技术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钠离子电池龙头中科海纳 积极推进产业化,应用重点聚焦储能场景;宁德时代入局加速产业链完善和产业进程, 并有望拓展钠离子电池应用场景。

当前全球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百花齐放,化学创新如钠电、锰铁锂等,从成本、能量 密度、低温性能、循环寿命等方面进行平衡或优化,结构创新如CTP、CTC等,不断提升 体积利用率,优化整车性能。多家整车厂商布局大功率快充,目前乘用车快充功率约 50-150Kw,下一步快充功率将提升至350Kw,充电10分钟可行驶400Km,宁德时代CTP 3.0将推出4C充电方案。我们认为,全球技术创新方兴未艾,将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 推动全球电动化浪潮加速前进。(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2、 需求端:订单充沛,持续进击

回顾2022H1,由于碳酸锂大涨,导致电池成本大幅上涨,终端车企不断涨价,市场对此担忧,但最终不改市场旺盛需求,主流车企如特斯拉、比亚迪订单非常充沛。当前 产业链创新百花齐放,伴随电池性能不断优化,主流车企新品不断推出,市场对优质产 品需求旺盛。

2.2.1、回顾: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国引领

渗透率持续攀升,中国引领。2022年1-5月中国电动车累计销量达约200万辆,渗透 率提升至21%,美国销量达39万辆,渗透率提升至约7%,欧洲销量达87万辆,渗透率为 15%,此外其他地区销量为13万辆,渗透率为1.5%。整体而言,全球2022年1-5月电动车 累计销量达338万辆,全球渗透率突破10%的关口,提升至11%。

特斯拉与比亚迪继续引领全球。2022年Q1特斯拉全球销量达31万辆,尽管受到疫情 扰动,但交付仍创历史新高。特斯拉上海工厂1-5月累计批发约22万辆,其中出口约10 万辆。比亚迪1-5月累计销量超50万辆,动力及储能电池装机达27GWh,在国内尤其是4 月疫情扰动背景下,公司销量仍不断攀升,公司5月电动车销量达11.5万辆创历史新高。虽受疫情影响,但整体新势力销量表现强劲。1-5月蔚来累计销量达3.8万辆 /yoy+12%,理想汽车销量4.7万辆/yoy+111%,小鹏汽车销量5.4万辆/yoy+122%,合众汽 车销量约5万辆/yoy+213%。4月国内新势力销量受疫情扰动明显,但5月显著修复,订单 旺盛。虽然各家新势力销量表现有所分化,但整体表现强劲。

电动车需求旺盛,拉动动力电池及材料需求高增。根据动力电池联盟数据,2022年 1-5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为165GWh/yoy+177%,其中三元累计产量65GWh/yoy+119%,占比 39%,铁锂累计产量100GWh/yoy+235%,占比61%。装机方面,2022年1-5月累计装机 83GWh/ yoy+101%,其中三元装机为34GWh/yoy+41%,占比41%,铁锂累计装机49GWh, yoy+186%,占比59%。整体来看,由于电动车需求旺盛,拉动动力电池及相关材料需求 高速增长,呈现产销两旺格局。

2.2.2、展望:优质供给创造需求,高景气可期

渗透率持续提升,有望长期处于高增。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是绕不开的重要因素,但 其影响力逐渐弱化,逐步回归市场化阶段。美国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中国即将步入后补 贴时代,回归到自发需求,将形成国内与海外共振良好局面。从全球及各地区、国家的 渗透率来判断,目前行业整体处于成长初中期阶段,仍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 电动乘用车销量预测及假设前提:销量是对行业发展进行预判最重要指标之一,我 们对全球电动车销量及相应动力电池与四大关键的需求进行预测,并在预测中包含以下 几点假设:1)电动车方面:预测主要考虑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作为依据;2)动力锂电池层面:考虑电池降本曲线带来的单车带电量的提升;3)锂电池总需求:考虑3C、储能 与动力电池总和需求;4)材料方面: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我们综合考虑技术提升以及 降本需求,逐年减少其应用比例。

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达27%。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是行业研究与追踪的重 点,在车型不断丰富背景下,销量高速增长。预计2022年全球电动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 /yoy+55%,我们预判2025年中美欧的销量分别约为1270、423与594万辆,2025年全球销 量合计2425万辆,对应渗透率达27%。

预计全球锂电池2025年需求达1995GWh。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以及消费等几 大领域,我们预计对应在2025年的需求量分别为1395、426、174GWh。即在2025年全球 锂电池的总需求高达1995GWh,对应5年期间的CAGR约为48%,体现出强劲的高速增长, 其主要增量来自于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领域。与此同时,我们预测,全球储能锂电池至 2025年需求量超400GWh,将会是接力动力电池投资盛宴的超级风口。

锂电池关键材料需求高速增长。锂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关键部件,体 现出持续高速增长的需求,顺延对应的上游关键原材料具有重要投资机会。基于以上对 锂电池预测,同口径下预计其中1)正极材料:至2025年需求量高达302万吨,5年CAGR 高达43%;2)负极材料:至2025年需求量高达19万吨,5年CAGR高达45%;3)电解液: 至2025年需求量高达212万吨,5年CAGR高达45%;对应六氟磷酸锂为23万吨,CAGR为42%; 4)隔膜:至2025年需求量高达318亿平米,5年CAGR高达45%。

提倡节能减排,通过电价杠杆,引导用户节约用电。特别是用电大户,促使其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毕竟,现行我国百分之六七十的电力来自火电,也就是化石能源。

从特斯拉引领全球掀起电动化浪潮,到国内比亚迪以及理蔚鹏威等领跑国内电动化, 再到传统车企巨头宝马、戴姆勒、大众等布局各大新能源汽车平台,目前处于海外尤其 是美国渗透率仍低,经济实力强,未来3~5年国内与海外共振形成中长期向上的高速稳 定增长。同时,其他非中美欧地区未来增长潜力巨大,当前渗透率仅2%不到,伴随全球 电动化持续推进,未来有望贡献可观增量。此外,随着动力锂电池的日趋成熟,储能作 为新的增长极,锂电池及其产业链仍将是未来5~10年高能见度的最重要的投资风口。

3、 产业链分化:优中选优,布局龙头

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与电化学储能的核心部件,其产业链迎来了持续的高增量需 求,我们认为,未来投资机会仍将围绕锂电池产业链展开。锂电池产业链将是持续推陈 出新的溢价环节,中上游仍将是未来重点投资领域。 2021年因供需两旺,新能源汽车中上游各细分领域呈现量价齐升。2022H1板块呈现 深V走势,内部分化严重,新技术带来溢价,锰铁锂及补锂剂如德方表现强劲,钠 电如振华新材表现亮眼,而动力电池由于原材料上涨承压,表现相对较弱,储能电池由 于需求好,价格传导相对顺畅,走势坚挺。展望2022年下半年,我们认为产业链供需格 局将持续发生变化,对应产业链的产品价格也会分化,投资难度上也会加大。因此,对 下半年及中期产业链的核心细分环节的量、价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3.1、 盈利周期迥异:看好电池反转,精选材料环节

回顾2021年电动车产业链,需求旺盛,众多环节呈现供不应求,涨价是主旋律,锂、 电解液产业链(包括六氟磷酸锂、溶剂、添加剂)、三元及磷酸铁锂正极、PVDF等价格 涨幅显著,驱动众多环节量利齐升,形成领先市场的重大投资机会。展望2022年,我们 判断,需求端仍然高景气,但伴随资本开支逐渐转化为有效产能,产业链价格普涨逻辑 或将弱化,分化将是主旋律,寻找新的边际变化将成为2022年投资的重要抓手。(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1.1、动力电池:盈利拐点明确

2021年动力电池厂商受原材料价格飙升,盈利能力弱化,电池厂商盈利能力严重受 损。2022H1尤其是一季度,由于碳酸锂价格大幅上行,宁德时代业绩大幅不及预期, 电池板块整体表现承压。展望2022H2,我们认为伴随涨价落地,动力电池盈利拐点明 确。中期来看,动力电池企业积极布局碳酸锂及核心主材,产业链盈利分配有望向动 力电池环节转移。

涨价持续落地,盈利修复可期。截止6月初,三元方形动力电芯售价约1.13元/Wh (含税),铁锂方形电芯为0.9元/Wh,较2021年底分别上涨22%、29%。本轮调价从 2021H2开始,部分公司在2021Q4报表有所体现,但头部公司涨价预计主要在2022Q2。二 线公司由于价格较低,先调涨。2022Q2开始,伴随主要企业涨价落地,大部分企业谈妥 采用金属联动机制,虽二季度实际原材料成本仍有大幅上涨,但预计电池涨价将有效对 冲成本上行,盈利端有望改善。我们认为,电池厂商差距将逐步拉开,部分头部二线在 碳酸锂等原材料方面布局领先,碳酸锂自供提升&核心主材投产均将贡献有效盈利弹性, 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二线格局有望优化。

龙头凸显竞争优势,强者恒强。从竞争格局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竞争优 势明显。国内方面,宁德时代、比亚迪强者恒强,全球市占率分别由2020年的24%、7% 提升至2021年的33%、9%。此外,蜂巢能源、中航锂电等新势力迅速崛起,2021年全球 装机量进入前十。海外方面,SK表现强劲,2021年全球装机量同比增速达108%,整体来 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增速明显高于海外企业。

电池龙头加大资本开支,强化竞争力。国内电池龙头不断加大资本开支,将有效提 升产业链配套、人工、制造等成本优势。凭借中国占据全球30%以上汽车消费市场的优 势,成本竞争力不断强化,龙头企业不断出口海外,优质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占率有望进 一步提升。整体来看,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资本开支与现金流匹配度良好,形成正向循 环,提升自我造血能力,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短期业绩承压,长期竞争力凸显。比较全球主要电池厂商巨头, 宁德时代综合实力全面占据优势,在产能、资本开支、盈利能力、技术迭代等众多方面 处于领先地位。虽热由于原材料上涨,主要公司2022Q1业绩承压,但伴随涨价持续落地, 盈利预计将持续修复。长期来看,中国企业在一体化布局领先,未来成本优势有望进一 步凸显。

3.1.2、正极材料:重视新技术边际变化

伴随原材料价格企稳回落,正极材料价格有所回落。2021年行业需求旺盛,产能释 放节奏慢,供需紧张,尤其是以锂为代表的原材料价格暴涨,推动主要正极材料价格上 行明显。2022H1价格企稳回落,正极材料价格有所回落。主要正极企业单吨盈利保持高位。原材料价格上行带来库存受益,产能利用率提升, 毛利率表现整体稳定,正极材料企业单吨盈利维系高位。三元技术迭代加速,长期发展空间大。以厦钨新能为代表的企业快速发展中镍高电 压产品,提升电压平台,能量密度相较于传统材料体系能够提升10%-20%,推动单KWh用 料将减少,最终使得成本下降,安全性能提升,整体来看,镍6系高电压产品当前应用 能量密度可以达到传统镍8系产品能量密度。展望未来,镍8系产品亦可做高电压,性能 或将进一步提升,此外,CTP 3.0等结构创新或将持续推动三元需求加速。

一体化布局提速,前驱体单吨盈利进入上行通道。三元前驱体企业加码镍资源布局, 包括华友、中伟等主流企业,伴随镍资源不断投产,一体化逻辑理顺,单吨盈利进入上 行通道。对于正极材料企业而言,重视产品结构边际变化与技术迭代,伴随产品结构优 化,技术升级,单吨盈利有望维系合理水平。

3.1.3、隔膜材料:格局佳,盈利稳定

隔膜盈利相对稳定。湿法隔膜受制于设备瓶颈,叠加行业竞争格局佳,整体供需偏 紧,价格稳中有升。干法隔膜由于进入壁垒相对较低,设备可国产化,价格有所松动。 从主流隔膜企业盈利情况来看,整体表现稳定,部分企业受益于产品结构、客户结构优 化,盈利呈现上行趋势。资本开支提速,有望持续提升海外占比。从主流头部企业单平盈利来看,表现相对 稳定,星源材质受益于产品结构改善,海外客户占比提升,单平盈利呈现上行趋势。从 企业实际资本开支来看,隔膜企业资本开支整体表现稳健。我们认为,中国隔膜企业成 本优势显著,资本开支较海外企业明显积极,有望持续抢占海外市场份额。

隔膜进入壁垒高,竞争格局佳,有望穿越周期。当前湿法隔膜核心设备仍需要进口, 国外设备在单线产能、设备综合性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头部企业通过锁定优质 设备,保障产能扩张,有望持续强者恒强。部分企业虽进入到该行业,但需要较高产能利用率与产品良率维系较低成本,整体来看,与头部企业差距明显。我们认为隔膜行业 进入壁垒高,竞争格局佳,盈利稳定。

3.1.4、负极材料:一体化降本是趋势

石墨化产品价格持续攀升。由于石墨化耗电强度大,石墨化环节单吨耗电约7000度 电。受能耗双控影响,下游需求旺盛,石墨化加工费持续飙升,价格上涨至2.6-3万元/ 吨。由于原材料上涨叠加石墨化供需紧张,负极材料价格跟涨。

资本开支加码,一体化布局降本是趋势。受石墨化涨价叠加原材料价格上涨,若不 能通过一体化布局对冲成本上行,短期盈利或承压。而部分企业通过提升石墨化自供率, 单吨盈利维持较好态势,整体表现有所分化。从主流企业资本开支来看,资本开支在 2022Q1明显提速,伴随产能投放,一体化企业将强化成本竞争力。降本增效是行业趋势,关注一体化龙头企业。对于负极企业而言,未来核心竞争力 来源于成本竞争力,一体化布局及通过工艺优化节省能耗是未来降本主要渠道。(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1.5、电解液

六氟及电解液价格下行明显。由于产能释放叠加疫情扰动需求,六氟价格由最高约 60万元/吨下跌至当前约25万元/吨,下跌幅度达58%。伴随六氟价格下行,电解液价格 下跌幅度明显,由11万元/吨下跌至7-8万元/吨,下跌幅度明显。2022Q1电解液产业链量价齐升,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从主要上市公司毛利率走 势来看,天赐材料2022Q1毛利率达44%,环比增加约15pct,多氟多为43%,环比增加约 2pct,电解液及六氟企业整体毛利率处于历史高位。重视龙头企业自身阿尔法属性。从扩产周期及涨价周期来看,本轮六氟价格在2020 年7月触底,2022年1月上涨至约60万元/吨并见顶,于2022年7月下跌至约25万元/吨。 展望2022年下半年,我们认为,伴随旺季来临,碳酸锂价格涨价预期较强,六氟及电解 液价格有望迎来反弹。

4、 储能:欧美装机持续超预期,下半年风光大基地启动带动国内需求

全球储能高速增长,已成超级风口。根据CNESA,2021年全球新型储能装机量达 10.3GW/yoy+84%,维持高增态势,截至2021年底,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量已达25.4GW。 分地区来看,美国、中国、欧洲仍为全球储能主要市场。为尽快完成新型电力系统 转型,达成碳中和目标,各地区均推出一系列储能相关政策,促进储能发展。细分每个 市场来看,储能发展在中、美、欧各具特色,未来有望继续齐头并进,共促储能发展。

用电成本上涨叠加政策推动,欧洲家储装机持续超预期。受俄乌战争影响,欧洲进 口天然气价格飙升,进而导致电价上涨,居民用电成本上移。在此背景下,通过安装家 用光储系统,实现电力自发自用,成为重要用电替代方案。叠加欧洲多国针对光伏、储 能实行税收减免计划,欧洲储能需求持续超预期。根据ANIE及BVES数据,2022Q1意大利、 德国家储装机分别达到0.26GWh、0.63GWh,同比增长614%、150%。

拜登政府补贴力度空前,美国储能持续引领全球。2021年底,拜登政府提出《重建 美好法案》,以9000亿美元资金延长ITC税收减免期限、10亿美元用于支持储能商业化, 大力支持光储发展。此外,美国极端天气增多,对电力供应稳定性提出挑战,长时储能 可提供稳定容量,重要性凸显。在补贴与极端天气共同影响下,美国储能市场高速增长, 2021年装机3.5GW/10.5GWh,同比增长133%,2022Q1装机0.96GW/2.88GWh,同比增长 240%,装机量持续超预期,引领全球储能市场。

政策密集出台,完善国内储能商业模式。继2021年储能顶层规划出台后,2022 年各地方政府积极跟进,通过明确储能市场地位、完善辅助服务市场、拉大峰谷价差、 对储能进行补贴等方式,完善储能商业模式,增强其经济性。 2021年中国储能装机量达2.45GW/yoy+52.9%,2022H1装机0.4GW/yoy+70.2%,保持 较快增长。风光大基地将于下半年启动,带动新能源侧配储需求,储能增长确定性较强。

5、 燃料电池:关注政策及成本下降曲线

3+2城市示范群落地,燃料电池中期发展得到充分保障。2021年8月至2022年3 月,我国第一、二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陆续落地,分别由北京市、上海市、广东 省佛山市、河南省郑州市、河北省张家口市牵头。根据规划,到2025年各城市群内合计 燃料电池推广辆将超过10万辆。

用氢成本高导致燃料电池发展受限。2021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1586辆 /yoy-42%。相较动力电池,燃料电池发展有所滞后,我们认为,核心原因在于用氢成本 过高。现阶段,中国用氢成本约为80-100元/kg,远高于加油成本(40元/kg时与加油成 本相当),因此,消费者主动更换燃料电池车意愿低,进而抑制中游燃料电池及上游材 料需求,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无法通过规模化生产降本、缺乏研发资金进行技术迭代,高 用氢成本带来的负面效应对全产业链发展形成抑制。 因此,解决用氢成本问题,将促使燃料电池产业链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进而释放 产业链活力,各环节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可期。储氢、运氢、加氢环节成本高是我国高 用氢成本的主因。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看完了电视,摁下遥控器并不是彻底关机,其实它还在耗电。只有将电源拔下,它才彻底不耗电(或开关)。别小看这个小动作,如果人人坚持,全国每年省电180亿度,相当于三座大亚湾核电站年发电量的总和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