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运煤

地热,这次能“热”起来吗?

核心阅读

目前我国地热利用技术和资源完全能够支撑起宏大的发展目标。但多个部门交叉管理、权责不清的管理体制制约了产业发展。同时,作为可再生能源,产业也缺少像风电、光伏发电一样的补贴政策的支持。破解这些难题,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5年翻一番。

虽与太阳能、风能同属可再生能源,但与这两种能源近几年的火热发展态势相比,地热能似乎稍显“冷清”,受到的关注度并不高。此次国家能源局再次发文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能否让地热真正“热”起来?

实现碳中和不可或缺的能源

地热能是一种储量丰富、分布较广、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可分为浅层地热资源、水热型地热资源和干热岩地热资源,利用形式包括以取暖、制冷、工业干燥为主的热能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

中国地质调查局调查结果显示,我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水热型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18.65亿吨标准煤;干热岩型地热能基础资源量折合856万亿吨标准煤。

2017年初,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个部委共同发布《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此后各地方也相继发布地热能利用的相关支持政策,使我国地热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来自国家地热能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约实现地热能供暖面积14亿平方米,相较于2015年底的5亿平方米,增长了9亿平方米。但地热能发电发展较滞后,截至目前仅有约45MW装机容量,远低于风电、光伏装机。

在中国科学院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看来,目前我国地热能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一谈到可再生能源,大家都是说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 地热能一直是‘后卫’,经常看不见。地热作为一种非碳基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功能非常强大,并且资源有保障、稳定连续、清洁低碳,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未来常规化石能源要逐渐减少。大部分可再生能源都是间歇性、波动性的,而地热能可以连续不间断工作,一年工作8000多个小时,效率达90%以上,这是其他所有可再生能源没法比的。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只靠太阳能、风能无法支撑,不把地热扶起来,很难完成这个目标。”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对记者表示。

“九龙治水”管理机制待理顺

尽管潜力巨大,但在多位受访者看来,当前制约我国地热能发展的因素众多。

“地热资源分布广泛,总体储量大,但多数为150℃以下的中低温资源,少数可高效发电的高温地热资源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边远地区。这就造成重要的地热发电利用因投资大、效率低等原因,发展较为缓慢。许多建成的地热电站,因经济性问题,也都先后关停。”庞忠和表示。

而另一方面,我国关于地热能的相关政策并不完善。

“我国2006年起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都包括在内。后来又出台了实施细则,都提到了可享受国家上网电价的补贴。目前其它几种都落实了, 只有地热能没有。最大的难题就在这,地热能发电没有上网电价补贴,企业在亏本经营,肯定不会有后来者跟上。”郑克棪指出。

至于地热供暖,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管理体制等问题阻碍了地热能更大规模和更高质量的开发利用。

据了解,地热取水需要回灌。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资源开采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地热水具有高矿化度,盐分很高,随意排放会污染环境,一般需要再回灌进地热水层。但由于监管不到位,许多不合规的开发商直接排放地热水,极大污染环境。

“依照矿产资源法,地热能属于矿产资源,由自然资源部主管,但因涉及采水,水利部实施采水许可证。另外,地热水由于矿物质含量高,生态环境部实施环境评价。多个部门交叉管理、权责不清,每个部门都要管,但谁都没管好。”郑克棪坦言。

多措并举破解行业发展难题

国家能源局此次在征求意见稿中对地热供暖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具体提出了五大重点发展任务。

在庞忠和看来,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目标是符合我国地热能产业发展现实的。“‘十三五’规划使得地热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十四五’期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政策拉动的影响力会非常大。加上我们的技术、资源都是现成的,因此新的发展目标是可行的。”

不过要想实现目标,现有的障碍必须克服。

庞忠和建议,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应由政府主导,充分给予优惠政策,能减的就减,能避免的繁琐手续就免掉。过去那种层层审核,手续一等就是两年,把什么事都耽误了。”

“另外需要尽量让利,因为这既是民生工程,又是博弈的行业,让社会资金进来,行业才能充满活力。应尽量减费减税、给予补贴,用太阳能、风能发展的经验, 对地热能进行扶持。”庞忠和表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也都是必不可少的,好的技术能够产生更高效益,让产业高质量发展。”

可喜的是,国家能源局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多项保障措施,表示鼓励各级政府和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多部门出台有利于地热能开发利用的价格、财政、金融政策等,对地热能供暖项目给予财政支持。

在郑克棪看来,所有政策均需要落到实处,“此外,对于管理部门权责不清的根本问题,需要进一步理顺。”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独家丨煤价又现剧烈波动,电煤采购成本猛增470亿元

内蒙古坚决彻 底铲除涉煤腐败

储能产业明星项目陨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