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战役英雄】践誓言以生命赴使命 不畏险用大爱护众生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摄
甘为祖国披战袍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没有七彩霞光、没有万众瞩目,他们在不见敌人的斗争中与死神赛跑,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用生命冲锋!在刚刚过去的8个月里,无数平凡英雄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披上战袍、为国出征,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以生命保卫武汉、保卫湖北、保卫全中国!9月8日,党和国家举行大会隆重表彰,以国之名向英雄致敬,让历史铭记他们的名字。伴随着《向祖国英雄致敬》的乐曲,习近平总书记为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颁授勋章奖章,全场自发起立,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一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三位人民英雄、1499名先进个人、200名优秀共产党员、500个先进集体、150个先进党组织……受表彰的个人和集体只是战“疫”英雄们的代表。托举起这场人类疫病斗争史上英勇壮举的,是14亿中华儿女上下一心的团结伟力。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说,党和国家把这份荣誉授予我们4位医务工作者,这是党和国家对全体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充分肯定。获奖代表刘正印说,在与新冠肺炎的战斗中,不论医务人员还是患者,每个人都是战士,每个人都是勇士,每个人都是最可爱的人!
令人高兴的是,扬我国威、振我国魂者,不仅有国士无双,更有雏凤新鸣。“长辈们说:‘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当习近平总书记讲出这句话,很多人当场红了眼眶。“2003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在抗疫期间“90后”“00后”们不经意的话刷爆网络,戳中了全国人民的心。在此次抗疫中,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学着长辈们救死扶伤的样子,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的下一代,也必将重新评估中国的潜力。
青出于蓝胜于蓝,雏凤清于老凤声。没有什么比一代代相互认同更美好,没有什么比看到下一代成材更安心。这是生命延续的奇迹,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反复提到要崇尚英雄。“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近年来,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了隆重纪念活动,还多次举办各类表彰活动,隆重地充分地赞美英雄、歌颂英雄,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英雄、争做英雄的良好风气。在这次抗疫的历史大考中,也正是这一良好氛围,让14亿人口的大国如同一架精密高效的机器,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疫情、保障生产生活,取得了奇迹般的成果。
都说2020年是见证历史的一年,9月8日这一场大会,也必将因其独特的背景和意义载入历史。这不仅是一场高规格的英雄表彰,更是一场盛大的抗疫精神传承仪式。
经历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见证了平凡英雄们的无私奉献以及党和国家的盛大表彰,未来的岁月,一定会有更多的英雄涌现出来,为国执锐、披荆斩棘。(作者:乔申颖 为记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庞星火:
与病毒交手37年的“疾控网红”
在每一次的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有个公众非常熟悉的面孔,她就是通报疫情详细情况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庞星火。因为疫情,她被网友们称为“星火故事会”会长。
今年61岁的庞星火,没想到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自己成了“网红”。2019年下半年,年满60周岁的庞星火准备退休。因为两例输入性鼠疫病例,打乱了她的计划。病例确诊当天,庞星火正在国外参加学术会议。庞星火改签机票,火速返回北京,投入到鼠疫的研判和防控工作中。
“鼠疫事件”平息后没多久,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国家卫生健康委紧急召集庞星火作为专家组成员赴武汉参与调查和处置工作。在武汉期间,庞星火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回京后,她第一时间走进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介绍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相关情况。
年初北京发生疫情后,庞星火和她的同事们立即进入“战时状态”。一名确诊病例的背后,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密切接触者,必须找到每一个人,才能阻断病毒传播。2月,北京本地病例经过防控后开始回落。2月29日,北京市首次报告了境外输入病例,机场成为阻击新冠肺炎的第一道关口。此后,庞星火经常从机场赶到发布会现场,介绍完病例流调情况后,再返回机场。
6月11日,北京西城区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结束了此前北京市连续56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的局面。庞星火第一时间赶到西城疾控中心,迅速确定了调查与控制方案。
锁定新发地市场后,样本的采样以及检测结果是确定下一步措施的重要依据。面对新发地市场上千份样本,政府集中全市力量到现场采样,并第一时间出结果。获得检测结果后,要在1小时里拿出紧急方案。时间紧,且事件关系重大,庞星火和团队不到1小时即交出答卷。
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是公众在第一时间了解疫情防控工作动态的窗口,作为发言人,庞星火承担着很大压力。“我不能说错,必须准确,给大家正确的知识和提示。通过发布会告诉大家不用恐慌,这是特别准确的政府渠道发布的信息。”
同事眼中的庞星火,是个工作起来总忘了时间的人,做了37年疾控工作,即使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工作依然是她生活的全部。“都说疾控工作苦、工作累,但我一点不后悔做这份工作,因为它能守护一座城,能为老百姓带来健康,这就是价值所在。”庞星火这样看待工作的意义。
7月20日,北京已连续14天无新增报告本地确诊病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那天我真的挺放松。”庞星火说,“疾控的‘存在感’越低,说明疫情越平稳、城市越安全。”(记者 吴佳佳)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素英:
守好病毒感染关键防线
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近40年,今年67岁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原感染管理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素英,早已退休多年。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她第一时间来到疫情防控最需要的地方,利用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奔走在医院各个场所,为疫情防控中的感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素英说,“如果说医务人员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那么院感管理人员则可以看作是白衣天使的守护者”。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院感专家组成员,今年1月24日,正在吃年夜饭的李素英接到驰援武汉的通知,她立即收拾行装从北京赶赴武汉市汉口医院。
到达武汉的第一天,李素英忙到凌晨3点半。医院收治了多少新冠肺炎患者,发热门诊的日门诊量是多少,有多少需要尽快住院留观的患者,医护人员有没有被感染的情况……这些都是李素英需要了解的。她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全副武装地来到隔离病区实地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的角落。
汉口医院是武汉最早接收新冠肺炎患者的三家定点医院之一,收治压力巨大。在发热门诊,李素英看到,这里的日门诊量高达1000多人次,每天来输液的患者有500多人次。由于空间有限,输液患者之间间距很小,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这得改”。
在隔离病区,李素英主要查看医护人员通道。收治传染患者需要区域划分,区域之间必须要有密封好的隔离屏障,门朝哪个方向打开都有严格要求。她查看后说,因为区域之间的隔断是用木板钉上的,存在很大缝隙,“这也得改”。
走了几个病区,李素英还发现每个病区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的流程都不一样。有的把隔离衣穿在防护服里边,有的把隔离衣穿在防护服外边,不统一,不规范,“有些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还有欠缺,需要培训”。
在李素英的建议下,医院开辟了新诊室,将门诊楼一层全部用于患者输液,改善了发热门诊输液患者间距过小的问题。为提高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李素英现场指导,并制定统一流程,在工作区设置镜子,安排专人负责提醒医护人员正确穿戴防护装备。
一套“组合拳”下来,汉口医院再没出现新的医护人员感染病例,疫情控制曙光初现。
在武汉的20天里,李素英每天都睡得很晚。白天在医院马不停蹄地检查指导,晚上回到宾馆还要想办法寻求物资支持。在她的努力下,医院争取到许多募集的防护用品。然而,来自不同国家的防护物资如何使用,需要李素英不停地发微信、打电话请教相关专家。她说,“能帮助一线医务人员缓解物资紧缺,累也值得”。
汉口医院院感科主任刘琼芳说:“李教授每天都安排得满满的,经常加班到深夜。我打心里感激、敬佩这样一位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专家……”(记者 吴佳佳)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新华社记者 张领摄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童朝晖:
抗疫“老兵”始终冲在最前线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今年的童朝晖,应该是“马不停蹄”。1月18日至4月26日,武汉;4月26日至5月13日,哈尔滨;5月13日至5月19日,吉林;5月19日至6月17日,武汉;6月18日至7月23日,北京地坛医院;7月23日至8月4日,青岛;8月4日至8月30日,北京地坛医院。
时间拉回到1月18日。童朝晖作为中央指导组和国家卫健委医疗救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临危受命奔赴武汉。这位从医32年,经历过SARS、H5N1、H7N1等重大疫情的“老兵”,再次上阵,一去就是3个多月。
“感染的人很多,许多人病情还很重。”1月19日,走访完武汉几家重症病房的童朝晖,意识到疫情严峻。随后,他一头扎进隔离区,用2天时间把所有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摸查了一遍,总结出相应发病特征,为治疗提供了宝贵经验。然而武汉疫情暴发初期,死亡率一度居高不下,让这位曾在非典中创造了近百名患者无一例死亡纪录的抗疫“老兵”,心情格外沉重。
“一定要想办法改变!”面对汹涌来袭的新冠病毒,童朝晖奔走在各医院重症病房,每天要面对几十例甚至上百例病患。查房时,每到一个床位,他都会趴在患者面前,查看患者气管插管位置、气囊压力、呼吸机模式及监测结果等,发现问题就亲自动手调整,并手把手教给医护人员。
除了参与重症患者的救治,他还结合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点、临床经验以及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制定出一系列诊疗规范、流程。比如,制定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诊疗方案;制定新冠肺炎患者气管插管规范;制定新冠肺炎药物治疗建议……国家卫健委发布了8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2版到第8版方案的制定和修订,童朝晖均参与其中。
时光不负情深,4月24日,武汉最后1名重症患者出院。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童朝晖与其他几位重症医学专家接受指派,又于4月26日前往黑龙江指导救治工作,此后陆续辗转吉林、青岛等地,继续奋战在抗疫一线。
226天,面对肆虐的新冠病毒,这位55岁的老党员一次次迎难而上。他用认真和专业守护着一个个脆弱生命,也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何谓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作为一名有36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党和国家需要时,能够为国出征、冲锋陷阵,看到很多危重症患者得到救治,完成总书记的嘱托,这就够了。”他说。(记者 沈慧)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建:
哪里最艰苦就要去哪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陈建先后向党组织递交了3份请战书。”提起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湖北总队武汉支队特勤一站站长助理陈建,队友们赞不绝口,称他是做事踏实认真的“老黄牛”。
今年40岁的陈建已经在消防救援队伍摸爬滚打了21年,是一位消防“老兵”。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他积极请战,先后参与了转送病患、医废转运等紧急任务,连续奋战3个多月。
陈建和队友们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把一桶桶医疗废弃物从医院搬运到40公里外的蔡甸区千子山处理站。火辣辣的阳光让陈建全身汗透、口干舌燥,却几个小时滴水未进。“防护服一穿,就得一直干到工作结束后才能脱,实在不敢喝水。”
一桶医疗废弃物,轻的二三十公斤,重的七八十公斤。最多时,陈建和队友们一天要搬运100多桶。他每天天没亮就得出发,一直忙到天黑。“记得有一次在高架桥上,路过司机为我们竖起大拇指,那一刻,我觉得值了。”陈建说。
然而,最大考验是要与看不见、摸不着的病毒“零距离”接触。医疗废弃物中可能含有大量病毒微生物,其安全转运是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防止二次污染必须守好的一道关口。
“一个口罩,可能就是一个传染源,我们每天要近距离接触,危险无处不在。”这样的话,陈建每天要提醒队友10多遍。尽管工作很小心,危险仍时有发生。一次在武汉市第四医院转运废弃物时,陈建的防护服不慎被划开一条长口子,好在发现及时,队友们找来医护人员给他消毒,才避免了感染风险。
“说不怕,那是假的,但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们就义不容辞,因为这就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35个日夜,陈建与病毒“零距离”同行,累计转运医疗废弃物2186桶,重达170.49吨,行程12365公里。
时间回到3月6日。这一天,陈建带领队友转运了3.3吨肉类熟食到湖北大学康复驿站,分类整理了178箱医疗物资,为263名康复患者分发医疗物资……忙碌一天的陈建刚坐下,7岁儿子打来电话,“爸爸,生日快乐!”这时他才想起,今天是自己40岁生日。疫情发生后,陈建没回过家。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陈建穿梭在武汉市的大街小巷。从场地巡逻,到查找隐患;从搬运物资,到转运病患;从洗消杀毒,到转运医废……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
“每个阶段任务不一样,哪里最危险、最艰苦,我就要去哪里。”陈建说。(记者 常理 曾诗阳)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实:
创造奇迹的“突击队长”
金色奖章只会挂在危难时刻显本色、大事难事见担当的英雄胸前。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最危急的时刻,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陈实临危受命,带领突击队作为湖北工建战“疫”主力军冲向火神山、雷神山等10余个应急医院建设一线,为打赢武汉保卫战贡献了“工建力量”。
2月1日,接到湖北工建集团援建武汉火神山医院紧急命令后,陈实立即安排、部署,127名党员骨干挺身而出,擦亮了工建安装人的“金字招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谁也不能置身事外。”这是陈实的誓言。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物资缺、人员少的重重困难,他毫不退缩,与突击队员一起清理施工场地、分析施工方案、架设管线、运输保障物资。在火神山医院,他经常深夜摸排施工任务,困了就在角落眯一会儿。一天300多个电话,3万多步,3天里只休息了3小时,是他的“火神山节奏”。在陈实带领下,突击队用时3天便完成日常需要7天的重症ICU与一级看护病房机电任务。
刚下火神山医院,又进武汉客厅。在接到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施工任务后,陈实和突击队队员立刻出发。不顾高强度作业,他一干就是通宵。“我们耽误一分钟,患者就不能及时得到诊治,想到这里只想加紧干,加紧干!”陈实说。
1600张床铺线路铺设及洗漱室、淋浴间、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要在3天内将一个大型场馆改建成方舱医院,几乎不可能完成。但在陈实带领下,突击队员们与时间赛跑,“拔钉子”“啃骨头”。“虽然我50岁出头了,但作为突击队队长能和大家一起作战,感觉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
2月7日下午,武汉客厅开始收治轻症病患。在与患者几乎零距离的情况下,他带头冲进“污染区”实施工程维保。“大家做好防护!这一仗,必须得赢!这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重要时刻!”在陈实鼓舞下,大家凝聚成一座坚强战斗堡垒。当晚10点,拧紧最后一颗螺丝后,陈实最后一个撤出方舱医院。
在援建50多天里,陈实始终坚守岗位。在汉汽方舱医院施工现场,他在寒冬中用肩扛运物资,奋力前行;在汤逊湖隔离点的大雨中,他带领大家迎着刺骨寒风,扛着电缆,不到3天完成了2万多米电缆铺设。
回想几个月前的疫情战场,陈实认真地说:“我是党员,坚守岗位是我应该做的,每一个人都做好对战胜疫情有利的事情,我们就一定会战胜困难,我们一定行,武汉一定行,中国一定行!”(记者 敖蓉)
- 标签:大群美剧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从巧克力到化妆品,都离不开的这种原材料,价格涨至10年最高!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分别是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大的棕榈油生产国,然而,疫情使得这两个国家的棕…
- 6月16日财经早餐
- 2563张罚单彰显严监管态势不变
- 进一步释放在线消费潜力
- 又到年中议息周 美联储将怎样扇动“翅膀”?
- 日本将对苹果、谷歌展开调查
- 这个近300亿元的大项目,你参与了吗?
-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湖北十堰燃气爆炸事故
- 6月15日财经早餐
- 不断开拓上合组织发展新局面
- 家家都有的这种废旧物品,想扔还得花钱!“代扔”服务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