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省能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长期以来,广东重视能源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广东能源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保障供应能力显著增强,能源工业技术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节能减排水平明显改善,在未来的“十四五”期间,广东能源产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0.3%,已成为广东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改变了过去能源产业规模小、供应不足和制约发展的情况,能源产业得到优先发展,总量迅速扩大。
一次能源生产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广东一次能源生产量为7079.05万吨标准煤,比1949年增长706.2倍,比2013年增长31.9%。1949年,广东原煤产量为7.2万吨,由于广东原煤热值较低和安全因素,2005年后广东煤炭开采业全行业退出。原油开采较晚,到1963年仅在茂名生产油页岩0.13万吨。到1986年8月,南海石油开采投产,当年原油产量为15.55万吨。随后原油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原油产量达1393.53万吨,比1986年增长88.6倍,比2013年增长7.9%。天然气产量从无到有,2018年达102.50亿立方米,比2013年增长36.2%。一次电力2018年1263.98亿千瓦时,比2013年增长55.5%。其中核电和风电2018年发电量分别达到892.41亿千瓦时和62.16亿千瓦时,分别比2013年增长92.2%和1倍。
原油加工能力持续增长。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2018年广东炼油企业原油年加工能力已达到6370万吨,比建设初期的1963年提高820倍,比2013年提高12.3%。目前,广东正在加快建设中委合资广东重油加工工程、中科合资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到2025年前后,广东原油年加工能力有望突破1亿吨,成品油生产量(按100吨原油加工约47吨成品油计)将超4700万吨,形成茂名、惠州、揭阳、湛江四大原油加工基地。
电力生产和消费成为全国最大的地区之一。2018年广东全社会用电量6323.35亿千瓦时,占全国的9.2%,居全国第一位,比2013年提高30.9%。2018年电力装机容量达1.19亿千瓦(占全国的6.3%,居全国第四位),比2013年增长38.5%。2018年,广东省内发电量4716.29亿千瓦时(占全国的6.6%,居全国第四位),比2013年增长25.1%。至2017年底,“西电东送”已经建成“八交九直”17条输电通道,送电能力超过3500万千瓦。2018年,广东外购电量达1930.09亿千瓦时,净外购电占广东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由2002年的9.5%增长到2018年的30.5%。西部清洁电能的输送,为广东缓解电力不足、减少污染排放发挥着重要作用。
多气源天然气供应体系已初步形成。广东的液化天然气产业全国先行,1998年国务院批准进口LNG在广东先行试点,2006年全国首个LNG接收站投产,至2018年广东省LNG进口量已经达到1067.73万吨。目前,广东已建成9个天然气供应项目,天然气主干管线公里,初步形成珠三角地区天然气主干管道内、外环联网,并连通粤北地区的输气管网格局。结合全省2.9万公里城市燃气管网,全省已形成沿海进口LNG、长输管道天然气和海上天然气等多气源供应体系,并利用气源优势以管道互联互通方式实现“南气北输”保障北方天然气冬季取暖供应。2017—2018年、2018—2019年采暖季分别完成了4.69亿立方米、11.86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南气北送”保供量。
煤炭消费比重呈下降态势。建国初期,广东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薪材为主,能源商品发展水平低。2018年,广东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煤炭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能源消费品种日益多样化,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比重较大。
2018年,煤品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为37.5%,比2013年下降8.4个百分点。电力消费量比2013年增长30.9%,占能源终端消费量的比重由2013年的51%提高到2018年的54.6%,提高3.6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发展步伐加快。2018年,广东清洁能源利用量达11002.22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3%。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较快。2018年,广东核电装机容量已达1330万千瓦。风电是越来越受重视的清洁能源,广东正在加快推进风电开发。
2018年,广东新风电装机容量达357.36万千瓦。水电作为目前人类唯一能够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利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广东得到较大的发展。2018年,广东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79.39万千瓦。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2018年底,全省在役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约为307克/千瓦时,全省122台(5384万千瓦)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121台12.5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已全部取消或不设置脱硫设施烟气旁路并完成降氮脱硝改造。全面完成单机10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不含循环流化机组和W型火焰锅炉)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部分循环流化床机组或低于10万千瓦的机组也主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能源单耗水平处于全国最好水平之一。近年来,广东节能工作取得巨大成就。2018年,广东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366吨标准煤/万元,处于全国最好水平的第三位,实现以较少的能源消费支撑较快的经济增长,节能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2018年,广东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70.73%,比上世纪80年代提高近一倍。其中火力发电效率从2013年的39.66%提高到2018年的41.70%,提高2.04个百分点;发电煤耗从2013年的309.9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至2018年的294.7克标准煤/千瓦时,下降4.9%。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提高较快,进一步促进能耗的降低。
交通运输节能成绩显著,绿色交通运输方式加快形成。2018年,广东新能源营运车辆9.8万辆(其中纯电动营运车辆9.4万辆);新能源公交逐步实现集约化发展,新能源公交4.9万辆,占全省公交车辆总数的73.6%,深圳、广州、珠海基本实现公交电动化。广东新能源道路客运车辆达1368量,新能源出租车2.3万辆,7个城市实现规模化应用。
单位产品能耗下降幅度大。2018年吨钢综合能耗422.2千克标准煤/吨,比1985年下降61.4%。原油加工单位综合能耗59.8千克标准油/吨,比1985年下降51.4%。2018年,电力、乙烯、铅冶炼、铝加工、平板玻璃和造纸等行业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分别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1.38%、1.36%、9.11%、18.44%、3.35%和6.46%,其中全省炼油、乙烯等产品平均能耗也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18年底,广东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96家、绿色设计产品225种、绿色园区2家、绿色供应链9家。
电力基础设备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广东省电网系统从建国初期的零散分布到全省联网,通达城乡。2018年,已形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干环网为中心,向东西两翼及粤北延伸的500千
伏骨干网架,实现远距离、大容量、交直流混合运行。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第三代核电、大型风机成套设备、高转效率光伏发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近零排放”煤电等先进技术装备得到推广应用。
油气管线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和连接省内外。建国70周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输油(气)管道发展较快。2017年,管道运输企业输油(气)管道达134条,比1978年增长43倍;输送里程8765.34公里,比1978年增长112倍。目前,广东已经建成西起湛江,东至梅州,覆盖阳江、江门、肇庆、佛山、中山、珠海、广州、东莞、汕尾、梅州等15个城市,全长2600公里的成品油管网,设计年输量为1435万吨。珠三角成品油管道在茂名与西南成品油管网连接,形成一条超6000公里的黄金输油大动脉。输气管线覆盖珠三角地区,连通粤东西北。
能源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目前,广东已实现基本用能服务便利化,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电水平差距显著缩小。2017年全省城乡都通了电,全社会人均生活用电量851.34千瓦时,比全国高30.6%,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2017年,广东平均每人年生活用能源451.1千克标准煤,比全国水平高8.4%。
经过七十年的发展,广东能源供应体制已从计划经济体系转到市场经济体系,市场竞争机制在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所加强。能源供应渠道从国内发展到国外,能源价格已与国际逐
步接轨,能源市场已逐步放开。广东是国内率先开展节能发电调度、电力大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输配电价、天然气价格等改革试点工作的省份。2018年广东电力市场交易电量超过1600亿千瓦时,约占广东全社会用电量的25%。发电侧和售电侧形成有效竞争,促成广东市场竞争充分、交易活跃、透明高效、公平有序。
“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广东能源生产和供应能力将进一步提高,能源供应安全得到有效保证,能源结构得到优化调整,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污染状况明显改善,形成比较完整的能源产业链,基本建立安全、经济、清洁、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工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
- 标签:煤炭利用现状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