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煤炭

第三届中国制氢与氢能源产业发展大会1月北京召开

“第三届中国制氢与氢能源产业发展大会”1月北京召开

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定于2021年1月8日在北京联合召开“第三届中国制氢与氢能产业发展大会”,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衣宝廉, 国际氢能协会(IAHE)副主席、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毛宗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张有生,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李文华,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燃料电池分会副秘书长、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刚、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韩红梅、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程一步先生及山东能源集团、美锦能源、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专家确认出席并做主旨报告。更多专家精彩报告同步邀请中........

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 吴吟

报告题目:“十四五”能源发展的思考

1977年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历任煤炭工业部调运司副司长,国家煤炭工业局行业管理司副司长,国家经贸委行业规划司副司长(主管煤炭),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分管煤炭)、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委员会委员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衣宝廉

报告题目:燃料电池车现状与前景

衣宝廉院士主要从事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全国燃料电池与液流电池标准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燃料电池国家工程中心总工程师,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国家863计划“十五”“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十一五”“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体专家组成员、燃料电池发动机责任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衣宝廉院士是中国现代燃料电池研究、应用及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奠定了中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用动力系统走向应用的基石;他还热衷于中国电化学学科的发展,不仅把自己从事电化学科研的经验总结成著作,还尽可能地参加电化学的各项活动,积极推动电化学各个方面的进步,从争取国家立项论证到电化学界的各种学术会议,燃料电池的未来不停地奔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衣宝廉参加并领导了航天碱性燃料电池系统的研究;八十年代将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于水溶液电解工业节能和电化学传感器;九十年代作为科技部"九五"攻关和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燃料电池技术》的负责人组织领导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大连化物所与国内企业联合成立了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批量生产技术并开拓市场;“十五”期间与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和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一起,组织进行30~100kW车用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研制。“十一五”期间主要进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电池衰减机理与对策研究。2019年4月25日,衣宝廉院士与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同合作,结合氢能装备具体的研究项目实施,为氢能领域培养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氢能装备专业技术人才。截至2019年5月,衣宝廉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24篇,撰写出版了专著《燃料电池-原理·技术·应用》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 张有生

国际氢能协会(IAHE)副主席、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

毛宗强博士

报告题目:碳中和、绿氢与煤化工

毛宗强,博士、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现任国际氢能协会(IAHE)副主席、国际氢能经济合作伙伴组织(IPHE)氢能教育专家、全国氢能标准技术委员会(SAC/TC309)高级顾问,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2018-2023),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首席绿色创新专家(2019-)等。

曾任我国首个氢能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0-2005),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会长及氢能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3-2016),国际标准化组织氢能技术委员会(ISO/TC197)副主任等职务。

毛宗强博士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及会议发表200余篇文章、获得10多项专利权、编著20多本氢能专著及专刊。

李文华 博士 研究员

报告题目:煤基分布式制氢技术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洁净煤技术中心主任,CleanEnergy 执行主编。曾任GE 全球研究中心煤多联产实验室主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分院副院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员、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和国家十五“863”计划洁净煤技术专家组长。主要从事洁净煤技术开发、技术发展战略及煤炭标准化方面的研究及管理工作。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低碳院”)隶属于国家能源集团,成立于2009年12月,是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目前设有北京、美国、德国3个全球研发基地,近700名员工,其中国外员工占比30%以上,50%科研人员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国家能源煤炭清洁转换利用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能源局)、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纳米结构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点科研平台。

主要聚焦于煤的清洁转化利用、煤基功能材料、氢能及利用、环境保护、分布式能源、煤化工催化、先进技术等领域,并全面开展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在不少项目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自成立以来,低碳院已开展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及课题14项、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15项、北京市重大成果培育转化项目2项、北京市科委项目9项、集团科技创新项目60余项、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基金项目10余项。在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煤化工废水处理、煤化工催化剂、煤基高性能功能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截至目前,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200多项,其中包括60余项PCT和国外发明申请,在自然和科学子刊等多个顶级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全体低碳人正同心协力,在将低碳院打造成为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能源研究机构的道路上坚实迈进。

刘玉涛研究员

报告题目:国内液氢装备和技术进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院一零一所科技委副主任,副总工程师,氢能首席专家;中国制冷学会七、八、九届常务理事,低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业气体协会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航天低温推进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委燃料电池汽车专家组氢能基础设施分组成员,浙江省氢能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核心期刊《低温工程》、《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编委;长期从事液氢等低温推进剂生产、贮存、运输、应用、安全等研究以及相关装备研制工作;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专项《重型车辆液氢储供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王刚,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2)委员兼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SOFC在分布式能源中的应用展望

主要从事氢能、燃料电池、锂电池、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产品及工程的检测、认证工作。从事燃料电池相关工作近20年。

全国燃料电池及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2)委员;

全国电器设备网络通信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1)委员;

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09)观察员;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CTL/ETF 委员;

NEA/TC 23 能源行业液流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NEA/TC 34 能源行业高温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委员;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燃料电池分会副秘书长

陈爱忠,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

报告题目:重整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系统

大学学历,工程硕士学位,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兼任曲阜师范大学博硕导师。1991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担任鲁南化肥厂二氮肥尿素车间技术人员、副主任、机动处设备科科长,兖矿鲁南化肥厂机械电力处处长、副总工程师、安监处处长,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兖矿国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务,2020年4月开始担任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先后组织完成兖矿新能源研发创新中心项目综合能源补给站、PSA氢气提纯、氢气充装装置、研发创新中心建设。

刘延伟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原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国内外氢能项目案例分析

1983年毕业于沈阳化工学院,同年8月进入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主要从事石油和化工行业规划和项目咨询工作,参与编制了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二五”、“十三五”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规划、石化产业规划布局(七大基地)和煤炭深加工升级示范“十三五”规划、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布局规划等,负责完成了大量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项目咨询,包括区域和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石油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尤其近年来负责编制了许多地区区域(园区、基地)的炼油化工、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等产业发展规划和基地、园区、集聚区的总体规划,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发展政策以及投资商石油化工项目投资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韩红梅,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能源化工处副总工程师

报告题目:中国氢气生产利用现状与展望

韩红梅:工学硕士,教授级高工,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专注于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化肥、新能源行业,从事规划与工程咨询工作18年。曾主持和执笔编制国家《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等国家级规划,推动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化肥行业发展建设。负责和参与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煤化工等重大化工基地建设和低碳发展规划研究》、工信部《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三五”规划研究》和国家能源局《化石能源科技创新专题研究》等专题研究;发表工程咨询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地方和企业的规划、项目评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等工程咨询项目300多项。2019年上半年刚刚完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课题《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研究》。

程一步,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教授级高工

报告题目:中石化的氢能产业运营及末来发展趋势

长期从事能源项目评估、咨询、规划和专题研究工作。近几年参与了《氢燃料电池及储能技术发展研究》、《中石化氢能产业布局和实施方案研究》等氢能课题研究,实地考察过国内外制氢设施、加氢站、电池车间、氢安全实验室、氢冶金、汽车厂等,对氢能产业有较深的认识。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健

报告题目:工业副产气制备燃料电池氢气研究及应用进展

陈健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工业排放气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制化学品分会副主任委员。

陈健是我国变压吸附(PSA)气体分离技术研究和工程开发的核心人物和主要领头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参与《石油化工设计手册》和《中国工业气体大全》的编写;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天府创新领军人才、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等荣誉称号,2020年当选中国化工学会会士。

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氢能事业部部长吴浩

报告题目:焦化行业进入氢能产业的优势

吴浩,拥有12年金融行业及能源行业从业经验。现任职于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任氢能事业部部长,负责上市公司氢能领域的产业并购和投资工作,包括飞驰客车、青岛美锦氢能科技园等。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张家港产研院氢气纯化中心 负责人李慧

报告题目:液态燃料现场制氢技术

李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终期评估优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大煜青年学者”,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是金属膜纯化材料在燃料电池氢源及超纯氢气提纯等方面的应用,将氢气纯化膜材料与液态燃料甲醇重整制氢等相结合实现氢气的“现产现用”,解决氢能储运及安全的难题,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氢能重卡、备用电源、液态阳光加氢站以及移动发电等。

在膜材料制备、化学稳定性、系统设计以及产业示范等方面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积累,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科技项目10余项,入选中国科学院卢嘉锡国际团队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开发多项钯复合膜制备关键技术,透氢性能达到美国能源部DOE2015的指标,担任大连化物所张家港产研院氢气纯化中心负责人,首次建成规模化不锈钢钯复合膜示范生产线(MW级),在国内首次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重整、钯膜纯化与燃料电池的10kW系统集成测试,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实现甲醇重整制氢用于液态阳光加氢站示范(李灿院士牵头,50 kg/d),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在Chem. Eng. J及J. Mater. Chem. A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17项。全国氢能会议等做邀请报告。

田桂丽 ,工学博士,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高级工程师

报告题目:工业副产氢的氢能利用路径分析

田桂丽,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今就职于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参与了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委托的多项专题研究,包括国家发改委氢能源产业研究课题、国家工信部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研究课题等;参与了政府和企业委托的大中型规划、咨询项目四十余项。主要从事煤化工、盐化工、氢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产业规划、市场研究、技术方案、项目建议书、预可研、可研等技术咨询工作。

国产燃料电池电堆产业化进程与现状

报告嘉宾: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赖平化

氢燃料电池在工业与交通领域的应用

报告嘉宾:天津新氢动力科技有限公司CEO 陈海涛

中国西部煤化工与氢能源产业发展大会2019年10月内蒙古乌海召开

首届中国煤制氢与氢能产业大会2019年8月北京召开

关于召开“第三届中国制氢与氢能源产业发展大会”的通知

会议更多内容敬请关注下方官方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