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煤炭

把村里的事当自家事办

2017年12月,我被选派到福建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康林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今年是我驻村扶贫的第三个年头。这3年,康林村从贫困村变成了幸福村。我时常告诉自己,要把村里的事当自家事来办。在我看来,只要用心用情,像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做好帮扶工作,就一定能与群众心连心,共同战胜困难、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是重点。村里没有龙头企业,群众的生产生活就带动不起来。初到康林村,我就意识到只有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才能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

凭着一股韧劲,我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多方考察、招商引资。当得知本地企业家陈兴荣有意向带着企业从厦门迁回家乡尤溪,我与村两委干部立即邀请他到尤溪考察,深入调研。陈兴荣经过慎重考虑后表示愿意来家乡投资。2018年,总投资300万元的洋康实业公司成立,年产值达2000万元,可安排20多名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5万多元,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

有龙头企业也要有特色项目。为了更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让农民富起来,我与村两委干部开始研究制定“一村一品”丝瓜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成立福建省尤溪康之然农业发展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申请“一品一码”,便于电商销售和进入大型超市。合作社以“统筹规划、大户带动、自愿参与、自主经营”为原则,组织村民入股,受到了好评。首期规划种植丝瓜1200亩,预计总产量960万斤,总产值1440万元。计划安置群众就业300人,全村可收入1236万元。该项目建成后,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及村民生产观念与经营观念的进步,为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文化扶智,才能让村民富起来。曾经的康林村偏僻寂静。刚到村子时,我就在思考如何做好政策宣传,做好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我们建设乡村文化长廊,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还提升了乡村文化品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我们扛着大喇叭,带着村里的党员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不知不觉中,村民围坐一起打牌的现象没有了,大家在家里学起了文化知识。

这些年的工作使我深刻体会到,扶贫不是简单给钱给物,帮扶工作也不仅仅是办一两件好事、实事这么简单,关键在于贫困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化水平的提升。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高山蔬菜基地负责人陈传行,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我们的鼓励与支持下,陈传行获得村里帮助流转土地50亩,担保贷款3万元,扶贫帮扶资金补助2万元。经过种植知识培训和辛勤耕耘,2018年试种50亩高山蔬菜,年收益12万元,不仅自己成功脱贫,还招收务工群众10多人,成为康林村脱贫致富带头人。

曾经,康林村进出都得借道邻村,村道狭窄泥泞,基础设施落后,没有自来水……我们聚焦村民最关心、需求最迫切的民生项目,经过共同努力,今年康林村获得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尤溪县最美人居环境创建村荣誉。村民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意识普遍增强。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福建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康林村驻村第一书记 陈传卦 薛志伟整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江宁林雨真的小说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