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谁来当焦化工人?
“明天谁来当焦化工人? 这是焦化工人之问,更是国家制造业发展之问。”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总就业人口为7.76亿人,其中技术工人有1.65亿,约占21%,而其中高技能人才4700万人,仅占就业人口的6%。
不少工业企业普通工人存在“四低”情况: 收入低、待遇低、尊荣感低、存在感低。这些都使得年轻人不愿选择工人职业,导致技术传承断层现象严重。
明天谁来当化工工人?这是化工工人之问,更是国家制造业发展之问。
“工人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导致年轻人选择其他谋生手段,不去学技术。”
有专家表示,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重学历,轻技能; 企业重管理,轻技能。一些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对职工教育投资和技能培训力度不够,致使我国技术人才后备力量断层。
从市场供求看,近几年人才市场上,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为保持经济竞争力,中国需要的不是更多博士,而是更多技师。”这里所说的技师,指的是支撑“中国制造”的工业技师。
在我国,一个初级工成长为高级技师最快需要12年时间,而大学生毕业进入企业两三年,还不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却能晋级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的培养周期长,而现有的工人上升机制不够健全,无形中制约了一些年轻工人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现如今的90后乃至00后大专生对职业的选择更加多元,学生的就业渠道更加丰富,在选择职业时更加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喜欢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
工人职业存在社会地位不高、发展方向比较单一、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等问题,而且很多年轻人认为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安全等不是很有保障。
这些都影响了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后备力量缺乏。
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的用工缺口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高端技术人才的缺口将达到2200万。但现实情况是,一边是市场上需求强劲,一边却是技工院校招生难的尴尬现实。
2019 年 1 月 10 日,马云在阿里巴巴技术脱贫大会上表示:中国现在的大学其实不少,但中国现在缺的不是更多的大学,不是更多的研究院,不是更多的博士生,我们缺的是更多的职业技术学校。 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考大学,都考得进大学,并不是大学毕业一定有用,中国 14 亿人口需要更多的人在职业技术学校。
我国技能人才短缺已存在已久,但底层的矛盾是: 父母往往希望孩子读大学,读不上大学才去技校。这种氛围不改变,即使有好的技校也招不到优秀的学生。这些人走向社会后不能改变技校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地位,然后加重一般人对技校这个标签的负面观感。
某企业老板就曾直言不讳地说:“懂智能设备的工人还是不多,非常紧缺,有些高科技人才也不愿意进工厂车间,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还是自行培训。”
有些高科技人才也不愿意进工厂车间,扎心了.....
于是就会出现这一幕,每当企业投建一条智能生产线,能把普工需求压缩到一半,但反过来,又缺少与之匹配的高技术技工人才。
所以,当我们国家在喊着向“国家智造”进军时,背后要解决的问题,不单单是高尖端技术研发、在某些领域占领全球市场的问题,还有更加迫切和现实的,怎么培养更多的,愿意进工厂为产业升级埋头勤干的人才。
对于国家,对于技工院校院校来说,提高招生率,让越来越多适合读技校的人才愿意去读技校,也是摆在社会发展面前的迫切的事情。而要做好这样一件事情,政策、激励机制、院校的定位、人心观念的转变都要跟得上,真的是一点都不容易。
应尊重技工,工资不再与学历挂钩!
这些年来,泛文凭现象导致中国院校忙着升级,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重学术研究,轻技能操作,毕业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北京只有28%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能在4月份以前找到工作,而全国技工院校的就业率却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在制造业强国,摘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的“蓝领冠军”,所受关注及影响力一点不比体育明星差。但在我国,目前技术人才的培养依旧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正视”,高级技工短缺,技工教育体制不完善,工作苦且不被重视,我国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正经历着种种困难。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复兴,离不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优秀的技术工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理该得到全社会的更多的重视,也只有得到了更多的礼遇和尊重,中国这只重要的队伍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和进步!
我们先看看德国是怎么样对待技工的。
在德国,技工工资高于全国平均工资,技校毕业生的工资几乎普遍比大学毕业生的工资高,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远远高于普通公务员,甚至高过大学教授。
德国制造之所以如此强悍,关键是这个国家积蓄了丰厚的“工匠”资源,包括工程师、高级技工、普通技工。德国的工匠精神就是严谨、规范、一丝不苟,规定螺丝需要拧五圈,他们绝不会拧四圈半。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普通的技工,每人都有一手绝活,有的是祖上传承,但更多来自遍布德国的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甚至应用技术大学,此外德国行业协会的培训和企业内部的实地训练也非常普遍。
如何让工人愿意到工厂上班呢?
新时代呼唤擦亮工匠精神。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技术工人数量短缺和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亟须提高工人群体待遇、地位和职业荣誉感,让一线劳动者更体面,更有尊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为大国工匠送来政策春风。专家呼吁,加快完善配套措施综合施策,发挥政策的长期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让技术工人有脸面,有身份,造就更多优秀的大国工匠。
提高待遇,让技术工人共享幸福生活。提高工人待遇,无疑是解决工人后顾之忧的根本办法。解决员工的基本生活问题不仅是企业吸引力的一部分,还能让员工在生活中少费一些精力,在工作中多投入一些精力,为企业多创造效益。
很多人会有疑问: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是否会加重企业负担? 其实,技术工人是企业的财富,提高待遇会激发其创造性和开展工作的主观能动性,这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对于企业来讲,还需完善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强化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通过工人技能水平的提升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国家还需加大对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尽快出台一些扶持激励政策,以有效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实际收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使其没有后顾之忧。
晋升激励,让技术工人有发展预期。改变工人的境遇,还需加快完善配套措施综合施策,发挥政策的长期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当前,应加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技术工人。
如何拓宽工人的发展空间?企业亟待建立技能员工晋升体系,探索建立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首席技师到技术专家的职工职业等级评聘体系和薪酬体系。
由此,职业教育招生难就将被破解,一个尊重技工、争当技工的氛围才能逐渐形成。
营造氛围,让技术工人感受职业荣光。在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办公楼会议室里有一面“一线员工笑脸墙”,数百幅照片记录了项目一线建筑工人工作、生活的平凡瞬间。国交建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说:“我们的工程都是工人们一点点完成的。这些努力一般不会有人特别注意到,但我们一定要记录下来,同时也让工人们感受到这个单位、这个社会对他们的尊重。 有尊严的工人,才能干好工程。
孔建伟从事焊工已经几十年,从一名普通的焊工一步步成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的全国技术能手。他说: 工人职业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是激发工人创造性的精神动力。
所以,要不断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使技术工人获得更多职业荣誉感,不断提高技术工人社会地位。
- 标签:椎名由奈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从巧克力到化妆品,都离不开的这种原材料,价格涨至10年最高!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分别是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大的棕榈油生产国,然而,疫情使得这两个国家的棕…
- 6月16日财经早餐
- 2563张罚单彰显严监管态势不变
- 进一步释放在线消费潜力
- 又到年中议息周 美联储将怎样扇动“翅膀”?
- 日本将对苹果、谷歌展开调查
- 这个近300亿元的大项目,你参与了吗?
- 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湖北十堰燃气爆炸事故
- 6月15日财经早餐
- 不断开拓上合组织发展新局面
- 家家都有的这种废旧物品,想扔还得花钱!“代扔”服务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