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煤化

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中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建议

  传统煤化工行业(包括焦化、合成氨、电石和甲醇)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品广泛用于农业、钢铁、轻工和建材等相关产业,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保障人民生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传统煤化工产品生产规模均居世界第一,合成氨、甲醇、电石和焦炭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2%、28%、93%和58%。传统煤化工产品处于阶段性供大于求状态,产能均有一定的过剩,主要是结构性过剩。

  现代煤化工行业(包括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和煤制乙二醇等)则处于示范发展阶段,一批示范项目将于二三年内建成投产。目前,我国新型煤化工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煤化工技术正在产业化示范之中。现代煤化工产品主要是替代石油产品,潜在市场容量大,同时作为国家战略性能源储备的重要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受制于成本因素,产品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

  根据国家发改委在2006年制定的《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内容,要求2015年和2020年,煤制油规划年产分别为1000万吨和3000万吨;煤烯烃的规划是,在上述时间点上年产分别为500万吨和800万吨,占烯烃总量比例分别为9%和11%。按照已编制完成的《甲醇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国甲醇总产能将控制在5000万吨,甲醇企业数量控制在150家以内,建成20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甲醇企业集团。其中,大型企业甲醇产能比例占75%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十二五”期间,将淘汰甲醇落后产能300万-500万吨。

  近几年,全国各地煤化工产业项目纷纷启动建设,在国家产业规划引导和地方规划布局下,已经基本形成了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等比较突出的产业集聚区域,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上下游配套的完善,能够加快形成规模化、多联产和一体化的煤化工产业集群。

  新型煤化工是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产物,采用高新技术及优化集成,以清洁能源为主要产品。其优点是:能建设大型企业和产业基地,形成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及基地群;能有效利用煤炭资源,实现不同质量煤炭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能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环境友好。但新型煤化工也有耗水量大、建设资金投入多、技术及工程管理水平要求高等特点。

  近年来,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迅速,如我国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相关项目进入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运行阶段。由于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高,风险大,还需要在示范工程投产后,稳定运行一个时期,进行全面总结,评价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确定资源消耗指标、考核经济效益,并在高煤油价差的情况下,才能研究推广应用。

  低碳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我国是一个富煤,而油、气相对较少的国家,在低碳发展、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煤炭清洁利用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通过捕集封存或再利用的方式减少煤化工产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正在得到我国煤化工行业的重视。

  当前,我国煤炭仍然占有70%的能源供应份额。未来煤炭资源的利用方式发展的主要产品是实现对传统石油化工的补充或替代。随着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基于低碳排放的现代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二氧化碳减排也日益受到重视。2009年,中国政府公布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降低40%-45%。因此,构建基于煤气化的现代煤基能源化工体系,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应当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战略选择。

  我国低阶煤储量丰富,低阶煤蕴藏量占煤炭储量的50%左右,产量占目前总量的30%,除了储量丰富外,低阶煤还具有分布广,价格低等优势。低阶煤的技术开发和利用逐渐受到研发机构和企业关注。关于低阶煤的技术研发工作已经开展。2011年初,国家科技部启动973项目“褐煤洁净高效转化的催化与化学工程基础”,该项目围绕褐煤的清洁高效转化,通过若干技术的集成优化,有望突破褐煤大规模高效利用的技术瓶颈,丰富褐煤高效利用的化学基础理论,弥补我国一次能源的不足,延伸甲醇产业链,为消化我国业已形成的大量甲醇产能提供技术基础。同时,低阶煤清洁高效梯级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也被列入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正在继续完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

  总体来看,我国低阶煤提质及高效利用技术虽然仍处于试验研究和工业化初始应用阶段,但其技术开发工作逐渐得到研究机构和企业重视,低阶煤利用技术研发成果的问世将快速推动我国对低阶煤资源利用的进程。

  依据国家出台的煤化工相关产业政策和“十二五”国家关于煤炭深加工升级示范项目建设要求,编制煤化工专项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淘汰目标,合理适度发展煤化工。综合运用产业政策、用地指标、环境容量和资源配置等手段,选择适宜本地发展的煤化工产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延伸产业链带动一批中小企业进入,形成上下游紧密结合的煤化工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提高地区现有煤化工产业的加工深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重点整合区域内煤化工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和资源产出率。进一步延伸产品链,加大精细煤化工技术的研发,不断丰富煤化工产品,拓展煤化工产品领域,控制低端产品产能规模、适度发展化肥等产品,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高端化工产品与新材料,占领产业高端,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品,增强地区煤化工产业竞争力。

  充分考虑地区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总体水资源规划为指导,定位地区煤化工产业发展方向,以充分利用地表水求发展,把保护水资源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前置地位,新建、改建、扩建的煤化工项目,未通过论证评估的,不得批准取水,不得安排用水计划,不得开工建设。同时,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承受容量,坚持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资源合理配置,做到煤化工产业“三废”排放的最小化。

  进一步加强银企合作,争取信贷支持,确保重点煤化工项目的建设资金。重点支持煤化工企业通过股票、企业债券及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创新招商模式,加大招商力度,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煤化工项目,推动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紧抓煤炭资源兼并重组,加快研究小型煤矿企业退出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新型煤化工产业投入。

  加大宣传力度,立足全球和国内市场,培育本地特色产品,创立名优产品,壮大龙头企业,抢占国内外市场。在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制定相应优惠政策,给予正面积极引导。在运输方面积极协调运力,保障煤化工产品的外运,同时限制原煤的开采外运,保证本地煤化工企业的原煤供应,倡导煤炭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

  未来我国煤化工行业应坚持规模化、大型化、一体化、基地化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加速行业龙头企业带动,进一步延长煤化工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企业层次、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我国煤化工行业从工业消费品向生活消费品转化,通过拓展加工深度,提高产品、产业的附加价值,突破煤化工行业发展瓶颈,逐步实现煤化工产业从“资源依赖型”到“资源效益型”,再到最终实现“资源生态型”的转变。

  加强资源循环和能量梯级使用,积极构建开放式产业链,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实现煤化工与建材、石油天然气开采、煤层气开采、化工、农业、食品等行业之间的循环利用。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工艺,降低废弃物产出率,加强“三废”治理和循环利用,实现“三废”无害化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煤化工企业社会责任感、着力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依靠煤液化、煤基甲醇和二甲醚、煤炭焦化等煤化工技术,在单位工艺(如有煤气化和气体净化)、中间产物(如合成气、氢气)、目标产品等方面的互补性。将不同的工艺(包括产品再加工,如甲醇制取醋酸等)进行优化组合实现多联产,并与尾气发电、废渣利用等形成综合联产,降低项目建设投资风险及目标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提高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性和抗风险能力。

  针对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煤炭相对过剩的现状,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积极发展煤制油产业。优先开发现有“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产品以及国内需求量较大的石油化工产品的替代品。同时,加强煤制油与石油、天然气加工项目优化组合,实现原料互补、产品优化整合、公用系统共享,提高产出、降低投资成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煤化工发展的现状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