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科学产能助推实现“煤炭梦”
2016年12月22日,在我国煤炭工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积极发展先进产能。
可以说,“去产能”仍是未来一段时间煤炭行业的主要任务。但是,如何“去产能”却是一大难题。“大家都说自己不是落后产能,该去谁呢?”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恰逢此时,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设立并承担研究任务的课题《中国煤炭科学产能评测研究》提出了一套科学产能评测体系,连续两年发布我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排行榜,2017年评测矿井数量 406家,这些矿井合计生产能力12.3亿吨,约占2016年全国原煤产量的36%
“去产能不是不要产能,而是发展科学产能。”项目牵头人、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告诉《科学新闻》,课题组以安全、高效、绿色为标准提出的科学产能指标体系,是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产能的科学指标,对于去产能的实际操作恰逢其时。
煤炭又被称为“黑金”。这是由于煤是古代的有机物主要是植物的遗体经过生物及化学的变质作用而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才能形成,其过程往往需要千百万年。
而在中国,煤炭的“黑金”形象主要源于其暴利、事故多、污染环境的负面形象。尤其是在2012年全国煤炭行业遭遇“严冬”之后,其“一蹶不振”的形象深入人心,甚至成为最近某热播电视剧中的重要情节。
然而,自2012年以来市场的严重不景气并没有遏制我国煤炭行业过剩的产能。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煤炭产量、价格、投资全面下滑,企业利润额同比下降高达61.2%,但库存却持续高企。年末,全社会存煤已持续48个月超过3亿吨,而煤企存煤仍在增加,全年增长了16.7%。
究其原因,2006年以来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44万亿元,累计新增产能30亿吨,新增产能的集中释放期尚未结束。
从2003年中国走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经济保持高速增长,GDP年均增长10%左右,这其中离不开煤炭的贡献。作为我国的主导能源,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一度超过70%。但是,长期以来缺少长远的宏观战略,使得煤炭行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产能过剩的困境。
2016年2月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去产能”是煤炭行业的主要任务。
到了年底,《规划》的出台又提出了“十三五”去产能的具体目标:化解淘汰过剩落后产能8亿吨/年左右,通过减量置换和优化布局增加先进产能5亿吨/年左右,到2020年,煤炭产量39亿吨;煤炭生产结构优化,煤矿数量控制在6000处左右,120万吨/年及以上大型煤矿产量占80%以上,30万吨/年及以下小型煤矿产量占10%以下;煤炭生产开发进一步向大型煤炭基地集中,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95%以上,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煤炭企业数量3000家以内,5000万吨级以上大型企业产量占60%以上。
随着我国进入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历史新时期,严控煤炭产能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行业重点。
纵观2016年全年,在国家部委出台的一系列去产能相关政策的带动下,行业化解、淘汰过剩产能成效明显。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23个省(区、市)和两家中央企业公布2016年关闭退出煤矿名单,共涉及煤矿1688个,退出产能约2.9亿吨。退出产能主要分布于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安全生产条件落后、开采年限较长、煤质较差、交通不便、人口相对稀少和分散的地区。西南地区去产能占全国去产能总量的41%。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33.64亿吨,同比下降9.4%。全国煤炭供需形势由严重供大于求逐渐转为供需基本平衡。
库存方面,2016年全社会存煤在连续四年增加后首次出现下降,煤炭价格也理性回归,行业效益回升。2016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178.5亿元,同比下降1.6%,实现利润总额1090.9亿元,同比增长223.6%。
2016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现阶段性变化,煤炭需求继续下降。2016年全国煤炭消费在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同比继续下降1.3%。电力、钢铁等主要行业耗煤同比仍然下降。
据《科学新闻》记者了解,由于前几年累计亏损较多,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弥补前几年的巨大亏损还需要时间。特别是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还有相当多的煤矿欠发职工工资、养老保险金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总体看,当前煤炭需求基本面并未发生明显改变,煤炭经济平稳运行尚缺乏坚实基础。
谢和平表示,科学产能评价对于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动煤炭企业实现脱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反映煤炭行业、企业发展科学化水平能力即先进产能的重要平台;能够引领行业实现安全、高效、绿色的科学开采的目标;成为提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也是当前煤炭先进产能的核心内涵,是国家制定煤炭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参考。
“煤炭科学产能”这一理念最早是2011年以谢和平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是指在具有保证一定时期内持续开发的储量前提下,用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科学开采技术方法将煤炭资源最大限度采出的生产能力。科学产能要求“资源、人力、科技与装备”都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和标准,是煤炭企业综合能力的体现。
早在201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就提出了有关绿色开采理念;2011年,谢和平、钱鸣高、彭苏萍、胡省三等人在《煤炭科学产能及发展战略初探》一文中,针对我国煤炭产能的主要特点及问题,首次提出了煤炭科学产能的概念;2012年,谢和平、王金华、申宝宏、刘见中等人在《煤炭开采新理念科学开采与科学产能》一文中,提出并详细论述了煤炭科学产能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标准;2015年,谢和平、王金华等人在中国工程院“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中,系统构筑了“中国煤炭科学产能”创新性的理论和实施战略,该项目也获得了2015年度中国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
谢和平告诉记者,煤炭科学产能主要包括生产安全度、生产绿色度及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三方面内容。课题组研究制定出了涵盖安全、绿色、高效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安全指标由“生产安全”和“职业健康”两个一级指标构成,细分为百万吨死亡率、较大以上安全事故、职业健康检查及职业危害因素达标率4个二级指标;煤炭绿色开采评价指标包含反映资源节约的采区回采率,反映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的煤矸石、矿井水和瓦斯利用率,以及反映矿山节能环保程度的吨煤开采综合能耗和塌陷土地治理率6个评价指标组成;高效指标针对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设立,包括采煤、掘进机械化程度、原煤工效和矿井综合单产4个评价指标。
谢和平表示,开展科学产能评价,有助于摸清我国煤矿企业的产能状况,为当前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科学决策、实施煤矿企业关停并转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也可以有效促进煤矿企业不断优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对于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以及行业的长远规划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16年5月17日,《中国煤炭科学产能评测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评价了我国105家矿井的科学产能,首度进行了我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的年度排名。2017年6月4日,第二次排行榜发布,参评矿井增加到406家,评测结果显示85%的矿井符合科学产能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神华集团连续两年拔得头筹,代表了我国煤炭开采的最高水平。
在这406家煤矿中,晋陕蒙宁甘区矿井最多,达到194家,占比47.78%;华东区矿井156家,占比38.42%;华南区矿井43家;新青区矿井12家;而由于煤炭工业衰退等因素,东北区矿井仅1家进入评测。
评测结果显示,上述406家煤矿的生产安全程度总体较好。共有383家矿井的百万吨死亡率为0,占比93.87%;职业健康体检率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达标率分别为98.44%和96.19%,387家矿井生产安全度超过安全指标基础分值,占比92.38%。其中,出现安全事故的矿井主要发生在华南区和华东区,一家矿井发生了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其排名也滑落至最后一名。
在生产绿色指标方面,调研数据显示,406家煤矿采区回采率(厚、中厚、薄煤层)分别为80.68%、85.84%和89.89%,煤矸石利用率77.16%,矿井水利用率80.33%,抽采瓦斯利用率为39.22%,塌陷土地治理率平均87.4%,356家矿井得分高于绿色指标基础分,占比87.5%。综合来看,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进行,各项绿色开采指标总体较好,但瓦斯抽采利用率与科学产能基础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在生产效率指标方面,调研数据显示,上述406家煤矿的采煤机械化程度为96.06%,掘进机械化程度为88.12%,287家矿井科学产能生产效率得分高于效率指标的基础分,占比71%。总体上看,采掘机械化程度总体较好,但由于受煤层赋存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矿井之间差距较为悬殊。
总体来看,406家矿井的生产安全程度总体最好,绿色程度相对次之,而生产效率则根据资源开采条件呈现出很大程度的分化;从五大产煤区矿井的科学产能得分比较来看,晋陕蒙宁甘区矿井的单项及综合平均得分最高,华东、华南区煤矿相对较差,这是由我国煤炭资源的赋存与开采条件决定的;按照矿井生产能力1000万吨以上、500~1000万吨、120~500吨以及120万吨以下划分,千万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矿单项及综合指标平均得分均为最好,而中小型煤矿的科学产能综合得分最低,充分指明了整合淘汰落后产能的技术方向。
谢和平指出,由此可见,科学产能指标体系完全可以反映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绿色、高效等方面的总体状况,是判断鉴别煤炭企业产能优劣非常有效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尤其在当前煤炭产能严重过剩、落后产能实施退出机制的情况下,科学产能大有可为。
同2016年的评测报告相比,本次测评样本数量提高了约3倍,测评矿井的累计生产能力达到12.3亿吨,约占2016年全国原煤产量的36%。
具体来看,科学产能的比重逐步提高,特别是安全绿色开采方面的指标数据明显向好,2017年塌陷土地治理率、原煤生产综合能耗、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和抽采瓦斯利用率都有显著提升,但是矿井水利用率和采区回采率呈现出一定水平下降;在高效指标方面,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但是生产效率有所降低。这表明,除比较样本不同外,限产因素或是一个重要方面。
谢和平认为,测评矿井数量和矿井产能的大幅提高,一方面表明了本次公开发布成果的代表性、科学性与说服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煤炭科学产能的社会认知度、认可度在逐步提高。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嘉琨表示,科学产能以科技创新引领,不仅加快了煤炭行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变,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煤炭行业的形象;同时,科学产能评测系统提醒管理者注重先进的开采理念。他表示,煤炭开采最重要的要素是按科学规律开采,因此,要实现科学产能,还要提高管理者的整体素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周世宁也深深体会到,煤矿科学发展,除了技术装备的进步,还需要管理思想的进步,两者缺一不可。
“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结构性改革很重要就是钢铁煤炭去产能,但是谁也不愿意被去产能。课题组提出的这三个指标很科学,是三个重要抓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蔡美峰直言。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则提出,煤炭科学产能排行榜对推动行业发展有三大作用,第一,引领我国煤炭工业转型,展示最先进的方向;第二,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国际形象,通过排在前列的企业展示出我国不仅是产煤大国,也是产煤强国;第三,为行业供给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提供标杆和参照。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总经理王安表示认同。他指出,科学产能为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提供了依据,为行业健康、安全、高效发展提供了导向。他建议由各部委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将科学产能上升为行业标准。
针对大家普遍希望将煤炭科学产能评测上升到行业标准的希望,煤炭战略研究规划院院长申宝宏向《科学新闻》回应称,课题组将坚持推进中国煤炭企业科学产能排行榜的学术价值,从而引领企业自我发展和约束,而非动用行政力量。“如果所有企业都能主动加入我们的排行榜,那科学产能就真正有了行业影响力。”他说。
对于包揽排行榜前列的成绩,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副总经理、总信息师韩建国表示,有些矿区的机械化程度已经达到了100%,缺少进步的空间,希望加上信息化程度这一指标。
对此,申宝宏认为是很好的建议。他说,煤炭科学产能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将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因此,科学产能评价指标也是动态和开放的,将会不定期调整。
“矿山都有生长期、成年期和衰退期,资源型城市回避不了资源枯竭的一天,但通过合理安排可以延长寿命,因此煤矿企业必须考虑细水长流,政府更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申宝宏说。
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的通病是盲目扩大产能,吃了子孙后代的饭。对此,申宝宏认为,企业是逐利的,政府应该加强引导,根据当地地质条件和储量条件制定地区产量标准。
“现在有些企业的短期效益太严重,把能开采上百年的矿山用30年采完了,实际上投入产出非常不划算。”申宝宏说,这正是国家限制产能的重要意图,也是制定煤炭科学产能的重要意图引导科学开采,延长矿山寿命。
对于关闭矿山的出路问题,申宝宏表示,可开发井下巷道作为疗养、挖掘地下热能等等。况且,从地质储量来说,废弃矿山实际开发的储量不足50%,今后可以考虑通过高技术手段在地面开采深部的50%储量。
“我国的现实国情是,如果现在大幅降低煤炭产能,其他产能暂时还顶不上。因此必须通过科学产能指标引导、倒逼企业加大投入,减少不安全不绿色非机械化的开采。最终减少落后产能,发展可持续的产能。”申宝宏说。
他建议我国尽快建立转轨资金,为矿山今后的衰退做铺垫。同时给煤矿工人提供一定后续的生活保障,如进行业务培训,使之有能力转入其他行业。申宝宏表示,这两项在国外都有先例可循。
对于形势紧迫的能源,申宝宏表示:“煤炭行业要提高自身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生产力再不进步不是别人来,而是自己就要了。”
据悉,煤炭行业如今已经发生了用工荒年轻人不来,高学历人才不进。申宝宏设想,未来煤炭如果全部实现地面操作、地下开采,煤矿工人只需要潇洒地操作计算机即可,不愁没人可用;同时,如果煤矿都达到科学产能,用工人数降低,效率提高,待遇水平也会相应提高;再者,可以通过专业的生产服务公司运营,减少煤矿固定用工,也是发展方向之一。
能源是工业的血脉和人们生活的基础保障,能源的经济、稳定、洁净供应关系到经济发展和。在我国当前经济增速换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新常态下,推动能源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我国的能源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化,二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低成本、可持续开发利用并替代传统能源。
不过,谢和平指出,纵观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历次能源更替,能源不是突变的,而是渐进式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同国家能源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用能成本的承受能力不同,能源更替的起始点和速度也会不同。
谢和平告诉记者,必须客观认识我国包括煤炭在内的传统化石能源的清洁化潜力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能的发展空间,合理预测和布局不同能源生产和消费规模,既要避免严重过剩,又必须避免短期供应紧缺。同时,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长期以来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必须从历史的角度考虑煤炭行业的贡献。
“我特别要强调,科学产能的实现是不容易的,需要高新技术来支撑,需要现代化的规范管理来保障,需要全行业干部职工奋发精神、艰苦努力来实现;同时,需要政府的政策与财政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认知和认同。”谢和平指出,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逐步增大,深部煤炭资源的绿色安全高效智能开发成为未来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面临严峻挑战。
申宝宏也表示,我国仍然还有50%的煤炭资源在1500~2000米以下的深部,煤炭可采储量依然丰富。
谢和平提出了我国煤炭工业未来的远景图:20202030年,建成超低生态损害与超低排放的机械化、信息化煤炭开发利用体系,进入井下少人、接近天然气排放水平的煤炭工业3.0时代,煤矿井下空间得到初步利用;20302040年,建成近零生态损害与近零排放的智能化、多元煤炭开发利用体系,进入井下无人、接近清洁能源排放水平的煤炭工业4.0时代,煤矿井下空间得到有效利用;20402050年,建成煤基多元、开放、协同、绿色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基地,进入井下无人、地上无煤、纯清洁能源的煤炭工业5.0时代,煤矿井下空间资源与城镇化发展协同开发利用。
为了实现这样的“煤炭梦”,谢和平提出,我国要在深地煤炭资源开发领域成为国际上的“领跑者”,释放出深部科学产能,就必须要颠覆现有的煤炭开发理论与技术,实现煤炭资源从固态开发向流态开发的根本转变,实现煤炭开发方式的,实现对深地固态资源的采选冶充一体化,煤电气热的原位实时的一体化开发,颠覆传统的固态资源开发的开采模式、运输模式和利用模式;引领矿产资源开采技术,实现固态矿产资源开采深度上的突破,为我国可采资源总量翻一番提供技术支撑。
“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努力,煤炭科学产能理论体系不仅可以作为今后新建矿井准入以及煤矿关停并转的依据,更能引导、促进以及倒逼煤炭的理念、技术和体制,走上绿色开采与洁净利用的道路,煤炭行业真正实现:以科学产能为理念,以科学开采为手段,建立安全、高效、绿色、经济等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的现代化煤炭工业生产体系,真正以煤炭科学开采的科学产能来支撑和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源需求。”谢和平说。■
- 标签:煤的变质作用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煤炭检测化验室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煤炭检测化验室建设整体解决方案,随着新能源的普及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在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的大前提下,全国的煤炭需求的增…
- 氯甲基甲醚外泄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 2021年全国及各省市煤化工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 山东省煤化工行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经验推广现场交流会在聊城召开
- 2021-2027年中国煤化工市场深度调查与市场全景评估报告
- 多肉植物喜欢什么样的土?选对土让肉肉更好!船长80土值得拥有
- 山西要求全省生产建设煤矿增设完善视频监控
- 100多米厚的煤层到底怎么形成的?远古地球存在如此多植物吗?
- 进口煤成为国内煤炭紧缺时期重要替代品
- 卓创资讯:7月17日每日简报
- 高岭土的超细粉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