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非遗】精华方寸间 咫尺匠心难——永昌手工地毯的前世今生
非遗是一种生活方式,承载中国价值、凝聚中国精神。在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中,非遗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衣食住行到文化健康,处处都有非遗的印记。
永昌手工地毯制作技艺
永昌手工地毯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传统手工艺品,主要分布在永昌县城关镇、焦家庄镇和水源镇。这里的匠人们依托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制作工艺,采用天然植物染色,民间手工工艺编织,制作出的地毯图案优美古朴、品质高雅、面如锦缎、花似浮雕,不仅实用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前世今生
早在民国时期永昌就有四家生产地毯的作坊,当时主要生产一些马褥子,产品质量低,没有销路。解放后,县上将这些小作坊进行了合并,成立了永昌国营地毯厂。
1974年,县手工业管理局在县针织厂筹建出口仿古地毯生产线,购买了织毯机梁、染色机、洗毯机、脱水机等设备,并派8人前往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地毯厂学习,并邀请右旗地毯厂专业技术人员到厂指导。
经过1年的努力,从染色、绘图、编制到后期的平毯、剪花、修整、洗毯,每一个流程都培养出了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并自行创造出了“100道”高档纯羊毛地毯制作工艺,创作设计出的仿古、欧式地毯以及以敦煌壁画为主题的挂毯,得到了客户的赞誉和青睐,从此永昌地毯的品牌也蜚声中外。
说到永昌地毯,永昌县骊靬地毯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毛著栋,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角色。
毛著栋,一个土生土长的永昌人。1992年,他被招入永昌县地毯厂,从师傅那里学会了染线、配色、织毯、平毯、洗毯、绘图、剪花、整修等全套地毯编织技艺。一开始,毛著栋只是将编织地毯作为养家糊口的活计,慢慢地,他开始琢磨设计花型、图案。凭着对编织地毯的热情,毛著栋从一个普通的地毯工逐步成长为技能超群的“织毯匠”。2011年,永昌县地毯厂面临倒闭,毛著栋不忍心让这传统的手工技艺失传,便拿出全部积蓄接手了县地毯厂,留住了厂里的织毯工人。2013年,厂子效益渐渐有所好转,为了让地毯厂更好地发展,毛著栋注册成立了永昌县骊靬地毯有限责任公司,开始自己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地毯。
通过多年的努力,2013年“永昌手工地毯制作技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8月,“永昌手工地毯制作技艺”又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毛著栋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永昌手工地毯制作技艺”第一传承人。公司被授予文化集市生产基地、甘肃省陇原巧手示范基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等称号,为永昌手工地毯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用兼艺术的永昌手工地毯
制造技艺
永昌手工地毯采用青藏高原特有的土种绵羊羊毛为原料,采用天然植物染色,在传统手工编织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剪花等装饰工艺手法,用梅、兰、竹、菊等上百种传统图案,配以各种边饰、奎心、珠边,使整块地毯显得富丽堂皇,高贵典雅。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及东南亚世界各国,曾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名牌产品。
从一撮绒毛到一张地毯
纺纱、绘图、染色、挂线、编织、平洗、剪修
数十道手工制作工序
一丝一线皆匠心,巧手编制软黄金
手工的质感和温度,机器又怎么能懂?
纺纱
绘图
染色
挂线
编织
平毯
洗毯
剪花
别看一块块地毯不大,织毯工序极其繁杂,做成这样一块完整、美观、色泽艳丽的地毯,少则需要三到四个月。正是这些拥有手工地毯技艺的永昌人,通过他们这种吃苦耐劳、耐心细致,才使得永昌的传统织毯工艺得以保存、传承和发展。
创新发展
近年来,永昌县骊靬地毯有限责任公司以“创意、创新、创造”为引领突出地域特色,打造出富有当地特色的非遗文化品牌产品。在保留原有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绘图、配色等工艺,并将金昌独有的“紫金花城·浪漫金昌”和“骊靬文化”以及丝绸之路地域特色主题引入手工地毯的制作中,制作出了许多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
2018年赠予金昌市博物馆传统手工地毯织毯机壹件(套),作品现已被金昌市博物馆永久收藏。
“永昌骊靬·纯手工羊毛地毯”——《古香古色的战车》获得国家专利,其产品辕迹分明,马首高昂,四踢奋进,有天马行空,流云彩飘的动感,古朴而厚重,疏密而透气,特色十分突出。
此外,永昌县骊靬地毯有限责任公司还积极“走出去”,参加国内外广交会、文博会、旅游商品展销会、兰洽会、藏毯交易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敦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陇原巧手”展览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外展会等三十多次,并且通过网络直播等形式不断扩大销售渠道,使永昌手工地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永昌手工地毯非遗传承人毛著栋走进网红直播间
一块块精美绝伦的地毯是手工艺人血与汗的结晶,是他们对传统工艺的创新和凝练,毛著栋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和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不仅将这门技艺传承保护下来,更是通过他的创新,将普通的文化元素与艺术鉴赏、工艺美化升华为聚美感与艺术、收藏与传承相结合的历史精品。不懈的努力终究结出累累硕果,各种荣誉的获得体现出他的人生价值。
匠心之醇,织物之美
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记忆
而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态传承
看得见的器物
看不见的文化
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
……
图文:张金霞
编辑:郑欣
责编:刘翠梅 康津
- 标签: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煤炭检测化验室建设整体解决方案
煤炭检测化验室建设整体解决方案,随着新能源的普及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在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的大前提下,全国的煤炭需求的增…
- 氯甲基甲醚外泄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 2021年全国及各省市煤化工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 山东省煤化工行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经验推广现场交流会在聊城召开
- 2021-2027年中国煤化工市场深度调查与市场全景评估报告
- 多肉植物喜欢什么样的土?选对土让肉肉更好!船长80土值得拥有
- 山西要求全省生产建设煤矿增设完善视频监控
- 100多米厚的煤层到底怎么形成的?远古地球存在如此多植物吗?
- 进口煤成为国内煤炭紧缺时期重要替代品
- 卓创资讯:7月17日每日简报
- 高岭土的超细粉碎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