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内十大惨烈的煤矿事故——山西大同老白洞煤尘爆炸(二)
我国幅员辽阔,矿产地质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储量位居世界第三,是名副其实的产煤大国。在建国初期,国内各项物资紧缺的情况下,煤炭资源不仅可以燃烧、供暖,更是冶炼钢铁等金属与有色金属的必备基础原料之一。于是在“”时期,众多煤炭资源被开发利用,受当时机械化程度的制约,以增加入井采掘人数换取煤炭高产的方式在全国推广开来。但是安全设施的缺乏与安全技术措施的不完善,以及矿工缺乏安全隐患意识的思想,最终导致全国煤矿发生多起特别重大事故。
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产煤基地,煤炭主要形成于石炭二叠纪与侏罗纪,按照区域划分为六大煤田与八大煤产地,其中大同煤田就属于六大煤田之一。
老白洞矿属于大同矿务局属下的八大矿之一,最初设计能力为90万吨/年,在1957-1959年煤炭产量逐年攀升,分别达到50万吨、80万吨、120万吨,而1960年计划产煤量为152万吨。按照现在的规定,妥妥的属于三超之一,超能力生产,属重大隐患。
老白洞煤矿采取三班与四班倒交叉混合工作制,与现在的工作制度略有不同,他们是8时—14时—20时—2时,如此循环。
1960年5月9日13时45分左右,随着一声巨大的爆炸声,老白洞煤矿15号井口喷出强烈的火焰与浓烟,冲击波将井口井架与打点房内的物品冲击的七零八落,工作室内顿时燃烧起了熊熊烈火。
由于当时正处于交期间,8时下班的同志尚未升井,而14时需要工作的同志已经或正在入井期间,所以发生爆炸时,井下人员属于最多的时候。而当时仍有在井口准备入井的中班人员,被井口喷出的冲击波所波及,直接给掀翻在一边。
这次爆炸直接造成井下供电系统瘫痪,井上配电站掉闸,而负责给井下供应新鲜风流的风机也停止了工作。井下爆炸处矿车被冲击波推翻、翻煤罐笼直接被炸飞、在附近工作的几名矿工则直接被冲击波冲至几十米外全身起火遇难。井下其他地点,在风桥上的九名职工在冲击波冲击下因风桥塌落摔倒遇难,附近的井底车场造成大面积冒顶,造成下面职工被砸遇难。另外,因该地点煤尘爆炸引起另一回采工作面的煤尘与瓦斯混合性爆炸,35名矿工在爆炸中遇难。
事故发生后,井下因第一次煤尘爆炸而引起后续煤尘与瓦斯混合爆炸,同时在井底车场附近产生了大面积的着火区。
由于爆炸停电造成风机停止运转,井下供风系统陷入瘫痪,仅仅靠自然风压通风显然远远不足以实现给井下工作人员提供新鲜空气、排出井下污浊、有毒有害气体的目的。而爆炸中心的井底车场,又是地面给井下供风的第一站必经之路,在没有供风的情况下,爆炸、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顺巷道逸散至各个采掘工作面与各个工作地点。
在爆炸时空气与煤尘和其他有毒有害气体反应不充分、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下,经化学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气体成为了井下矿工的致命杀手,而由于井下风机停运造成地面新鲜空气无法输送井下,是造成井下矿工窒息的另一原因。
事故发生的当天下午16时30分,大同地方党政领导与大同矿务局局长率领矿山救护队、医院救护组紧急赶到现场,后续其他矿区的救护队员、医院精干力量、解放军官兵等救援队伍陆续赶到老白洞矿区。
发生爆炸事故后,恢复通风是关键,也是抢救开始的第一步,没有风源,就没有氧气,任何人都无法存活。
由于爆炸地点在井底车场,如果采用正向压风的方式,无疑是把火势往矿井深处推,把有毒有害气体往矿井深处其他工作面排。所以必须采用反向的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一方面可以从其他未受爆炸影响的井筒进入新鲜风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就近将井底车场的火势控制,并把因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及时抽出矿井。
17时15分主要通风机开始运转,尝试解救井底车场的遇险人员。在地面临时指挥部共同决策后,计划派两支救护队伍共计200人,按计划首先在井底安全位置建立井下临时救援指挥中心,再派遣救护队员对井下各头面,各工作地点及时开展搜救工作。
救护人员入井到达井底车场后,发现火势较大,浓烟滚滚,有毒有害气体较多,根本无法控制火势,何谈救援?根据救援的重要原则,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救援,救护队员自身生命安全都无法确保,如何开展救援工作?
而另一边,在使用抽出式风机后的进风井,同时派了两个救护小队下井进行救援工作,该两个救护小队由于在进风井下去,距离爆炸中心较远,进展较为顺利,到10日0时左右,共紧急抢救出104名矿工,
5月17日,在井下所有地点全部搜索之后,确认没有其他生还者可能性的前提下,对老白洞煤矿采取隔绝灭火法,封堵了所有的进、回风井口,并向内灌浆加强封堵墙的密闭性。
至此,大同老白洞煤矿所有搜救工作实施完毕。最终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时井下902人,遇难682人。
在事故发生后,经过十个月的事故调查分析,确认是一起架线电机车产生火花为诱因,引起煤尘爆炸,导致井下其他地方发生二次煤尘与瓦斯混合爆炸的事故。
在后期勘察过程中,井下架线台,有一台下落不明。很大可能是当时架线电机车在途经翻罐笼时,遇到翻罐笼处的可燃性煤尘,而架线电机车上部电线度左右的火花,于是发生了煤尘爆炸,电机车被炸的七零八散。
由于翻罐笼处所采煤炭需经此处翻转运输,而该地点又没有设置洒水除尘装置,这样就导致该地点煤尘严重超标。据未入井人员叙述,在该处100瓦的电灯泡在3米外就只能看到一个黄点。老白洞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的情况下,又具备引火高温,充足的氧气,于是煤尘爆炸一触即发。
第三:矿工的自救知识不足,没有进行煤尘爆炸、火灾的现场演练,导致发生爆炸后不知如何自救互救,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最后:逝者已逝,生者如斯。愿前人的惨痛经历能够给我们带来教训与启发,提醒我们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理念,督促我们加快煤矿机械化进程,提升煤矿开采煤炭的科学技术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 标签:煤矿事故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