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直播
2018年9月以来,我省开展了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全面查清了全省国土利用状况,取得重大成果。今天,我们邀请副省长曾赞荣先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厅长宇向东先生,省统计局副局长陈汉臻先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级干部赵培金先生,发布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总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调配合下,在全省各级调查机构和调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历经3年多时间,按期完成了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国土利用状况和资源家底,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土调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每10年进行一次。2018年9月,国务院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启动调查工作,我省工作也全面展开。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并专门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进行部署安排。为推动调查工作顺利开展,省、市、县政府均成立了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共有1.8万名调查人员参与,全面查清了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的全省国土利用状况,建立了省、市、县国土调查数据库。
我省调查成果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省委会会议审定通过后,省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省统计局印发了《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耕地9692.80万亩,园地1893.56万亩,林地3908.02万亩,草地352.83万亩,湿地369.37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209.72万亩,交通运输用地669.61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988.03万亩。更详细数据可查看《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一是调查内容更加丰富。“三调”立足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将以往的“土地”调查调整为“国土”调查,查清了各类国土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边界。“三调”统一了陆海分界、明晰了林草分类标准、细化了城镇村建设用地分类,并将“湿地”列为一级地类。调查还把耕地变为其他农用地的情况,按恢复耕种的难易程度进行了区分和标注。
二是调查数据更加精准。调查数据真实准确是“三调”的生命线。“三调”在遥感、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常规调查技术基础上,集成了云计算、无人机等新技术,全面采用优于1米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三调”将建设用地和设施农用地图斑的最小上图面积标准从“二调”时的400平方米提高到200平方米,耕地等农用地图斑从600平方米提高到400平方米,其他地类图斑精度也有相应提升。“三调”全省调查图斑1498.92万个,比“二调”增加了近两倍。
三是调查效能显著提升。“三调”建立并全面应用了“互联网+调查”机制,通过全国统一的“国土调查云”平台,实现了外业调查、内业核查、数据建库等工作的上下联动、远程对接和实时印证。外业调查中,同步拍摄实地照片,全面反映地块全貌和利用特征,拍摄坐标、方位角和时间等信息,通过云平台实时上传、比对、校核。
“三调”成果是制定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基本依据。下一步,将加强“三调”成果应用,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三调”结果显示,全省耕地减少1809.63万亩。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两次调查对耕地的认定标准不一致,造成结果差异。“二调”时临时种植果树、茶树、林木、药材、草皮、花卉等且耕作层未破坏的土地,按耕地调查,而“三调”根据现状调查为非耕地;二是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在原耕地上种植特色农产品和林木。在“三调”工作中,对“二调”时的耕地因农业结构调整为园地、林地等农用地的地块进行了标注,面积共2362.24万亩。如果需要,这部分农用地可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
下一步,要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牢耕地红线。一是结合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三调”成果为基数和底图,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合理确定各地耕地保有量,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二是压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实行党政同责。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三是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永久基本农田按粮田管理。严格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从严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四是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严把质量验收关,确保补充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三调”结果显示,全省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合计净增加了1128.90万亩,可以看出生态建设上取得的积极成效,但生态格局仍需调整优化。
下一步,要坚持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在“三调”形成的数据库基础上,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严格实施。二是尊重自然规律,对“三调”发现的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逐步进行调整。三是依据“三调”形成的统一底图,按照“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原则,科学确定并带位置下达新的绿化任务。
“三调”结果显示,全省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建设用地增加1009.40万亩,增长了27%(2009年-2019年),建设用地的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基本适应,但仍存在粗放利用的问题。
下一步,要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面提高用地效率。一是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严格规划管控,城镇建设必须严格限定在城镇开发边界之内,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应当在县域内统筹。二是着力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落实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全面提升各类园区集约用地水平。三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存量土地。四是强化土地使用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调整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建设用地使用标准,加强节约用地审查。五是大力推广节地技术,培育出一批新型节地模式和节约用地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谢谢您的提问。就像您刚才说的那样,调查数据真实准确是“三调”的生命线。我省在“三调”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习总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国家有关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摆在首要位置,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保障,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三调”数据成果质量。
一是严格执行分阶段、分层级检查验收制度。省三调办设立了专门的省级质量核查组,确立了“县级自检-市级预检-省级全面核查”的核查流程。同时,将省级、市级核查的关口前移,对各类初始调查成果及时核查,及早发现典型质量问题,纠正工作偏差,消除问题隐患。据统计,省级累计核查县级成果4336次,每个县级调查成果平均经过了32轮“检查—反馈—整改—再检查”的反复核查整改。
二是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省级建立了“互联网+调查”新机制,各县(市、区)利用下发的优于1米分辨率的正射影像图和内业预判信息,“逐地块”调查图斑的边界、地类等信息。研发了省级“互联网+举证”平台,支持实地拍摄举证照片并实时上传,供省市县核查使用。在全省调查的1498.92万个图斑中,我们对其中的748.21万个图斑进行了举证,占比近一半,平均每个图斑拍摄上传举证照片9张,累计拍摄上传举证照片6239.23万张。
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省级培训调查人员4500余人次,市、县级培训近万人,提升了一线调查骨干、核查和监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省三调办开展两轮全域工作和技术指导,对市、县三调办下发了7批技术问答,并针对地类认定遇到的疑难问题与市县开展多轮次技术对接。
四是认真开展督察整改。在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开展督察的同时,省政府连续两年将“三调成果真实性”列为省自然资源督察重点任务,对初始调查、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成果开展内外业校核,督察覆盖8个市、71个县级调查单元,并对督察发现的典型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按照“三调工作与自然管理各项工作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工作相结合”思路,结合我省自然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省“三调”工作在完成国家规定任务的前提下,增加了多个专项调查。
一是开展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成果更新。我们结合土地开发整治、各类保护区划定及建设占用等情况,对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进行了更新,进一步摸清了全省补充耕地潜力情况,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衡制度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开展了采煤塌陷地调查成果更新。以采煤塌陷地专项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近三年土地整治与采煤塌陷地变化情况开展了补充调查,全面查清了采煤塌陷地面积与变化情况,为国土开发整治、耕地保护及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数据。
三是细化了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查清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实际状况,为持续开展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创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提供基础支撑。
四是开展了开发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内细化调查。查清了我省省级以上(含省级)开发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对于全面提升开发区集约用地水平,保护城市周边优质耕地和生态敏感及脆弱区域,守住生态安全底线,推动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形态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开展了海岸线调查和林地细化调查。在海岸线调查工作中,制定了《山东省海岸线调查技术规范》,组织实施全省海岸线和海岛调查,为后期开展的海岸线修测工作奠定了基础。在林地细化调查工作中,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与国土“三调”成果的融合衔接,重新区划林地小班,摸清真实林地资源家底,重建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得到国家林草局的充分肯定。
耕地、园地、林地是“三调”13个一级地类中极为重要的三个地类。这三个地类,在种植作物品种、种植方式、种植收益、对耕作层的影响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耕地上种植的多为一年一季或多季收获的粮棉油糖菜等农作物,包括水田、水浇地和旱地;园地以一次种植多年收获的方式种植果树、茶树等经济作物,在我们省包括果园、茶园和其他园地;林地是生长乔木、竹类和灌木的土地,包括乔木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是森林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上的产出主要满足居民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园地上的产出主要满足居民饮食结构多样化的需求,而林地则发挥着蓄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更加侧重于生态价值。按照“三调”规程和用途管制要求,这次调查严格区分了“耕地”“园地”“林地”地类,这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三调”中,对“二调”时的耕地以及以后年度从其他地类变化来的耕地,“三调”时已种植林木和果树的农用地,按照“三调”认定标准,分别调查为林地和园地。这部分农用地根据恢复为耕地的难易程度,分别标注为即可恢复和工程恢复两类。全省共有733.62万亩即可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和1628.62万亩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为耕地的农用地。如果需要,这两类农用地可通过相应措施恢复为耕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独特生态功能。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
为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国家在“三调”《工作分类》中,将“湿地”调整为与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等并列的一级地类。将“二调”分类中分别归属于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红树林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沼泽草地”“沿海滩涂”“内陆滩涂”和“沼泽地”等二级地类归入“湿地”一级地类。同时,按照各地类不重不漏的原则,相应调整了林地、草地、水域等一级地类和有关二级地类的含义。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始终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制度建设、管理体系、保护形式、保护机制等多方面强化湿地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三调”数据显示,我省湿地面积369.37万亩,主要包括沿海滩涂300.59万亩和内陆滩涂68.69万亩,还有900亩的沼泽地。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三调”明确的湿地范围,继续强化湿地保护管理,进一步明确湿地保护措施,压实湿地保护责任,确保我省湿地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
我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历经三年时间,获得了丰富的调查成果和大量的基础数据,全面客观反映了我省国土利用状况和自然资源家底,省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自然资源厅、省统计局联合印发了《山东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成绩可喜可贺。下一步,将全面进入调查结果的开发应用阶段。统计局作为国土“三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也是调查数据的重要用户,对于“三调”调查数据的需求还是很大、很迫切的。
一是利用“三调”取得的基础资料,建立和完善不同地类总体和样本框,不断创新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
二是学习借鉴国土“三调”组织实施的经验,改进统计调查手段,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和数据采集渠道,推进统计治理和统计能力现代化;
三是利用“三调”结果开展统计分析服务,包括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等在内的各领域、各方面都需要国土数据的支撑,全面准确的“三调”数据为开展统计分析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为做好“三调”成果的共享应用,我们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形成面向自然资源系统内部、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层级的成果序列,以便调查成果更好的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一是在面向自然资源系统内部方面,目前,“三调”已形成了现状数据成果、分析数据成果及数据库管理系统,丰富了自然资源“一张图”,实现对各类空间数据的统一管理、空间分析、共享服务等。成果已应用到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耕地保护、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土地卫片执法、海岸带规划编制等工作中。下一步,我们将整合基础地理、遥感影像、地质矿产、林草、海洋等各类管理数据和现状、规划,做好国土“三调”与各类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的融合衔接,构建以“三调”为底图的自然资源三维“一张图”,提升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二是在面向政府有关部门方面,目前,“三调”成果已经在全省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比如,在生态环境领域,成果已应用到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等工作中;在气象领域,成果已应用到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中;在审计领域,成果已应用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工作中。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网,结合“三调”图形成果,根据需求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定制化”的“三调”数据分析成果,更好的服务各级政府科学决策。
三是在面向社会公众方面,我们将开展“三调”成果数据脱敏脱密工作,实现数据成果的实时查询和动态浏览,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类需求,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应用。同时,“三调”成果也将在很多方面惠及城乡群众的生产生活。比如,“三调”摸清弄准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将为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管理、土地征收补偿等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再比如,“三调”首次查清了城镇村内部住宅、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用地的具体情况,将为各级政府改善城镇和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如果会后记者朋友还有其他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自然资源厅综合处宋辉,联系电线。
- 标签:采煤方法有哪几种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发布会直播
2018年9月以来,我省开展了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全面查清了全省国土利用状况,取得重大成果…
- 科技创新推动实现采煤方法的
- 探秘采煤工作面 倾听矿工新年心声
-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贵州省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
- 走进中国煤炭博物馆再现地下模拟矿井了解开采煤炭的全部流程
- 三代采煤人
- 古人早在2700多年前就掌握完整井下采矿技术
- 青海省煤炭工业进入机械化开采阶段
- 古代“燃料”——聊聊我国古代时期的煤炭开发与利用
- 煤炭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 严重过剩!全球用不完的发电煤炭多达118亿吨(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