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贵州省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
省能源局党组、局长丁雄军作主题发布,省科技厅党组、厅长廖飞,省能源局一级巡视员李奕樯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处二级调研员刘敏主持发布会。
丁雄军说,智能化机械化是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技术支撑,代表煤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因我省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薄、倾角大、灾害严重,技术工艺长期落后,智能化机械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2017年以来,我省全面实施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到今年底将实现正常生产煤矿采煤机械化率、辅助系统智能化率两个100%,采煤机械化率超过国家煤炭工业“十三五”规划预期指标15个百分点,形成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贵州做法、贵州成效和贵州路径。
“三个体系”支撑的贵州做法。一是符合实际的技术标准体系。针对贵州特殊的地质条件,通过发布技术攻关榜单,筛选技术装备目录清单,提出“省级能源云+煤矿地面集中平台+开采机械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思路,出台建设与验收暂行办法、数据交换技术要求,明确1+8智能化辅助系统标准,做到建设、信息、管理“三个标准统一”。二是健全周密的政策支持体系。省委省政府出台省委20号、省政府9号两个顶层设计文件,对“两个100%”的目标进行细化落实。省级主管部门先后制定印发13个涉及“两化”的配套政策文件,建立了从方案设计、施工建设、建成验收、运维管理等智能化全过程、全周期的政策体系。三是多方联动的资金保障体系。省财政2017年以来每年列支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今年起再新增10亿元支持智能化建设,累计下达改造资金近20亿元。首创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金跟进的投贷联动机制,将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按15:85比例共同投资改造项目,撬动银行100多亿元。建立四方联动融资机制,煤矿选定设备及厂商,金融机构出资购买,政府平台担保,租赁给煤矿,煤矿分期支付租金,解决设备购买资金超20亿元。
“三个效益”彰显的贵州成效。一是经济效益显著。从“密集作业”到“少人作业”,全省改造升级煤矿共减少井下人员万余人,年降低人工成本3.5亿元。从“低效采煤”到“高效作业”,产能利用率提至90%,比2016年提高26个百分点,改造煤矿用6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回智能化投资成本。二是安全效益显著。从“人工干预”到“智能启停”,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控、自动响应,井下设备自动化控制、可视化操作,实现系统优化保安。如青龙煤矿进行智能化改造后,连续2376天保持零安全事故。今年以来,全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4起、死亡5人,同比分别下降81%和88%。三是社会效益显著。10处煤矿获全国煤炭行业最高奖项“太阳杯工程”奖和“优质工程”奖,塑造贵州煤炭工业的良好形象。这两年多来,大学生因为煤矿也可以有高大上的职业环境和高收入的从业待遇而明显增加,比如,众一金彩黔公司近两年大学生新就业人数增加了55%。严寒电煤供应量从2016年3539万吨提高到今年的7000万吨,截至今年11月底,电厂电煤存煤量达1100多万吨,彻底改变冬季电煤供应紧张状况。今年9月24至25日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我省是全国四家作经验交流的省份之一,贵州省能源局是全国唯一参展的政府行业管理部门。
“三个机制”探索的贵州路径。一是政府推动机制。先后成立省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省基础能源产业振兴领导小组,由省领导担任组长,统筹推进全省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建设工作。成立地方党委政府牵头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协调推进本地区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攻坚工作。二是多方联动机制。行业主管部门与业务审批部门联动,建立能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将煤矿建设项目审批从原来581个工作日压缩到现在的80个工作日。与能源职业学校联动,开展新型学徒制即“招工招生一体化”,培育煤矿智能化技能型人才;与纪检监察部门联动,建立通报、提醒、约谈、问责机制。三是示范带动机制。开展智能化少人(无人)采掘工作面建设33个,盘江山脚树煤矿、兖矿贵州能化青龙煤矿和发耳煤矿、贵州豫能新田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复杂地质条件下辅助运输机器人研发应用项目落户盘江金佳煤矿;发布“煤矿井下5G应用重点科技支撑计划”,启动煤矿井下5G无线通讯技术的试点示范。
丁雄军说,在实现“两化”的基础上,我省又率先制定印发煤矿智能化发展实施方案(2020—2025年),“十四五”期间将按照以下思路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坚持一条主线。以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把智能化作为煤炭行业转型的重要驱动、深化行业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动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紧盯两个目标。紧盯煤矿采掘智能化、智能煤矿建设,到2025年,基本形成煤矿智能化技术体系、生产煤矿综采综掘工作面基本实现智能化、大型煤矿基本建成智能煤矿,井下重点岗位实现机器人作业。明确三个阶段。示范启动阶段(2020年),开展智能煤矿示范建设。重点推进阶段(2021-2022年),大力推进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建设、智能煤矿建设,推广应用煤矿机器人。全面实施阶段(2023-2025年),全面推进智能化综采综掘工作面建设、全面推广煤矿机器人应用、全面推进智能煤矿建设。用好四个保障。继续坚持现有的组织保障、资金保障,重点完善政策保障、创新要素保障,加快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贵州乃至南方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廖飞:感谢媒体朋友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参与推进煤矿“两化”改造,是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探索。由行业主管部门提出亟需解决的问题,省科技厅向社会发布,征集解决方案,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的新模式。
省能源局提出需求和应用场景,省科技厅寻找技术方案,我们双方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近四年来开展了亲密合作,针对“两个100%”的目标逐步推进。第一批技术榜单针对96%煤矿的机械化开采,解决了薄煤层问题;第二批技术榜单针对4%煤矿的机械化开采,解决了大倾角问题。今年我们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又发布了第三批技术榜单,解决智能化开采问题,发布“煤矿井下5G技术应用及示范”项目指南,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煤矿智能化中的应用。
李奕樯:感谢刚才这位媒体朋友的提问。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对煤炭供应保障和安全生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煤矿“两化”改造升级提高煤炭生产供应能力。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方面,“两化”改造提高煤矿单井、单面生产能力,2016年全省煤矿平均单井生产能力只有30万吨/年,到2020年全省煤矿平均单井生产能力提升至55万吨/年。新田、发耳等多个煤矿单个采煤工作面的月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另一方面,“两化”全面提升全省矿井的产能利用率,全省煤炭产能利用率提至87.5%,比2016年提高23.5个百分点,生产效率比2016年提高47%。在两个方面的作用下,我省在完成国家下达的“十三五”淘汰落后产能7000万吨的同时,煤炭生产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调度原煤产量从2016年的8930万吨提高到今年12000万吨,电煤供应量从2016年3539万吨提高到今年的7000万吨,截至今年11月底电厂电煤存煤量1100多万吨,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彻底改变冬季电煤供应紧张状况。
二是煤矿“两化”改造升级提升煤矿生产安全水平。主要有三个方面:少人无人促安,通过煤矿“两化”改造,煤矿生产实现从“密集作业”到“少人作业”的转变,减少井下危险岗位人员近万人,形成了“无人作业、有人巡检、远程集控”的煤炭开采新模式。系统优化增安,煤矿“两化”提高单个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大大减少井下采掘工作面数量,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布置更加优化,为强化瓦斯等重大灾害超前治理提供了有利条件。科技提升强安,煤矿“两化”改造全面促进煤矿采煤工艺和装备的提升和更新升级,炮采工艺全面退出,各类机械化智能化装备和智能化监控设备在井下广泛应用,进一步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今年以来,全省发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4起、死亡5人,同比分别下降81%和88%,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廖飞:“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采煤这篇文章还大有可为。刚刚结束的十二届省委八次全会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煤矿智能化作为以变革性技术推动“煤电烟酒”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头炮,抓好两类场景的煤矿智能化工作。
第一类场景是“井下无人,地面出煤”。针对传统的井工作业121工法,深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改造,重点把智能化这篇文章做好。争取在2025年前后实现少人开采,工作面单班工作人员减到3人以下,甚至做到无人化开采,用机器人作业。
第二类场景是“井下无人,地面无煤”。这是我们拜访多位院士专家后提出的技术方向,变采煤为采气,变物理采煤为化学采煤。通过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用产出的混合气发电,用智能微电网技术来组网,实现由采煤、发电到组网的全链条打通,以新技术促进新业态。我们预期在2022年前后实现。
我们经常讲“弯道取直,弯道超车”。用贵州比较有名的景点“24道拐”来比喻。常规办法是在“24道拐”上提速,“弯道超车”提升的空间有限。一种新方法是从旁边开一条弯道比较少的路“弯道取直”。但“爬山不是目的,穿越才是目标”,如果资金和技术能力具备,还可以用另一种新方法打隧道“穿山而过”。这就是两种场景的区别。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坚持根据能源局的需求谋划科技创新工作,适度超前探索“从0到1”的技术攻关,让采煤这个传统支柱产业老树发新枝,成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中国新闻社记者:我省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实现了“两个100%”后,煤矿智能发展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李奕樯:感谢您的提问。我省自2017年全面实施的煤矿智能机械化升级改造,实质上是初级或部分系统的智能化,主要是实现采煤机械化和生产辅助系统的智能化,为煤矿全面实现智能化发展打了基础、探了路径,我们将其称为“1.0版本煤矿智能化,这只是煤矿智能化建设的起步。我们在巩固和总结前期煤矿智能机械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已经启动“2.0版本煤矿智能化”建设,将全面推进采煤和掘进工作面智能化、建设智能煤矿,推广应用煤矿机器人。
采掘工作面智能化就是要在机械化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智能控制和可视化远程干预技术现采掘作业的自动感知、自主调控、自主导航。到2025年底,全省生产煤矿综采工作面基本实现智能化。推广应用煤矿机器人就是要在巡检、运输、救援、危险作业等场景开展煤矿井下机器人应用,重点推广应用安控类皮带巡检机器人、巷道巡检机器人、掘进类防突钻孔机器人、运输类机器人、救援类机器人等开发应用。到2025年底,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防突钻孔机器人普遍应用,全省矿山救护中心装备救援机器人10台套以上。建设智能煤矿就是要运用先进的测控、信息和通信等相关技术,建设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智能化综掘工作面、智能化辅助生产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生产技术管理系统、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环保系统、专家支持系统和通信系统等,实现各系统智能化协同运行、安全风险预控、产运销业务联动、决策管控支持等功能。到2025年底,要建成50处智能煤矿。
- 标签:采煤方法有哪几种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贵州省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
省能源局党组、局长丁雄军作主题发布,省科技厅党组、厅长廖飞,省能源局一级巡视员李奕樯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宣传…
- 走进中国煤炭博物馆再现地下模拟矿井了解开采煤炭的全部流程
- 三代采煤人
- 古人早在2700多年前就掌握完整井下采矿技术
- 青海省煤炭工业进入机械化开采阶段
- 古代“燃料”——聊聊我国古代时期的煤炭开发与利用
- 煤炭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
- 严重过剩!全球用不完的发电煤炭多达118亿吨(组图)
- 2022年全球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分析 全球煤炭市场增长乏力【组图】
- 晋能控股集团:聚焦产业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
- 【规范性文件】《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关于开展矿山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通知》(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