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发现世界最早用煤遗迹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段清宇报道)2015年,新疆又一批古墓葬得以重见天日。在一座座被打开的墓葬中,形式多变又规整的墓室结构、精美的首饰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再现了当年人们的“生活图景”。
1月16日至17日,由自治区文物局主办、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2015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暨考古与历史文化宣传创新研讨会在乌市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陕西考古研究院、新疆石窟研究院等9 家区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的38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主旨报告。其内容涵盖新疆考古新发现、新疆考古研究新动态、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等多个方面。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刘维玉介绍,2015年,新疆全区基本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一次摸清了全疆文物家底。“普查给新疆文物提供了‘身份证’。”刘维玉说,自2015年4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普查登录工作结束,截至目前上报1.2万条普查数据,涉及文物数量为4.6万件。
“去年7月,我们对位于天山伊犁河峡谷的尼勒克县恰勒格尔村吉仁台沟口遗址的墓葬进行挖掘时,发现了煤的痕迹。”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古部工作人员王永强说。按照考古队员们所知,煤的开发和利用在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年代是元代,故此,所有人对这座墓葬的推断是其所处年代应当不会早于唐代。
但随后在此发现的一座“打破”墓葬却显示,这座墓葬应当早于青铜时代中晚期。“打破关系”意即墓葬中套墓葬,不同年代的前人和后人墓葬都葬于一处的现象。
“在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煤不仅有煤堆,还有在地坑里使用过的痕迹。这都是人为的燃烧,与煤迹一起发现的还有食物残渣、羊骨等物。”王永强兴奋地表示,这一发现成为新疆历史上发现的最早用煤遗址。中国是目前有记载的用煤最早的国家,故这处遗址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用煤遗址。
根据这片遗址区内出土的青铜器、陶器、墓葬形制等与同类型已知时间断代的遗址对比佐证,考古队初步断定这里使用煤炭的时间在距今3500年前后,这相当于青铜时代中晚期到商代,这将人类使用煤炭资源的历史最少上推近千年。
此外,在这处遗址发掘中,考古队发现了一处大型房址,其遗址面积约170余平方米,房址布局规整,结构匀称。房址内发现有柱洞、灶、踩踏面、烧土等遗迹。种种迹象都表明,这是新疆地区发现的年代相对较早、保存相对完整、遗迹现象更为丰富的房址,也是伊犁河谷青铜时代最大的房址。
王永强说,虽然不能确定这里是否是用煤产生的源头,但确实是最早的。“据推断煤迹是用于取暖和烹食,但在挖掘现场,我们还发现了炼铜时会产生的细小铜颗粒等冶铸工艺遗物,据此可以推断这处房址内部有铸铜活动。但就煤当时是否用于了金属冶炼这一问题,还缺乏直接证据证明。”王永强表示,考古队将在2016年对这一发现继续深入研究。
直径65米的大墓在东疆地区尚属首次发现,另外在木垒东梁上又发现4座类似墓葬。作为东天山地区规模最大的墓葬之一,木垒照壁山乡平顶山古墓群的独特,吸引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队队长巫新华。
去年7月,考古队对此处进行了发掘。8月,工作人员在东YBM2墓坑内发现整只殉马遗骨,以及罕见的文化符号具象遗址“13连墩”。
马匹是古代草原部族最亲密的伙伴,在一些部族进行葬礼时,有马匹与逝者共同埋葬并举行祭祀活动的习俗。巫新华认为,平顶山古墓发现的整只殉马遗骨属于塞人马祭,而这些墓葬遗存或许正是草原种族交替与融合、草原文明断裂与传承的见证。
“13连墩”是一处呈条状分布的石阵。其位于考古发掘基地B区,自北向南一字排开,由13个摆放成圆圈状的石堆组成,每个石堆相隔约1米,其中有12个石堆直径接近2米,位于数组正中的石堆规模较大,直径超过3米。石阵从北向南算,到中间的最大石堆正好是“七”,从南向北算也一样,遗址年代距今约2500年。
“这一现象表明了此处是我国乃至亚欧最早崇拜数字‘七’的地表实体文化遗址。”巫新华说,“七”作为具有神秘色彩的数字,大量见于亚欧古今各区域文化中,是一种古今影响极大的世界性文化现象。
- 标签:唐代用煤的历史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