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煤炭能源  采煤

区域·华东丨聚焦长三角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动都市圈同城化。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本期聚焦杭州、南京、宁波都市圈。

宁波都市圈:陆海统筹仍须加速

杨益波

车从宁波的蛟川收费站驶上舟山跨海大桥宁波连接线,20分钟左右就可到达舟山金塘岛。这段路,很多在金塘岛上班的宁波人走过无数遍,每个工作日,向着朝阳出发,伴着夕阳回家,通勤的大巴班车已是滚滚车流中的一道风景线。

高铁的开通和日益健全的城市公交,让城际间的交通出行如同住在一座城市内一样方便,“白天在宁波上班,晚上在嵊州品茶”,已成为不少人现实的选择。

2021年3月1日起,宁波、绍兴、舟山、台州公安机关正式推出“圈内通办”便民举措。符合条件的市民可以在宁波、绍兴、舟山、台州四市范围内任一户籍窗口申请办理三大类33项业务,占所有户籍业务的70%。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以都市圈建设为代表的区域化协同发展正在加速推进。宁波都市圈是浙江四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涵盖宁波市域、舟山市域、台州市域,绍兴市新昌县、嵊州市等周边区域。一体化融合发展,让都市圈内城市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市民工作生活半径更加便捷地向外拓展。

在长三角都市圈中,宁波都市圈拥有最具特色的陆海统筹优势,这是国家战略层面对宁波都市圈建设寄予厚望的支点,甬舟一体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宁波都市圈融合发展的先行行动。而事实上,早在2015年,宁波港和舟山港就完成了合并重组,两市部分“合体”已有先例。

2020年5月份,宁波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全面放宽宁波市落户条件意见建议的公告”。公告中提出,根据“甬舟一体化”工作要求,给予舟山户籍人员迁移户口同城待遇。两个不同行政区域在户籍上实现互通,这个突破可谓是前所未有。之后,两市又先后谋划建设甬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深入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多领域合作,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进入新发展阶段,宁波锚定新目标“锻造硬核力量,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由此也给宁波都市圈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根据宁波、舟山、台州三地人民政府联合发文公布的宁波都市圈建设行动方案,宁波都市圈的建设目标是努力构建“一主一副四片两带”空间结构,建设成为以开放创新为特色的国际港口名城,打造全球综合枢纽、国际港航贸易中心、国家智造创新中心、亚太文化交往中心、幸福宜居美丽家园,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甬舟一体化虽然有了些实质性的突破,但仍缺少有高度的全局规划整合,亟须谋划一些能影响长远的合作项目。而且从目前来看,相比杭州等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在创新资源禀赋、发展能级、产业结构、城市与人口规模等方面都存在不小差距。宁波要从过去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向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迈进,在陆海统筹发展方面,仍需要加快脚步。

“所以,当务之急,宁波都市圈要充分利用在海陆交通对接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沪甬通道、沪舟甬通道建设,联合上海港和长三角其他港口,打造世界顶级港口群,积极推进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协同,打造面向全球的开放新高地。”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宁波市博士联谊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建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另一方面,作为中心城市,宁波也势必要寻找自身独特优势,与长三角其他都市圈实现差异化发展。要做强城市实力和能级,提升城市功能,特别是提升内外贸服务综合枢纽功能,发挥核心带动作用,高水平唱好杭甬“双城记”,更好地发挥在全省的核心引领作用。

“要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辐射带动舟山、台州,绍兴市新昌县、嵊州市等周边区域,更好地体现大都市风范。加快打造甬舟、甬绍、甬台一体化先行区,在都市圈范围内加快推进向台州、新昌和嵊州等腹地区域在空间优化布局、产业联动发展、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治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形成整体,进一步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提升宁波都市圈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方建新指出。

南京都市圈:致力于下好“先手棋”

龙昊

作为全国最先探索的跨省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正致力于下好区域一体化发展“先手棋”,锻造都市圈发展的“样板区”。

南京都市圈以南京为中心,地跨苏皖两省,主要成员有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和常州的溧阳、金坛,包含3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和16个县,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从1986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研究报告提出南京组织跨省经济圈试点,到2021年2月2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南京都市圈在探索城市共建共享中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是全国首个国家层面批复的都市圈规划,明确了南京都市圈的四大定位,即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高品质宜居生活圈,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环顾全国的都市圈,跨省级行政区的现只有成渝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主要参与人、中科院副研究员、南京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孙伟表示,“南京都市圈最大的亮点在于探索跨界区域共建、跨省同城化机制,探索以南京为中心城市带动跨界地区的共同发展。”

放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南京都市圈“承东启西、联通南北、衔接海陆”的独特地位将进一步凸显。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苏省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兴平就认为,南京属于边界型省会,“过去南京地处长三角北翼,但在新的长三角一体化规划中,南京成为长三角地理中心位置。”

不可否认,与长三角的其他都市圈相比,南京都市圈面临都市圈内部城市联系不够紧密的问题。近年来,南京都市圈用多个“一体化”推进“同城化”,而密切的交通网络,是深化都市圈区域合作的先手棋。《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都市圈轨道交通基本成网,南京与各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

目前,南京都市圈第一条跨市域轨道宁句城际已经通车,宁天城际、宁安城际和宁启铁路先后建成投运,宁扬、宁马(南京段)、宁滁(南京段)城际轨道交通陆续开工,南沿江、宁淮等一批高铁项目加快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正加速成为现实。龙潭国家物流枢纽公铁水联运格局基本形成,建成苏皖两地城市候机楼35个,开通毗邻公交线路19条。

2021年12月1日,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周年江苏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邢正军表示,在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南京采取了实施好一个战略、打造好三条轴带、建设好一个都市圈三大举措。其中,一个战略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三条轴带包括沪宁产业创新带、宁杭生态经济带、宁合融合发展带。在都市圈建设方面,邢正军指出,借力国家政策东风,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正全力推进,包括立体交通网络更加完备、区域产业链条更加完善、优质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区域生态环境更加和谐。

南京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南京要在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上做示范。交通建设“一马当先”,其他各项工作也要积极跟上,探索完善同城化发展机制,打破各领域的行政壁垒,加快构建南京与都市圈其他城市的一体化交通体系,推动交通网络由基本的“互联互通”向“快联快通、畅联畅通、优联优通”晋级,让南京都市圈成为跨区域都市圈建设典范。

进入2022年,长三角一体化与南京都市圈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期。近日,《南京市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印发实施。要点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聚焦重点领域协同推进,推动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切实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国家战略在南京落地落实。

去边界、深协作,一个属于南京的更深层次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时代,正加速到来。

杭州都市圈:放大优势,当好“领头羊”

徐祖贤

4月中旬的一天,一辆载重20吨的厢式货车驶出苏台高速新湾收费站,驶入了位于杭州市钱塘区前进智造园的深国际物流园。抵达仓库门口,司机接受了整套防疫检查,车辆全面消毒后驶入装卸区,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将汽车零部件装入车间。最后,车辆在交警的引导下,重新驶入苏台高速返回上海,为上海的汽车企业复工复产提前做好准备。

这是新近建立的上海产业链应急保供杭州中转站。自上海发生本轮疫情以来,当地多家汽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供应链受阻,面临停产停工危机。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部署,浙江在嘉兴的平湖、嘉善及杭州、宁波四地建设保供中转站,以无接触模式保供货物畅通浙沪。杭州中转站从建设到启用,仅仅用了48个小时,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杭州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而打下的扎实基础。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年来,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杭州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战略,努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开路先锋。在2021年7月30日举行的中共杭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中共杭州市委进一步明确了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方向和路径。会议特别指出,长三角致力于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杭州必须成为南翼的高地,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板块中走在前列,成为标杆。

走在前列,成为标杆,杭州从哪里破题?而“杭州路径”“杭州经验”就是,不折不扣地当好杭州都市圈的“老大哥”“领头羊”。

杭州要当杭州都市圈的“领头羊”有两大显著优势:一是领先全国的数字经济优势;二是世界闻名的品质城市优势。近年来,杭州进一步放大这两大优势,充分与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特别是杭州都市圈城市,实现优势共享,机会共有。

分享数字经济最新成果

2020年,在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共同签署了推进长三角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从此有了一项共同的使命:打造数字长三角。

作为拥有阿里巴巴、网易等数字经济巨头的杭州,在提出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目标后,相继率先推出了最多跑一次、城市大脑、健康码等数字化改革和创新。这些改革和创新,纷纷被杭州都市圈城市、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借鉴和效仿。

杭州推出的全国首个城市信用分互认互通平台,实现了与宁波“天一分”的互认,并且进一步扩展到湖州、嘉兴、绍兴、黄山等长三角城市。

2020年,杭州与中电海康集团、上海嘉定、江苏无锡、安徽合肥签订了国内首家跨区域、跨领域的“感存算一体化”超级中试中心,这个超试中心已达成了四地数百台中试设备共享,设备总价值近百亿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联合国发布的《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杭州城市大脑交通治堵作为经典案例入选。如今,杭州城市大脑模式已经在上海、南京、合肥、苏州、无锡、宁波等长三角城市广泛推广和应用。杭州城市大脑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城市管理提供了最优的“解决方案”。据悉,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共建一个互联互通的“长三角区域大脑”已经展开规划。

牵手都市圈共同发展

作为举办过G20峰会并即将举办亚运会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杭州正在努力打造具有“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国际文化名城。

近年来,作为杭州都市圈的“龙头”,杭州不仅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了全国主要城市的前列,而且与杭州都市圈内的一帮兄弟城市通力合作,携手前进,同心书写杭州都市圈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新篇章。这两年,更是大动作不断。

在东面,杭州的钱塘区、余杭区分别与嘉兴的海宁市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三区市共建政务服务“杭海通办”跨区域行政审批机制。杭州、绍兴、嘉兴达成了城际铁路一票制同站换乘协议。杭海、杭绍两条城际铁路均于2021年6月份开通运营。

在西面,加快与安徽省黄山市的产业对接,协力发展低碳绿色产业。2020年,杭黄绿色产业园正式挂牌。目前,已有上百家企业入驻绿色产业园。

在南面,杭州正规划和推动25平方公里的会展新城建设。杭州已与绍兴市就两市共建以临空经济为特色的一体化合作先行区达成了共识,两市各相关职能部门正在加紧对接,力争早日结出成果。

在北面,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已扩展到湖州市的德清县,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德清片区已于2021年7月份挂牌成立,德清县从而成了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第5城”,将源源不断承接杭州在技术、人才方面的溢出效应。

据了解,在杭州市的引领下,杭州都市圈的建设蓝图正在一张张展开:《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已经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共建杭州都市区行动计划》《杭绍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杭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杭黄(新安江)毗邻区域生态旅游合作先行区建设方案》等一系列都市间经济社会合作方案都已经在全面实施中。

在长三角地区五大都市圈中,杭州都市圈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始终走在了前列。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稳定经济基本盘

王微: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市场由大向强转变

保供应稳物价特别报道②丨疏通堵点、卡点让物流“大动脉”畅通无阻

河北高速集团高质量发展之路②丨布产业新局 提升承担国企责任的能力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盗号网址 http://www.xinzhiliao.com/rq/nanxing/2729.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surface平板,哈尔滨客运段,李娜 法网,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