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丨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如何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
周子勋
在3月5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万众瞩目,是外界观察2022年中国政策思路和发展方向的重要窗口。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将“稳”字贯穿于全年工作始终,凸显了“稳”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此外政府工作报告有如下要点值得关注。
第一,设定5.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科学务实之举。当前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唯有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方能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等目标创造有利条件,为1.5亿户市场主体带来发展信心、注入新的动能。
第二,宏观调控政策趋于稳定。为了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在财政政策方面,赤字率拟按2.8%左右安排;中央本级支出增长3.9%,其中中央部门支出继续负增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如此安排显示,在财政压力之下,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聚焦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向政策的可持续性转变,这是在为今后应对风险挑战留出政策空间。在货币政策方面,要求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第三,减税降费力度加大。“十三五”时期我国累计减税降费超过7.6万亿元,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2022年预计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需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如何提高财政贡献度对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更加注重结构调整。2021年中国经济达到114.4万亿元,人均GDP突破8万元,在疫情冲击之下,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济成就。但同时要看到,中国经济结构问题仍然突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从具体的政策方向来看,未来将更加注重向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中小微企业等领域倾斜。同时,更加注重促进生活性服务消费恢复,以及优化投资结构,更多向民生项目倾斜,加大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
第五,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投入。继2021年将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后,今年提出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中国未来将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化科技发展是未来的一个重要主题。
第六,用改革开放办法激发市场活力。2022年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着力。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改革问题的关键是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唯有推动政府改革、深化市场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总之,面对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挑战多的局面,中国必须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环境改善,同时兼顾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稳固地根植于市场经济体制上。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两会前瞻丨绿意渐浓中国驶入“双碳”转型快车道
两会观察丨两会热点进一步激发新征程建设热情
两会声音丨顾建文:让互联网医疗既“叫好”又“叫座”
两会声音丨张占斌:推动“新基建”高质量发展的五点建议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qvod资源 http://www.xinzhiliao.com/rq/nanxing/25834.html- 标签:桨的组词,黑铁锭,学校防疫标语,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
-
两会观察丨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如何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
周子勋 在3月5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万众瞩目,是外界观察2…
- 习近平: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 两会前瞻丨让“软实力”强大起来
- 数据速读丨2月PMI好于市场预期 制造业需求出现扩张迹象
- 遏制大数据杀熟进入约束“算法”新阶段
- 习近平: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
- 速览丨今日《中国经济时报》【2022年03月02日】
- 广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加油站”
- 智库丨李跃:积极推进中国式企业价值观建设
- 马建堂:奋力迈上共同富裕之路
- 速览丨今日《中国经济时报》【2022年03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