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采煤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中国选择

李义平

在目前形势下,我国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这是由不期而遇的各种约束条件决定的。

首先,国际环境的变化。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奉行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我国是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大循环受阻的背景下谋求经济发展的。为了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我国必须扩大内需。

其次,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冲击很大。以制造业为例,随着全球化的深化,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扩展,深度交织,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产生“蝴蝶效应”,即系统性风险。我国企业大都处于产业链的一个特殊环节,有的还是产业链的低端。随着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有的城市停工停产,致使很多企业要么生产不出来,要么生产了卖不出去。故此,我国必须通过启动内需,把关键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消化本来为外需生产的商品。

最后,我国具有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客观条件。一国经济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源约束决定的。大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有条件建立起相对健全的产业链,因而大国经济往往具有内部可循环的特点。今天的中国,不仅具有上述特点,而且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且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完全有能力形成以扩大内需为基点的发展模式。上述分析说明,对当下的中国而言,形成以扩大内需为基点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我国要的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就是说,我国毫不放松国际循环,不放松对外开放。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开放就没有改革,开放使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开放给我们以改革的启迪,明确了改什么,往什么地方改,什么地方不能改。开放有了“三来一补”,有了招商引资,有了经济特区,有了竞争的激励,关键是开放引入了市场经济的因素,这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

更高层次的开放,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显著特征是高质量经济发展。为了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在更高层次上开放。为此,我国进行了一系列工作,例如举办进博会、建设自贸区、建设国际自由港、倡导“一带一路”,向国际资本开放更为广阔的领域,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等。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