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经纬丨深度挖掘潜力 推动文旅农康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 如何助推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的重心转为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助力乡村振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而乡村旅游展现出强大的市场优势、强劲的造血功能以及带动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图片来源:新华社
李晓红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表示:“文化和旅游部致力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扶志’‘扶智’优势,以优秀文艺作品、文化产品引导群众立脱贫志,以特色文化产业、乡村旅游等带动群众走致富路。”
培育乡村旅游新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而乡村旅游展现出强大的市场优势、强劲的造血功能以及带动作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文旅产业的融合性强,与农业、文化、健康、生态等业态融合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巨大,是富民、利民、惠民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实施乡村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联动推进,有利于优化乡村经济结构,实现当地农民增收,带动当地就业;有利于带动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倡导文明旅游,有利于提高乡村人口素质,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晓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谷慧敏告诉,旅游产业有助于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复兴,提升乡村的文化自信和幸福感。“旅游开发的资源禀赋主要来源于旅游地独特的乡村民俗,文旅扶贫有助于促进当地文化建设,进而促进文化的共享和共建,实现文化的共同富裕。”
相比其他的扶贫方式,文旅扶贫不仅效率高、成本低、覆盖广,也最能凝聚人心。而对乡村来说,游客不仅带去了人气和消费,也带动了村民家门口的“招商引资”,真正推动了持续的“造血”扶贫。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拓展农旅融合,比如“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体育”“乡村旅游+生态”“乡村旅游+养生”等跨界融合,乡村旅游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可能性。不少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每到节假日,慕名而来的游客除了食、住、游,还会购买当地的土特产,一条实实在在的“家门口”致富之路也由此铺就。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系统内的重要内容,也是带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民宿可以给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偏远乡村带来越来越强劲的经济发展推动力。”小猪民宿公关经理沈茜告诉。
海口美兰区美贴村,是海南省乡村民宿扶贫示范建设点,小猪民宿把两栋独立的农宅改造为精品民宿,并打造成集旅游、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社区综合体。
沈茜表示,打造成精品民宿示范点后,村民参与到民宿业中,实现了就业也激活了乡村闲置资源,村民通过民宿脱贫致富。与此同时,美贴村自带的文化属性,如椰雕民间手艺的传承也让颓圮老宅焕发文化活力。
“在新发展阶段,应继续挖掘‘旅游+产业’潜力,推动文旅农康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切实有效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杨晓东表示。
他建议,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第二,一些山区乡村可有效结合山地资源、森林资源、水域资源、地热冰雪资源等,开发森林观光、山地度假、水域休闲、冰雪娱乐、温泉养生等旅游业态。第三,结合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业态。第四,鼓励有条件的乡村地区,推进乡村旅游和中医药相结合,开发康养旅游产品。
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增长点,如何挖掘乡村资源营造“乡村生活”,增加乡村旅游的吸引力,让来到乡村的游客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就显得极为重要。
在谷慧敏看来,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效应,应注重文旅融合发展,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优势,提升文化内涵。在农旅融合方面,可通过旅游延伸乡村产业链,实现农业从播种、养殖、收获到销售各环节的价值增值。此外,还要加强科旅融合,大力发展线上宣传推广、物流配送等数据和智能服务,建设基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现代乡村农产品和旅游服务营销体系,提升乡村的市场形象和现代物流水平。
谷慧敏强调,发展乡村旅游,一是要避免“一刀切”式的“大投资、大项目”驱动模式,避免土地和其他乡村资源的无效投资,降低盲目投资的风险;二是要注意在开发中对乡土文化的科学利用和保护,避免过度旅游化和商业化;三是要加强乡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在引进外来资源进行产业开发时,应加强生态环境评估,避免盲目引进外来资源造成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永久性破坏。
“发展乡村旅游业应在保持传统乡村风貌的前提下,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避免出现无规划引导的盲目发展,避免出现缺乏系统整合,缺少产业化思维,忽视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杨晓东表示,要有效利用乡村各种资源,适应现代旅游市场需求。
对于旅游企业而言,马蜂窝旅游研究院负责人冯饶认为,在发展“旅游+产业”实践中,需要注意因地制宜,以当地旅游资源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历史文化以及特色体验,包装后选择合适的渠道进行推广。除此之外,专业性人才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乡村旅游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旅游企业也应当结合自身优势,在人才培养及输送方面赋能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帮助乡村旅游通过线上营销获客。
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加码助力
图片来源:新华社
孙兆
为了抓住暑期的尾巴,李彤带着孩子在京郊游玩了一圈。品尝农家饭、入住当地民宿,在特色农庄里嬉戏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都让李彤和孩子时刻体验着乡村旅游的独特文化与魅力。随着乡村旅游业态的持续丰富和乡村旅游链条的不断延长,越来越多的人都期望在闲暇之余感受“田园”气息,现代城市和美丽乡村的持续融合也越来越符合人们心目中对“向往生活”的美好畅想。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乡村旅游近年来发展不断提速,即便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乡村旅游依然是城市周边最受欢迎的旅游主题之一。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为9.84亿,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5.2%;全国乡村旅游总收入3898亿元,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2.1%。其中,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村均接待人次6.15万人次,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村均接待收入2281万元,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全国乡村旅游逐渐恢复,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挖掘县乡消费潜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行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许多地方的主导产业,许多过去一贫如洗的乡村变成了美丽富饶之地,老乡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当前,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焦点和新的增长极,国家也在高度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并在多方面加强对其的政策扶持。今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确立了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发展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从实践看,乡村旅游对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乡村人民生产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杨德林对表示,一方面,各地政府部门在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我国疫情得到全面有效控制以后,人民群众对国内旅游的安全顾虑有所下降,人民群众对国内文旅市场消费需求的欲望格外突出。因此,振兴文旅产业发展既是扩大内需的机会,更是消费升级转型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乡村旅游的提出,既与提升乡村活力、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有关,也与人们思想转变有关。当前,乡村旅游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农家乐式发展,更多地依靠特色民宿、特色餐饮与特色文化吸引游客,从“量变到质变”是提升乡村旅游质量的关键。
“发展乡村旅游,应该探索出更多优质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努力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其更深层的含义就是要探究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和精品线路。此外,还可以将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等多种内容相结合,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到乡村旅游。”北京某健康产业集团品牌文化中心总经理于峰对说道。
顺势而为 不断创新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近5.1亿人,占总人口比36.11%。我国低收入群体的主体是农民,而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环就是农民。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近期强调,要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三农工作的中长期重要目标,加强调查研究和政策谋划,指导地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也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
于峰表示,乡村旅游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的重心转为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发展思路应该随着社会发展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大局服务。
杨德林则表示,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应顺应数字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加快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打造新时期人民群众所需要的旅游新产品,充分释放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和挖掘文旅消费潜力。
第一,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红色旅游拥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也成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不仅有利于对人民群众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教育,而且有利于推动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将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等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吸引在外务工的农民回乡创业、就业,解决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问题。
观察
加快乡村旅游发展须统筹好各方关系
图片来源:新华社
孙兆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近年来,乡村旅游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并逐渐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首选。而乡村旅游在优化乡村生活环境、丰富乡村生活产品、拓展乡村生活空间、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也在持续发挥着作用。
乡村旅游是部分地区赖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资源禀赋较好的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将旅游业打造成地区性的支柱产业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多方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们是乡村旅游的建设者、经营者,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得益者、美好乡村生活的获得者。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当地老乡的意愿和主体地位。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把促进老乡就业创业、增加老乡们的收入、改善老乡们的生活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不论是何种形式,都应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老乡们可以充分积极地参与进来,才能做到持续、稳定地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深刻阐述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目标。而通过践行“两山”理论,把农村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都得到全方位提升和优化,这些既是农业和农村环境特色,也是农业和农村的产业特色,只有这样,才可以使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要发挥好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发展乡村旅游不是公益事业,因此要遵循经济规律,投资要有收益,经营要有利润,只有这样,才能长久持续下去,否则可能会成为一个个“烂摊子”,从而导致投资没有回报、收益没有保障、老乡没有信心。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从事乡村旅游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将社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资源与当地自然优势相结合,创造出能够适合城市居民回归田园、感受自然、愿意回到农村的“向往生活”,也才能在服务上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
政府还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寻找最适合当地的路子,引导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而在加强对乡村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保护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并通过强化管理服务,促进规范服务,提档升级。此外,还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乡村住宿、餐饮、卫生及体验项目等进行标准化管理,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财税赋能 全方位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焦点丨设立北交所 “专精特新”迎来春天
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 为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探路
时报时评丨以高水平开放夯实外贸高质量发展
为全球服务贸易持续复苏打造更多动力源
国研中心学史讲堂③丨陈昌盛:新时代宏观调控理论和实践创新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黎耀祥好看的电视剧 http://www.xinzhiliao.com/rq/nanxing/10958.html- 标签:不丹一妻多夫,电信69元宽带套餐介绍,兰花 价格,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