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洪涛:低碳转型亟待多方合力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洪涛
张一鸣
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中国的低碳转型进程已经提速,相关的企业和行业应当如何把握住转型中的机遇与挑战?政府应当如何发挥作用?国际上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洪涛认为,低碳转型需要多方合力,政府应在低碳发展中发挥引导作用,稳定社会预期,其中碳定价是影响企业去碳化程度和引导未来投资的标杆;企业在制定长期战略时应考虑到低碳发展的成本,并借鉴跨国公司的碳管理经验;行业协会逐年更新“领跑者制度”,公开业内碳足迹标杆,促进企业向更低碳足迹的持续行动。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看碳定价在推进减碳中的作用,国际上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是否有借鉴意义?
洪涛: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碳价处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在推进减碳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未来将有望出现先慢后快的加速上涨的态势。从国际经验看,碳定价是影响企业去碳化程度和引导未来投资的标杆,合理的碳价将有利于激发企业减碳的积极性。此外,较高的碳定价也将指引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和产品升级,企业将加大在相关技术上的投入。
中国经济时报:政府在促进低碳发展中应当如何发挥作用?具体应当从哪些方面着力?
洪涛:中国在国际社会承诺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相关行业将加速向低碳发展转型,在促进低碳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将发挥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制定绿色低碳发展的路线图,即长期能源战略及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明确各阶段脱碳目标,保持政策强度与连续性,为全社会尤其是重点控排企业提供确定性预期。
二是制定中短期低碳的施工图,即能源环境类规划,提出明确的约束性与预期性指标,加强执法严控非合规高碳项目部署。
三是积极培育碳市场、各类能源市场,有序推动金融参与,提供碳定价,引导企业低碳投资导向,降低去碳边际成本。
四是积极扶持低碳技术、先进能源技术的原始创新与基础研发,出台激励政策加快这些技术降低成本,缩短这些技术从研发到规模部署的时间。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参与主体的企业,应当如何及时地调整措施应对未来的变化,着力点应当如何调整?
洪涛:要实现“3060”的目标,企业要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从目前的进展看,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关注点不同。在碳达峰前,企业担心的去碳化政策强度及能源可获得性;部分地方政府则已担心“未富先绿”,显现出“抢高峰”的冲动,尤其是已有一些地方政府提前部署高碳排放、长周期、重资产的能源基础设施项目。
在完成碳达峰后进入到碳中和的碳净减量阶段,碳定价将是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中国公司应借鉴跨国公司的碳管理经验,尤其是低碳绿色供应链。如进行企业碳足迹测度与管理,采购绿色电力,参与碳市场,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降低产品线的碳成本。未来,中国企业应未雨绸缪制定长期战略,重视碳管控和碳减量。企业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碳管控,生产运营的碳足迹管理,包括监测管控、核算评估、持续改进等。同业比较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行业协会可研究制定并逐年更新“领跑者制度”,公开业内碳足迹标杆,促进企业向更低碳足迹的持续行动。
长期战略,考虑未来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带来的红利即碳定价增长带来的成本。
5G开启工业智能制造新局
视点丨张厚明:锻造产业链共同体重塑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
焦点丨科技创新“揭榜挂帅”要去行政化
绘蓝图、明路径布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焦点丨广东农信聚力打通农村金融“毛细血管”
时报时评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找准三个“抓手”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陈姝含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标签:宝贝又紧又湿又软H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