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采煤

关注学生减负(上) 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须着眼根本

林春霞

5月2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突出。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做到应教尽教,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接受采访的相关人士认为,给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减负,让教育回归本源,还孩子一个天真烂漫的快乐童年,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心愿。下一步改革,必须有动真碰硬的决心,减负、整治、监管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根源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有一种现象引人深思:我们一方面在不断地呼吁给学生减压;另一方面,一些学校和家长又不断给孩子加压,学校填鸭式给孩子布置各种作业,家长盲目地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让学生不堪重负。

浙江省瑞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姜宗羽在接受采访时说,导致这种现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受中高考选拔机制的影响。目前,我国优质高中和双一流大学选拔学生还是以分数为主要依据,其“指挥棒”作用直接影响着义务教育学校对分数的“追逐”。二是学校的执行有偏差,受功利思想影响,很多学校对“五育并举”理解不到位,把精力几乎都花在了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三是家长普遍较为焦虑,没有正确认识学生的成长规律,一味地都想通过刷题和学习培训取得更好的成绩。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是当前整个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教育行政部门亟须破解的一个问题。”姜宗羽表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霓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跟家长攀比心理有很大关系,一些家长看人家孩子去参加各种培训,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参加培训,免得比别人落后,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太急切。

吴霓认为,义务教育阶段,不是升学教育,而是要给学生一个生动、活泼、快乐的生活,恢复他们天真烂漫的天性。学校的基础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基本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基础知识的传授,以及综合责任的培养。

“此次中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校内作业和校外培训减负,是顺应学生发展的一个规律,同时也减轻了家长和学生的焦虑,个人觉得这个政策非常及时。”吴霓说。  

下一步改革须

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姜宗羽认为,减负工作不是搞一刀切,重点是解决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和执行各项规范出现偏差等突出问题。要想真正做好减负工作,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具体要从三方面加以突破。

一要加强各方协同。中小学生减负不仅只是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应从教育系统单兵作战向学校与家庭联动、学校与社会联动等多部门联动转变,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校内校外并举,线下线上联动,学校、家庭、社会合力的减负工作新局面。

二要突出“五项管理”。首先,加强学生作业管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其次,加强学生睡眠管理。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初中生睡眠时间达到9个小时。第三,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将手机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第四,加强课外读物管理。课外读物推荐要坚持方向性、全面性、适宜性、多样性和适度性原则,不得推荐或选用课外读物的负面清单。第五,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确保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位学生掌握1-2项技能。

三要坚持标本兼治。中小学生减负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综合施策、标本兼治,要认真落实好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课程,规范学校组织的考试评价制度,控制文化学科统一考试频次、科学控制考试难度、不对外公开考试成绩和排名等。深化育人方式改革,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落实家庭教育责任等,着力形成减负工作的有效治理机制。

吴霓建议,下一步,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观念和责任感,提升校长的管理观念,让其对义务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在校内,教师正常教学和育人责任要履行好,在课堂上把该讲的内容讲完、讲透,学生有不懂的问题,教师有义务去辅导,给他们答疑解惑。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减少学生校外培训的项目。同时,学生家长也要彻底扭转观念,不要去盲目攀比。

“义务教育学校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校课堂内把学生该学的知识给解决掉,只有把这一块解决了,实际上也就解决了他们到课外去培训的冲动和需求,从源头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吴霓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红色圣地之山东篇

基层治理路⑧丨党建引领集约经营 青岛崂山蝶变(视频)

热点丨虚拟货币监管再升级 业内称下一步或将出台更严厉措施

专访丨张继争:两大功能区划分 探索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

智说百年丨洪银兴:从六个维度看党的经济发展思想演进

区域观察丨都市圈,福州打赢翻身仗的关键支点

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马 原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