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采煤

稳增长要靠“新基建”“铁公基”携手共舞

吕红星

今年以来,“新基建”因新冠肺炎疫情按下了“加速键”。当前,有关“新基建”将取代传统的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铁公基”的说法很有“市场”。

相比于传统的“铁公基”,“新基建”是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以硬核科技补短板、促增长。在传统“铁公基”向新基建过渡的过程中,传统“铁公基”保就业、稳民生的作用持续发力,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稳定器。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新基建”和传统的“铁公基”应相互取长补短,一起为中国经济稳增长保驾护航。

“新基建”将取代“铁公基”?

对于“新基建”会否取代传统“铁公基”这个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二级巡视员、研究员张俊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入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在这一时期,我们不仅要推动工业化、城市化向纵深发展,还要加快完成对农业、农村的改造,显著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如果说‘新基建’和前一项任务密切相连,那么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则和后一项任务密不可分。‘双重任务’决定了必然是‘新基建’与‘铁公基’并存的局面,所以,不存在‘新基建’取代传统‘铁公基’的问题。”张俊伟说。

“新基建”之新,新在发展理念,新在是扩大有效投资、赋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处于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重要战略地位。

对“新基建取代‘铁公基’的说法很难说对错,如果从经过投资抢占战略制高点的角度来看则有道理,但是就应用场景来说,则短期内难以匹配。”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政策管理室副主任李玉涛在接受采访时说。

李玉涛表示,“新基建”在短期内相对市场需求可能有些超前,但就技术能力而言,可以抢占战略制高点。“要看是聚集能力还是聚焦市场,偏重点不同,讨论的结果也不同。侧重能力,战略上的制高点,侧重市场,则必须要考虑应用场景与应用需求。以人工智能为例,我们与美国相比则各有千秋。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上,而美国在技术水平上可能略胜一筹。”

应一分为二地看待“新基建”带动效应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公布了规模达数万亿元的“新基建”建设计划。“新基建”带动效应究竟如何?

李玉涛认为,应一分为二地看“新基建”的带动效应,“新基建”在转型升级、推动融合发展方面的带动效果很好,但是仅就投资带动效果来说,短期内,“新基建”与传统的“铁公基”相比,还达不到传统的“铁公基”的带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基建本身就是一个逆周期调节,在经济周期下行时通过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抵御经济衰退的风险,能够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并且基建也具有投资规模大、外部效应强等特点,有助于重振市场信心,为今后经济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俊伟分析,“许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还只是市场远景,以5G为例,基于5G的商业应用场景(如自动驾驶、物联网、沉浸式体验)还不成熟,大范围铺开5G基础设施建设,很容易出现‘投资过剩’的现象。应当看到,当前的‘新基建’热,存在很多市场炒作和投资泡沫的成分。”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和委员就提出,“新基建”要避免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问题,例如需求不足带来的过剩、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的脱节等。对于5G、大数据平台等相对成熟的设施,可创造条件大力推广;对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还处于发展中的基础设施,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不应一哄而上,避免重复建设对地方财政带来的负担。

“在一定程度上,‘新基建’和传统‘铁公基’的关系就像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关系,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新基建’和‘铁公基’是互相取长补短的。只有两者搭配起来,才能稳步推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李玉涛进一步强调。

如何更加有效发挥“新基建”和“铁公基”的带动作用?专家建议,以“新基建”为代表的这一轮投资,不能走粗放式发展的老路,要积极引入民间资本,最终落到激发民间消费和投资上来。

张俊伟表示,当前,农村道路、饮水、垃圾处理、信息服务等领域还存在很大的投资缺口;新冠肺炎疫情和目前长江和淮河流域严重的洪涝灾害,更是提醒着我们要在公共卫生、水利设施、防疫救灾等领域增加投入。

“考虑到‘新基建’的很多领域属于政府严格监管的服务业,完善政府监管,进一步开放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是调动民间资本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推动‘新基建’的重要抓手。”张俊伟强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名侦探柯南 剧场版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