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成本上升之策①丨须提前防范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供需紧张态势愈演愈烈,下游企业纷纷提价,有的中小企业甚至面临关停风险。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轮涨价风潮?下一步物价会否水涨船高?利润受挤压企业如何化解风险?宏观政策如何科学精准实施?进行了采访,将从四个方面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林春霞
今年以来,国内能源、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尤其是铜、铝、钢材等制造业原材料,与去年同期相比,期货价格涨幅均在50%以上,现货价格也有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原材料涨价,不但直接推高了企业的成本,挤压了企业的利润,同时也引起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资方面的涨价。
面对这场悄然而来的涨价潮,与之关联的企业生存状况如何?政府持怎样的态度?专家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有何应对之策?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成本上升
挤压加工企业利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接受采访时认为,原材料涨价,最主要表现为对企业利润的挤压,因为现在还处于供大于求这样一个基本格局,提价不利于企业的市场销售。所以,上游的价格上涨,向下游终端的传导实际上主要还是传导环节上的各个企业来消化价格上涨的因素。
在实际采访中对此进行了佐证。
浙江丰叶集团董事长李松林深有感触:“我们作为不锈钢加工企业,原材料上涨,直接推高了我们的成本,挤压了我们的利润。”
李松林向记者透露,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原材料就涨价了,现在钢、铁、铝价格都在全面上涨,就连废铁也在涨价,从原来2500元/吨涨到现在3500元/吨。
“现在我们正面临两难局面,企业不生产不行,生产又不赚钱。”李松林表示,很多订单都是去年签订的,为了讲信用,也为了稳定市场和客户,不能随意涨价。所以,现在只能勉强维持,即便不赚钱也要生产,要熬过这段时间。
湖北华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余顺也有同样的感慨。“我们公司是加工铝材的,利润几乎被原材料涨没了。”陈余顺向记者表示,铝材从原来的14000元/吨涨到现在的18000元/吨,有些客户看涨幅这么大,也不敢进货了。这样一来,不但影响了我们企业的利润,现在销量也下降了10%左右。
陈余顺说,“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供给方在涨价,而我们不能涨价,因为下游企业不接受。另一方面,我们企业的工人工资每年都在涨,如果不给工人保底工资,就招不到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宏淼对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向作了分析。他认为,第一,企业用工成本整个都在上升。第二,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碳中和,绿色的约束越来越紧。还有土地成本也很难往下压。
需政府和企业共同
化解成本上升压力
针对此番涨价潮,政府持怎样的态度?
国家统计局表示,从目前的供给和需求情况来看,国内上游产品的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发改委分析说,这是全球经济逐渐复苏、供需关系短期调整、流动性宽裕以及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具有修复性和阶段性特征。预计今年CPI同比涨幅总体呈温和上涨态势,能够保持在全年物价调控目标以内。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黄利斌指出,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制造业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总体上还是可控的。
张立群认为,现在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来化解成本上升的压力。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周德文对说,要化解原材料上涨压力,一方面,企业要从自身内部挖掘潜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同时,企业也可水涨船高,适当提高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政府要有所作为,作好宏观政策调控,进一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扩大市场。
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主认为,一要靠自救,二要靠政府。
陈余顺表示,企业自身方面要及时调整发展计划。一要看行情灵活应对,原材料价格低的时候多进一些货,高的时候少进一些货。二要放缓投资规模和速度。他在湖北投资办厂,第一期厂房建了一部分,接下来不敢盲目急速扩大投资,后续慢慢建设。
李松林说,下一步,要适当放缓投资,提高企业成本内控管理。同时,他希望政府通过宏观调控,稳定原材料价格,打击垄断和囤货行为,给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
未来价格仍有上涨趋势
须提前防范通胀风险
原材料涨价已传导到与居民息息相关的生活物资。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面对这种情况,要引起重视,极有可能因此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须提早加以防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立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下半年,受发达国家经济加快复苏、全球新能源车加速普及,以及我国为实现碳达峰目标严控部分工业原材料产量等因素影响,预计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仍将保持高位震荡,尤其是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品价格有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但黑色金属价格或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
据王立坤预判,上游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将逐步向下游消费品传导,对CPI有一定支撑作用。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茶洪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此轮涨价潮也不排除引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须提前防范通货膨胀的风险。
他建议, 第一,继续减税降费,对中小企业原有的优惠政策要延续,不搞“急刹车”,也不能“急转弯”。 第二,要深入跟踪和调查原优惠政策落地情况,企业是否得实惠、见实效;同时,根据目前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出台新政策。 第三,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第四,打击垄断,加强市场监管和监测,营造公正公平的营商环境。
王立坤建议,要大力提升上游原材料供给,推动战略性工业原材料进口多元化,丰富供给体系。对于供需严重失衡的原材料,阶段性提升国内产量,及时释放战略储备,着力缓解供需矛盾。同时,要探索建立平抑价格波动的长效机制,鼓励企业在经营中坚持风险中性原则,尤其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积极、合理利用期货市场管理价格风险。
时报时评丨民营企业应放心大胆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
马建堂在国研中心“学习党的历史、弘扬井冈山精神”专题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33.9%!消费市场快速恢复 内生动力强劲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扩围宣示开放决心
百年足迹丨延安精神 激励新时代持续前进
马 原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标签:我是贴身大校草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