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C问道十四五④丨许召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指引。
许召元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这些内容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指引,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互相促进,其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贯穿各方面内容的核心。
现代产业体系的标志
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每个经济体都是由一系列产业组成的,都有一个产业体系,这个产业体系在完整程度上可能各有区别,有些国家的产业更加完整,有些国家的产业可能更加专一,在现代化程度上也有差异,有的产业体系可能水平较低,有的产业体系可能更加先进,那么,什么是现代产业体系?怎样定义现代产业体系?
我们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指各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及网络体系。其主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特别是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要能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条件。从科技创新方面看,既要有基础科学类的创新,也要有应用科学类的创新,科技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最重要的是能为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提供动力;从现代金融看,金融体系要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金融发展的核心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从人力资源来看,要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所需要的、高水平的人力资源支持,人力资源的水平和结构要能符合实体经济的需要。
二是产业体系内部要高效率融合化发展。产业体系既包括一二三产业,还包括内部的细分产业,这些产业之间要能够较好地融合互动,互相支持、互相促进,能为经济中的主导产业提供较好的产业配套能力,产生较高的经济积聚效应,在当前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情况下,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能够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而制造业的发展也要能为服务业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三是生产方式现代化高级化,生产过程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要能够具有比较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率,国际竞争力较高;生产过程还要绿色化,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自然的协调统一。
以上三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刻画了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但产业体系是不是先进,是不是现代化,其最终的衡量标准还是要看主要产业,特别是实体经济能否得到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能否提供较高的附加值,能否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是否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能否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图片来源:新华社
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制造业
实体经济是和虚拟经济相对应的,包括了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了从农业到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的各个产业部门,这其中,制造业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方面,国际间产业竞争的主要领域是制造业。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一国的制造业强,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就可以有很大的话语权;一国的制造业弱,特别是一些重点产业存在“短板”,就有可能被竞争对手“卡脖子”,甚至影响到本国经济平稳运行。在经济的主要产业中,服务业虽然比重高、规模大(我国服务业比重已经达到50%以上,不少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达到70%或80%以上),但服务业具有生产地和消费地同时发生的特点,而且服务业的主要消费者是境内群体,并不易形成主要的国际竞争。近年来,交通、教育、金融、软件外包等各种形式的服务贸易加快发展,但服务贸易的规模仍远远小于货物贸易。而制造业具有生产规模大、生产技术进步快、差异大、不太受资源条件限制、可以大量生产等特点,是国际竞争的核心领域。
另一方面,制造业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人民福祉。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要解决温饱问题,还要实现消费持续升级,要求物质和文化供应质量的不断升级,这对各个产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实地看,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需要制造业提供有力支撑;包括医疗在内的许多服务行业的发展质量,也与制造业的发展质量息息相关;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升级改造,也都离不开制造业的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产业分工优势不断巩固。我国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基地和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重要的生产制造中心。但也要看到,我国制造业整体仍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在劳动生产率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制造业的产业基础能力相对较弱,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要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重要目标
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内容也是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的具体部署,总结起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科技创新要始终聚焦于实体经济,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驱动力,现代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便捷、功能多样、成本合理的金融服务,人力资源的培育和配置要以实体经济为核心,要能为实体经济培养和配置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二是扎实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产业基础能力,是制造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石,也是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安全的核心环节。须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发挥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力进行集中攻关,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须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引领作用,健全产业基础支撑体系,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
三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变革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难得机遇,为解决我国传统产业升级和保持国际竞争力提供了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水平仍有很大差异,大量的传统产业仍需要继续推进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要进一步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要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为有效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供支撑。
四是要优化区域产业格局、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经济规模大、产业配套强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需要引导区域差异化发展,须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这样才能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世界一流大企业,进而打造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个“拳头”产业。
五是坚持参与全球分工、深化全球合作。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到经济一体化高度发展的阶段,未来我国在制造业发展中、在全球分工中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可能全面突破。要通过做优做强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在全球分工中的位置。同时也要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产业开放新格局,实现制造业产业链的整体提升,促进我国制造业不断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
全球贸易摩擦形势严峻 中国企业如何规避风险
开局进行时⑥丨中央财政直达资金是基层“保障线” 惠企利民须按“快捷键”
开局进行时⑤丨把钱花在“刀刃”上 地方债发行拉开“大幕”
开局进行时④丨凝心聚力兴产业 乡村振兴五年过渡期启幕
时报调查丨延迟退休稳步落地如何兼顾各方利益
数说百年①丨百年逐梦:钢铁脊梁撑起世界半壁江山
曹 阳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标签:天海翼qvod在线观看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