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采煤

“深读”全国两会精神③丨周建波: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观察国企改革历程

“深读”全国两会精神(3)

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国企改革政策体现了较强的连续性;国企改革仍处于深水区,新时代需要进一步完善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深化所有制改革。

图片来源:新华社

周建波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国有企业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正是激发内在活力和动力的主要突破口。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国企改革政策体现了较强的连续性。例如,今天所熟知的“抓大放小”的改革方针早在1982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有体现。该报告不仅指出当时的国营经济存在不少亏损的企业,也提出整顿企业要先抓好大企业。又如,股份制改革在21世纪初期完成,但股份制改革试点内容于198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写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经了四个阶段。

1978—1993年,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战略方针在企业改革和次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所体现。197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61次提及“企业”这一名词,而在197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仅出现7次。197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强调了企业要拥有必要的自主权,激发员工积极性和维持企业有效运转,并在之后几年得到有效落实。

1983年国家开始推行“利改税”,在保证国有企业留有发展财力基础之上,完善国有企业与财政的合理分配。伴随着国有企业数量规模的增加,部分国有企业效率不高的问题已有所显现,80年代后期政府工作报告中屡次提及力求通过改革增强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了国营企业对平抑物价应担负相应职责。

1993—2003年,“抓大放小”,国有企业改革脱困。20世纪90年代初期,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由于社会负担重、历史包袱多、内部管理差,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有的甚至陷入困境。针对这一问题,199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探索现代企业制度。在集中力量抓好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进一步放活国有小企业的方针指导下,通过境内外上市融资、规范破产、鼓励兼并、合理引导失业员工再就业等一系列举措,21世纪初期基本完成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脱困工作。

2003—2013年,股份制改革,实现市场配置资源。随着国有企业的正常运转,如何监督管理国有企业成为新问题。这一时期,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了要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相关法规和实施办法,研究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进一步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2003年成立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具有标志性意义。2003至2013年间,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许多行业纷纷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这些市场主体的成功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运转。

2013年至今,混合所有制改革。经过多年改革后,许多国有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国有企业并未达到效率最优化。因此,为进一步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进一步细分不同领域的国有企业职能,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了新的突破目标。在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逐渐成为讨论重点,国有企业也被鼓励在主业上做大做强做优,同时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解决历史遗留等问题,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攻坚年,国企改革应该按照方案提出的目标要求,增强国企“五力”——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在于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力的提升则需要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制度改革的配合;控制力指的是国有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同时市场能充分保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影响力需要在打破国企办社会的基础上完善国有企业承担的相应社会责任;抗风险能力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机制以及市场监管体系。

目前,国企改革仍处于深水区,新时代需要进一步完善国企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深化所有制改革。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教授

楼市去向“两会”已给出答案 促消费须完善政策

“深读”全国两会精神①丨规划纲要呈现五大亮点

“深读”全国两会精神②丨向常态回归的积极财政政策并非“急转弯”

两会热点丨《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有望上半年发布高水平开放开新局

两会热点丨财政政策:以政府“紧日子”换市场主体“稳日子”

谷 云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