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丨用营商环境“硬约束”倒逼高质量发展“硬动力”
王晶晶
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跨省通办……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无一不说明了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营商环境“硬约束”正当其时正当其用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对表示,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指标包括“开办企业”“注册财产”“获得信贷”等十方面指标,中国既要参照也要突破。营商环境“硬约束”还要坚持做好“一公平四保护”,即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及对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社科大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张树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优化营商环境“软实力”转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硬动力”,正当其时,正当其用。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数字政府建设,政府的公共服务更加简捷高效。
“优化营商环境就像开路架桥,不断清扫经济发展、企业经营道路上的障碍。”张树华表示,政府通过符合实际的、具有弹性的,又统一可比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为企业创造好干事、想干事、能干事的营商环境有助于引领刺激地方经济发展。
将公平竞争制度实施情况
纳入政府考核
以绩效考评为支撑,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正在为我国各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如何以“硬措施”托底营商环境“软实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科协常务副主席、民建北京市委主委司马红向表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是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制度安排。要进一步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尽快推动将公平竞争制度实施情况纳入政府部门年度考核和法治政府建设考评体系。
对于审查考核的范围,司马红说,凡是制定市场准入和退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策措施都应纳入审查范围。特别是对市场准入和退出、商品要素自由流通等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审查标准,降低中小企业市场进入壁垒和制度性成本。对基于企业规模、营业收入等设置歧视性资质要求、评审标准限制中小企业参加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行政行为,要坚决予以纠正。
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
“优化政府公共服务,可以设中国政府服务品牌,各级政府在政务服务上,要统一窗口、统一标准。”在张树华看来,标准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要通过优质服务叫响中国服务品牌,营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
“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统一明确的市场竞争规则。司马红建议,构建系统、协同、高效、权威的竞争监管机制,强化竞争政策实施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
司马红认为,反垄断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意义重大。在反垄断执法过程中,统一执法尺度和标准,提高监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加大跨区域执法的领导和协调力度,维护竞争执法权威,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大市场。司马红还建议,应建立适应全国统一市场的反垄断执法体制,在修订《反垄断法》时,增加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鼓励创新、公平竞争审查、加强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监管等内容,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
设定民营企业信用评级标准
由于缺乏系统的、权威的信用背书,中小民营企业往往很难从银行金融系统获得支持,导致普遍的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
全国政协委员、房天下董事长莫天全对表示,我国民营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对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
莫天全认为,民营企业信用评级标准设定要科学、公正、便于操作,要结合当前的市场经济现状,针对当前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来设计,作为规范和引导民营企业信用建设的指南。一是由国家权威部门牵头,全国统一标准,建设省级和国家级并举的民营企业信用评级机构。二是地方政府支持,在建设数字中国的进程中,为民营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创造条件。三是制度性安排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工商税务部门与信用等级高的民营企业对接,鼓励民营企业不断提升信用等级。
DRC代表委员访谈②丨刘世锦:实现2035远景目标要增速更要质量
两会热点丨“碳达峰”“碳中和”来了,万亿级市场红利令人期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发布《数字时代闲置资源优化利用模式研究》报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发布《数字时代闲置资源优化利用模式研究》报告
DRC代表委员访谈①丨李伟:抓住人口资源环境领域关键环节 促进绿色、低碳、社会可持续发展
两会前瞻④丨刘世锦:做好三件事对“十四五”开局至关重要
马 原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标签:色色色久久久免费视频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