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辩证思维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其核心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使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相互协调,共同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智库观点
郭威
今年5月18日,对外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更加尊重市场经济一般规律,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
毫无疑问,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其核心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使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相互协调,共同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我国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和完善的历史演化过程,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之初总结和反思计划经济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尊重和开始按照经济规律搞建设,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到党的十二大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党的十三大提出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又到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后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之后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以及十八大对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不断深化,最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对市场作用认识和理解的重大深化和提升,并于党的十九大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等内容写入党章。改革开放的理论和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需要市场和政府两方面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第一,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不能相互替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市场的职能有所不同,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只有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资源配置效率才会得到提高。市场充满了利益诱惑和信息诱导,能够通过利益激励、供求变化、价格波动、自由竞争等机制,将有限的人、财、物以更为优化的方式分配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强调计划,忽视市场,单纯地用计划机制配置所有资源,工业体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束缚了经济主体的活力,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导致生产力发展缓慢、收入差距加大等问题。回顾历次党的重大会议,改革开放40多年之所以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归根结底就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有其固有的缺陷,必须要发挥好政府作用。市场无法解决公共产品的生产问题,也无法解决社会化大生产所要求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总量和结构方面的平衡问题,更无法解决市场自发形成的垄断以及不公平分配所造成的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比如1929年,美国由于过度放任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处于濒临破灭的边缘,史称“大萧条”。面对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一系列以刺激有效需求为主要目标的政策措施,随着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经济危机逐步得以缓解,此次危机充分说明政府“有形之手”在面对市场失灵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不能彼此脱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不是各自独立,彼此割裂的,而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政府发挥职能作用的依据是市场。政府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作用的发挥,根据市场特性、趋势以及变化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比如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过度破坏环境和消耗资源等行为,带来了显著的负外部性,企业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却增加了其他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成本。此时,政府便应该采取征收环保税、提高环保准入、加大处罚力度等方式消除负外部性。另一方面,市场机制也取决于政府作用的更好发挥。“无形之手”往往受制于“有形之手”,政府为市场竞争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乃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以价格机制为例,如果政府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就会干扰价格信号,致使价格反映供需变化的“信号灯”和“指挥棒”作用失灵,市场作用无法正常发挥,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扭曲,造成“短缺经济”或“过剩经济”。
科学处理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
辩证处理好“两只手”的关系,让二者“各司其职”,关键要认清问题的根本所在,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第一,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无形之手”有效。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在我国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但是微观领域,政府不必要的干预仍时有发生,对市场“无形之手”造成了束缚。以光伏产业为例,由于光伏产业投资大,对经济增长拉动效果较好。2005年以来,地方政府大力助推光伏产业发展,为光伏企业提供大量的电费补贴。光伏产业出现了明显的过度投资,导致2011年,我国的光伏组件总产能远超全球装机量,产能严重过剩。加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光伏产业需求持续萎缩、供给不断增长的形势更加严峻,境外上市光伏企业全部亏损,资金链断裂。许多企业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但是地方政府受到形象、就业、税收以及金融关联等因素的影响,纷纷驳回申请,并动用财政资金为企业提供支持,使得本应市场自动出清的企业以“僵尸企业”的形式继续生存,不仅大量的过剩产能难以消除,而且效率低下、面临倒闭的“僵尸企业”不退出市场,会有进一步吸取资金等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内在动力,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会拖累具有发展前景、创新和自生能力的企业。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前期通过扭曲性激励导致光伏产业过度投资,而后又以阻止企业破产的方式影响了市场本应具有的“优胜劣汰”的天然机制,阻碍和干扰了“无形之手”作用的发挥,造成了严重后果。因此,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让“无形之手”有力,就要围绕着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和增强市场活力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生存法则,允许企业相互之间合法地兼并和重组,甚至破产退出等市场行为是政府对市场经济规律应有的尊重,只有进一步简政放权,通过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才能除去真正的过剩产能,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第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有形之手”有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或否认政府,而是更好地发挥作用,实际上是对政府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主要发挥好三个作用:一是引导性作用。市场配置资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政府可以通过发挥引导性作用来间接影响资源配置,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均衡和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比如通过制定和实施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市场准入标准等,引导资源流向某些产业和区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协调、均衡发展;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方式进行宏观调控,有助于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二是弥补性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是普遍存在的。政府要发挥弥补性作用,通过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共同富裕、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式来纠正市场失灵。比如政府应主动承担起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具有“公共品”属性的建设管理工作;在保持合理初次分配格局的基础上,政府通过优化再分配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必要保障,保证社会公平和稳定。三是规制性作用。自发的市场机制有时会损害公平和公共利益。政府必须为市场提供公平合理的规则,营造公开有序的环境,实施科学有力的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比如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产权和合法利益,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反对垄断、市场封锁和不正当竞争,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等。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 标签:普林斯顿大学校训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