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采煤

破关键 布全局 数字经济落子支持高质量发展

探析新五年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实现路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本期新闻洞察聚焦数字经济、新兴产业、APP用户信息安全等如何“落子”,探析新五年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实现路径。敬请关注!

张丽敏

如何打造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卢山在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落实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时提出,要牢牢把握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趋势,布局好“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两条路径指明发展方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太山对表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一体两翼。

他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实践中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为活跃的领域,是我国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规模不断突破,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等一些新的数字经济新业态也在不断涌现,数字产业化正处于蓬勃发展新阶段。另外,产业数字化是激活传统产业、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重要力量,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正加速融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吕萍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数字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使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数据价值得以显现。同时,价值化的数据要素将推动技术、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发生重组,赋予数字经济强大的发展动力。

“而产业数字化是通过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康养、虚拟产业园等新模式新业态。随着数字农业、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等方面的全方位推进,我国在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经验逐渐丰富,这对于推进门类众多、体系复杂的工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尤为重要。因此,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途径,加快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提升高端制造技术能力和信息通信技术,助力制造强国建设和网络强国建设,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她表示。

以核心技术突破撬动数字产业化

具体而言,卢山指出,数字产业化要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高太山表示,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得益于诸多得天独厚的特殊优势。例如,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网民大国优势、制度优势等,但数字产业化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突破,要解决关键零部件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我国产业核心技术创新的源泉。‘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期,要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他给出理由。

在吕萍看来,2021年,数字产业化要继续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统筹建设绿色大数据中心,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在政策机制上,要出台相应的数据治理标准、数据交易规范、数据安全章程,进一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为接下来“十四五”时期的数字经济发展打好基础。

对于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她给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面向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需求,通过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协同发力,凝聚和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资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难题。二是要通过给予科研院所及科研人员更多的自主权,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通过改革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以成果的可应用性、可落地性为评价标准,增强人才的科技创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意识。三是要加大国家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国家创新投入机制和科技金融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

高太山给出的数字产业化发展建议是,着力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为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创造制度空间。包括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数字经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数字经济领域行政审批流程、建立线上线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等。

全局产业数字化时代将来临

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稿中提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前提要从数字化开始做起,完成所有产业中占80%的传统产业改造。

可见,全局产业数字化时代将来临。

吕萍认为,“十四五”期间,布局产业数字化一是要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尤其是促进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二是要加大企业数字化转型力度,着重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三是要积极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并健全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技术保障体系;四是要扩大升级信息消费,进一步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五是要推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推进力度。

而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她表示,一是要率先在各省(区、市)开展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试点建设;二是要加快健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优先在各地级市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三是要大力构建生产设备物联、互联的生态体系,加快各制造业发达地区生产设备上平台步伐;四是要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尤其是工业领域的数据安全,建设新型网络安全防护平台;五是要发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为推进产业数字化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高太山则提出,工业互联网将是产业数字化的主战场。“十四五”时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将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但也要看到现阶段我国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还不深,产业互联网尚不成体系,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专业化人才欠缺,再加上部分企业认识不到位、内在动力不足等原因,产业数字化水平总体偏低。

他建议,以深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导向,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协同研发、在线设计、远程采购、线上营销等方面的作用,提升产业链协同与安全水平。

未来五年新兴产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林春霞

展望“十四五”,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并具有巨大成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备受关注。

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兴产业蕴藏巨大的市场需求

“我们正处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内在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应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强国战略。在我国,新兴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产业发展市场,其中包括数字经济、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新基建、工业互联网,还包括平台经济、网络直播等新的商业模式,都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期,蕴藏巨大的市场需求。

“新需求带来技术进步,催生了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出现。”魏际刚表示,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将会加速自主创新的步伐,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将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方面,更加完整地构建自主的、更具韧性和弹性的信息产业生态,从而带来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模式出现,形成新一轮企业成长浪潮,来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人才结构性短缺仍是最大挑战

魏际刚分析认为,我们在某些领域的核心和关键技术还处于追赶,而不是引领,这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此外,我们还面临着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他表示,这其中包括技术方面领军型、创新型、技能型、工程型等人才,也包括市场开拓方面的人才。因为新产业、新的制造、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市场开拓方式,整个创新链条和产业链条都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此外,我国新兴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压力,因为全球都处在新一轮科技产业大变革的发展阶段,未来新兴产业还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既要做好迎接机遇的准备,又要做好应对挑战的准备。”魏际刚说。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新兴产业里,智能制造是最受国家关注的行业。中国作为制造大国、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必须成为一个智能制造的强国,在其他领域里面能够抢到制高点。目前中国的智能制造在世界尚属于第二梯队国家。

“未来我们的发力点要注重原始创新,提高核心和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这是我们未来最大的挑战。”欧阳日辉说。

新五年需多方发力助新兴产业发展

按我国目前的制造水平和科研力量,怎样才能追赶或者超越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强国梦?

欧阳日辉表示,智能制造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必须抢占的制高点,发展智能制造对经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协同共享、深度融合和转型升级,深度改造企业的组织、流程和商业模式,帮助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他建议,可以在新基建、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智能制造领域的标准研制、培育龙头企业、重视人才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同时,企业要转变思想,在推动数字化转型、调整组织结构、改善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智能制造。

此外,欧阳日辉认为,5G的推广和商用,对于我们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5G的发展和应用也面临建设运营投资成本大,所以,下一步应降低使用成本,加大5G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形成集成创新,使之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魏际刚认为,新兴产业成长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土壤。要放宽对新兴产业的准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打造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公共平台。

同时,魏际刚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改变企业单打独斗、单一“产业”思维,转向“体系”思维,促进跨界融合,构筑产业、资金、市场、人才、平台、技术等诸多要素协同的产业与市场高效对接的新商业模式。围绕着降本增效、供需对接的要求,推动数字化进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