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采煤

视点丨旅行消费开启“内循环”模式 促旅游业迎来新变革

李晓红

2020年已接近尾声。在过去的一年,受疫情影响,居民的旅行消费发生了很多改变,其中一些改变将对今后旅游市场供求产生深远影响。

“受疫情影响,居民出境旅行消费极度萎缩,旅游消费转向国内,而且有下沉的态势,比如三四线城市旅游消费快速增长。中老年群体和学生群体的旅游消费显著减少。在线观览、在线预约游、VR等体验旅游等成为不少人的选择。团体性的旅行消费大为减少,自驾游、周边游、短途游等逐渐成为新主流。”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刘正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旅行消费开启“内循环”模式

“疫情让游客更加关注目的地安全和旅游服务的品质,散客、定制、自驾游成为主流。疫情以来,相当一部分购物、休闲和度假需求从境外转向国内。从可以监测的数据来看,传统的旅游供给尚无法有效满足这些新需求。未来的旅游不再只是自然空间,更是生活场景,是涵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方位、高品质的生活场景。”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分析所助理研究员曾甜告诉记者。

同程旅行近日发布的《2020年度国内居民旅行消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20年前10个月民航、铁路客运的恢复速度相对较快,9月份后均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的85%以上。受国际疫情形势影响,国际航班量大幅减少,居民国际旅行需求大幅萎缩,旅行消费开启“内循环”模式。

曾甜认为,旅游消费开启“内循环”模式对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受疫情影响,使得无法出境游的游客会在国内选择可替代的旅游产品,从而促使高端旅游市场的扩大,对整个旅游行业来说可以促进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

刘正山认为,旅行消费“内循环”模式的开启,尤其是需求侧管理的启动,对于我国旅游业而言,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旅游产业迎来新机遇,旅行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将成为实实在在的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将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通过数字技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与文化等其他产业的进一步深度融合、个性化订制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等,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曾甜看来,旅游业是典型的综合性产业,对其他行业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内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可以充分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国内大循环的运行。

疫情使旅游业发生了新变化

“疫情过后,旅游业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去旅行社化、去星级酒店化、去景区化可能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曾甜表示,全面小康时代的旅游,将面临旅游需求个性彰显、组织方式日渐离散、产业供给更加多元的全新挑战,文化引领和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包括旅游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双重动能。

曾甜指出,近年来,避暑旅游、冰雪旅游、夜间旅游、自驾游、休闲度假、研学旅行等旅游消费新需求,开始牵引供给水平的提升和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疫情加快了行业转型升级进程。在此进程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力量是推动旅游业创新和增值的重要因素。“十四五”期间,会有越来越多的数字空间和消费场景被创造出来,持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疫情导致居民旅游观念发生变化,加上需求侧管理的牵引,对旅游市场供给侧的改革有较大的推动。旅游景区不断引入和应用5G+AI+VR等数字化技术,努力提升消费者线下和线上旅游体验,同时也提升了景区智慧管理水平的提升。”刘正山说。

刘正山认为,2021年,中国旅游业将迎来恢复与报复性增长。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有效,疫苗逐渐上市应用,压抑的旅游消费将迎来确定性的爆发增长局面,“五一”、暑期、“十一”等重要时段的旅行消费或将超过疫前的水平。

曾甜则表示,如果2021年全球疫情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不管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都会恢复得更好,但如果全球疫情仍然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那么国际旅游可能依然是停滞状态,而国内旅游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和保守的状态。

马建堂在第五届吉林国际冰雪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新发展格局

第五届吉林国际冰雪产业博览会在长春开幕

国内首部《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报告》在长春发布

“新媒体影响力指数”TOP10、“微信传播力指数”TOP10榜单揭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⑤丨从安邦兴国的战略高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能力

三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丨坚持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焦点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

监 制丨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