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节能环保服务 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
聚焦服务型制造(10)
程言君
《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把“节能环保服务”作为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节能环保服务和其他模式结合,创新服务方式,涌现出了一批典型案例。本文结合《指导意见》,通过典型实践案例,对“节能环保服务”模式进行解读,阐述“节能环保服务”在服务型制造方面的转型升级路径及实践方向,推进服务型制造深入发展。
节能环保领域的全生命周期能源管理服务
江苏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良节能”),成立于1982年,以溴冷机起家,双良节能的主打产品是以溴化锂余热利用为核心的制冷/制热系统、大型空气冷却系统,属于传统机械装备,且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如果单一销售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盈利空间不大。
双良节能通过精心布局节能环保全产业链,构建了“专家+管家+互联网”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从节能设备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投资运营商和能源服务商的转型,为节能环保行业的众多制造企业转换思路、规划方向提供了借鉴。
1.主要做法。
经过多年的发展,双良节能确立从节能、节水、环保三大领域,提供基于设备/系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型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构建以设备/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服务模式。企业从销售产品转向设备/系统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将原来的技术、生产、销售、服务流程作出相应改变,体现在:首先,产品销售前移为顾问式销售。其次,业务流程以客户为导向,原来分隔的部门职责向技术、销售与服务一体化转变。第三,健全完善CRM客户关系平台、ERP产品信息管理平台、SL-remote双良云监控平台和ESM服务管理平台,以这些平台为支撑,形成以设备/系统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核心的服务模式。
二是根据传统业务和转型业务的不同特点构建运营模式。针对传统业务,采用非核心部件外包模式,培养培育合格外购件及配套外包供应商,并与多家供应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降低公司管理成本,实现与合作方的多赢。针对转型业务,采用国外代理,国内直销和定制相结合。针对公司产品属于大型工业装备、80%以上产品都属于非标定制的特点,技术人员全面走入市场,了解客户需求,解决客户问题。
2.转型实践的关键要素。
一是把控“制造微笑曲线”中研发和现代营销的“两端”,调存量结构,拓增量市场。二是依托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云平台”+节能环保能源生态圈。结合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四大管理平台,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做智能化的探索。三是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布局全球化、拓展新业务。为真正把双良节能打造成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标杆,打响向全球展示推广的国际品牌,双良节能与中国国际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借力,加快“走出去”步伐,销售额以每年30%的增幅稳步增长。四是夯实科技、人才为基础的转型升级“双引擎”。公司秉承“销售人员技术化,技术人员市场化,技术、销售、服务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向,在人员组织机构方面快速实现“技术、管理”和“销售、服务”两头大,生产一线中间小的“哑铃状”结构。
合同水资源管理
节能减排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水资源管理是由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演变而来,是水资源管理方面“PPP”模式的具体形式和反映。合同节水管理是指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以合同形式,为用水户募集资本、集成先进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以分享节水效益方式收回投资、获取收益的节水服务机制。合同节水管理是将市场机制运用于节水管理工作,是社会化分工优化配置的体现,其模式中,节水服务企业、用水单位、政府三方各负责任,共同受益。重点领域包括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以及其他领域(高效节水灌溉、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和水环境治理)。对于服务型制造而言,主要是高耗水工业领域。
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模式包括:1.节水效益分享型。节水服务企业和用水户按照合同约定的节水目标和分成比例收回投资成本、分享节水效益的模式。2.节水效果保证型。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签订节水效果保证合同,达到约定节水效果的,用水户支付节水改造费用;未达到约定节水效果的,由节水服务企业按合同对用水户进行补偿。3.用水费用托管型。用水户委托节水服务企业进行供用水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节水改造,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用水托管费用。4.在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模式基础上,鼓励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创新发展合同节水管理商业模式。
当前,合同节水管理主要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服务业特别是高校中开展合同节水试点,在工业领域应用还非常有限。比如:河北工程大学,该校主校区和中华南校区共有在校生31000余人,年均总用水305万立方米,每年缴纳水费1066万元。不仅超出当地用水定额,也浪费了学校大量财务经费。对该校实施合同节水管理改造后,全年节水143.4万吨,平均节水率47.4%。全年减少污水排放110万立方米以上,年节约水费570万元。河北工程大学扣除合同期内应向节水服务企业方面支付的2120万元收益,共减少水费支出1302万元,同时节省供水运营成本420万元。北京某高尔夫球场,实施合同节水管理之后,年节水20万吨,减少地下水开采55万吨,节水成效显著。
产品回收及再制造、再利用
产品回收及再制造、再利用是节能环保的高阶形式。根据《国内外再制造技术体系及竞争力分析》,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生产者落实废弃产品回收、处理等责任是推动产品回收及再制造、再利用的重要保证,相关制度早已纳入我国相关发展规划,部分行业已经制定了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截至2019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80万辆,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大量动力电池面临进入退役期的问题。中国五矿集团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沙矿冶院”)作为中国五矿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依托单位,积极部署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建设,努力打通产业链发展的“赌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2020年3月27日,长沙矿冶院动力电池回收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国内首家动力电池回收服务平台,该平台提供退役电池回收全产业链综合解决方案,包括退役电池回收及信息溯源、撮合交易、检测评估、仓储代管、物流组织,以及行业分析、技术咨询、金融赋能等服务。
2.汽车零部件再制造。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普遍采取的措施。
在欧美发达国家,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已有完善的发展系统和悠久的历史底蕴。其中,再制造产品占其维修配件市场的85%以上,“再制造”已然成为一个重要产业。但由于我国起步较晚,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还算是一个新兴产业。
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14家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成为首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标志着我国汽车再制造产业化工作正式启动;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第2批28家企业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单位名单。再制造产品包括五类,即发动机、变速箱、发电机、起动机和转向器。
作为国家首批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近年来积极发展发动机再制造技术,以绿色优质的产品赢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贡献了力量。2011年5月10日,无锡新区一汽解放锡柴发动机再制造基地投产,经过拆解、基础件检测、修复、清洗、总装、整机测试、喷涂包装等一道道工序,报废的发动机修复如新,其品质可与新品相媲美,而再制造的成本只有新品的50%,并可实现节能60%、节材70%。目前,锡柴在发动机再制造工艺、电控喷油器、燃气系统、后处理等再制造技术方面,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自2011年正式投产以来截至2017年,锡柴再制造基地累计销售再制造发动机5000余台,回收的产品附加值突破1.25亿元,循环利用钢材1800吨,节电7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余吨。2017年5月份,锡柴的再制造发动机销量同比上涨23.2%,再制造业务真正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作者系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专家)
- 标签:火影344
- 编辑:王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