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煤炭能源  采煤

把握时度效2021年财政货币政策以稳为主基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3)

王小霞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宏观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

2021年中国经济怎么看、怎么干?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又释放了什么样的信号?如何进一步稳定宏观杠杆率?

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稳定杠杆率将成重点

此前市场预期,2020年各类非常规的疫情救助与经济纾困政策将在2021年陆续退出,货币政策将会收紧,经济反弹的政策支撑力逐步减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会议对宏观政策的要求是“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这意味着明年宏观政策的节奏、力度和重点将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整,宏观政策将与经济发展情况更加适应和匹配。

在货币政策方面,总基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温彬分析称,货币政策要“灵活”,主要是由于我国面临国内外的复杂多变形势和多种风险挑战,需要根据经济形势进行调节,寻求多目标的平衡。“精准”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还有一些发展短板和薄弱环节,以及需要重点支持的领域,例如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需要更多结构性、直达性货币政策的精准支持。“合理适度”是指货币信贷增长要与经济发展所需相一致,既要避免“大水漫灌”式强刺激,又要满足经济主体需求,这也释放了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明确信号。

“明年,相关政策都需要在纾困方面有所退出,包括再贷款、疫情防控时出台的财政政策等都需要作出调整。”九方金融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肖立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货币政策如何退出?如何步入常态化?肖立晟表示,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已超过6%,预测可能将达到或超过7%。明年如果出口依然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再叠加今年所释放的货币资金,则能够支持这一轮的库存周期反弹。由此来看,明年货币政策整体将处于相对稳定、略有收紧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央行均提出要稳定杠杆率,这将成为明年货币政策调整的重要方向。

“疫情期间,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较快。9月末,我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达到270.1%,比年初上升了24.7个百分点。”温彬表示,宏观杠杆率上升放大了风险,也压缩了政策空间。因此,下一阶段货币政策须纳入更多对防风险的考虑,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肖立晟指出,围绕着稳定宏观杠杆率,意味着明年的社融增速将不能超出名义经济增速过多,不出意外,明年名义经济增速应在10%-11%之间,社融增速将在12%-13%之间,相比今年,略有收缩。

“今年,宏观杠杆率上升主要来自政府部门,企业部门有一部分,居民部门则保持基本稳定。明年,如果政府支出收缩,那么杠杆率不会上涨太快,居民和企业部门明年理论上收入会比今年好,特别是企业部门,盈利能力将显著提高。收益上升,杠杆率则不会上升太多。同时,明年的名义GDP增速约为10%-11%,也将消化掉一部分杠杆率。”肖立晟说,因此,明年将主要通过增长方式来消化一部分债务。预测明年的宏观杠杆率将稳中有降。

财政政策将略有收缩须更关注政策可持续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肖立晟表示,从会议释放的信号来看,明年财政政策将略有收缩,但会保持平稳。今年经济增长主要不是依靠基建和财政收入,而是超预期的出口拉动了制造业和工业品,从而有了涨价效应,企业投资上升,民营企业投资从9月开始反弹,是正常的周期性行为。明年财政政策将是循序渐退的状态。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告诉,明年财政政策赤字率可能下降,但由于明年经济增速较高,预计财政支出规模即使下降,幅度也不会太大。

从会议表述来看,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没有改变,“提质增效”延续了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但今年特别强调了“更可持续”。温彬表示,这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部分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较大,压力明显增加。今年前11个月,省本级公共财政中,仅有上海市实现了小幅收支盈余;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支缺口已达2.39万亿元,缺口超过2019年全年缺口的3倍。财政压力的增加将进一步影响政策空间和效果,因此必须更加关注政策的可持续性。

下一阶段,财政政策将向哪些领域倾斜?肖立晟指出,财政政策在过去一段时间希望更多地向新基建方向倾斜,但新基建主要以民间投资为主,财政政策主要起引导作用。目前来看,财政政策尚存在收入和支出不匹配的问题,地方企业的纳税能力以及地方政府收入下降较快,明年财政政策一方面要“六稳”“六保”,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引导创新。

庞超然认为,财政政策重心仍是重点支持创新、产业链和内需市场,支持过程中要发挥边际带动效应更好的投资项目,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会议提出“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这意味着虽然财政政策支出强度转向更加“适度”,但会继续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支持力度,这关系到“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